改造后的营山县城白塔街。杨汉国摄
白天车水马龙、行人如梭;夜晚霓虹闪耀,繁华依旧。日前,伴随着连接营山县城一环路的白塔街正式通车,一条全长3.5公里的大美城市中轴线如期呈现在营山市民的眼前。
“营山县城市更新改造项目涉及7条街区、110多栋建筑、1.1万余户居民,投资约4亿元,是营山实施美丽家园建设行动的重要抓手。通过一年时间的努力,如期实现了‘旧城换新颜’的初衷。”营山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郑胜伟说。
立面改造让“面子”更靓
7月14日上午,笔者在营山县城外西街看到,灰砖白墙的欧式建筑、罗马风格的围栏造型、路边花箱里的绿植花卉、精巧美丽的墙绘、天际线造型的金属拱门……给人举目满眼新、移步皆是景的视觉冲击。
伴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旧城改造,外西街、正西街、正东街、磨子街、东大街成了营山县城的中轴线、第三产业聚集的城市主干道。受当时客观条件的制约和规划设计的局限,随着时间的推移,外墙瓷砖掉落、街道排水不畅、市政管网雨污混流、环境不优、功能缺失等问题日益凸显,加之新区的快速崛起,昔日繁华渐渐远去。“无论从安全、环保还是功能角度来看,更新改造都十分必要。”绥安街道西城社区居民翟月中说。
顺应群众期盼,对接国省政策,精心规划设计,通过公开招标,2021年6月中旬,营山县城市更新项目多点作业、全线开花。
“我们首先清除外墙立面上已经破损、松动的瓷砖,然后上抗裂砂浆、真石漆;依据建筑原有的风格、形象,用铝单板做天际线造型,切实消除安全隐患。同时还清除了楼栋窗户上的铝合金防护网,换上了断桥真空玻璃窗,既可以起到安全保护作用,又起到了保温、隔热、防紫外线的作用。”营山县住建局局长李剑峰说。
据了解,为避免外西街至东大街城市中轴线风格单调,缺乏色彩规划、文化设计等,沿街立面按照“灰砖复古、红砖朴素、民俗过渡、石纹现代”的风格分开设计并同步施工。徜徉其间,外西街、正西街、正东街……每个街区都仿佛拥有自己的故事,满满的穿越感扑面而来。
“以前街道两旁的行道树为小叶榕,由于人行道及车行道都较窄,小叶榕经过多年生长根系不仅拱起破坏了路面及人行道,还穿墙裂石堵塞下水道,威胁到水电管线。”营山县住建局总工程师唐健介绍,此外小叶榕树干高、树枝长、树冠大,还遮挡了沿街商铺的店招,影响了临街居民住房的采光。一遇大风大雨等天气,易倒伏、断枝,对道路通行和市民安全带来隐患。
为此,在更新改造中,建设方特意用美国红枫、蓝花楹等美丽的观叶、观花树种和灌木花箱替代色彩单一的行道树,不仅让整个街区更加敞亮,品种各异、颜色多样的植物也把城市点缀得更加靓丽。
“为解决临街商铺的遮阳挡雨问题,本次改造中,我们按照每栋建筑独特的个性和样貌对店招门头进行改造时,特意将店招伸出1至1.5米,满足了商家的需求,避免了各自支蓬搭架影响街道美观。”唐健说。
同时,针对老旧小区违法搭建彩钢棚、占用楼顶公共空间等问题实施了同步治理,共拆除各类违章搭建6万多平方米,新建楼顶增设了防水隔热层。
治污改线让“里子”更实
“我住在六楼,以前这边的水管经常爆管,污水也经常从地下往上冒,流得到处都是,出门恼火不说,还臭气熏天。”住在外西街的住户周芮告诉笔者。由于市政管网雨污混流,堵塞现象较严重,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不便。
“我们本着地下地面地上一体推进,‘里子’‘面子’同步治理的原则,在排险、扮靓的同时,同步实施了治污、改线、拆违。既解决‘面子’的问题,又让‘里子’更实。”营山县人民政府县长敬健说。
据了解,施工时采用顶管方式构建3.5公里城市污水主干管,配套完善68个老旧小区13.6公里的雨污支管,构建“小区收集管—沉渣池—道路支管—截污干管—污水处理厂”全封闭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系统,补齐了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有效解决了雨污混流、直排入河等问题。
针对老城区各类强弱电线乱拉乱接问题,将50多公里的高压、低压和通信线路纳入地下综合管网,消除了随意搭接影响美观的“蜘蛛网”。为解决学校集中路段交通拥堵问题,将磨子街到一环路2.1公里的车行道由双向四车道拓展为双向六车道,缓解了交通“堵点”。
营山城市更新,不仅产生了“以美育人”的视觉效应,也带来了“功能修补”的实质变化,完善了设施功能、优化了街区业态、传承了历史文脉,重塑了街区生活场景,促进了街区功能叠加和价值提升,扮靓了城市中轴线,实现了“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这个项目历时一年时间,给商家经营居民出行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大家没有任何怨言,不少群众还给我们送来了锦旗和感谢信,充分说明了只要是顺应百姓期盼的好事实事,就能得到群众的充分理解和大力支持,我们再苦再累也值得。”回顾一年来付出的艰辛,营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陈伟感叹道。
“人民有获得,城市才有温度;城市有温度,群众才能更幸福,而建设既‘好看’又‘好用’、既重‘面子’又重‘里子’的有温度城市,让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同频共振,才能真正把民生工程建到老百姓的心坎上。”营山县委书记罗明远说。(彭传桁 杨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