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乡村振兴驻村帮扶既是党和国家的战略部署,也是高校实现社会服务基本职能的具体实践。川北医学院自2021年定点帮扶稻城县以来,累计选派帮扶干部3批次(8人)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共计投入帮扶资金近400万元,以真情实意、真金白银、真抓实干,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强化党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省、州关于乡村振兴重要会议文件精神;学校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每年带队多次赴稻城调研指导,成立川北医学院驻稻城县临时党支部,与学校机关党委第二支部、泸州援建工作队临时党支部、吉呷镇巨水村、呷拉村党支部常态化开展“线上+线下”结对共建活动。
帮扶村庄村干部和驻村队员外出考察学习
加强队伍建设,组织“村两委”干部及致富带头人到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学习交流;多措并举培储村级后备力量,吸引各类优秀人才参与村内事务,通过优秀党员表彰、党员先进事迹宣传等活动,营造比学赶超良好氛围。
加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以政治理论学习为重点,实现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严格执行“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党内谈心谈话等基本制度;以组织建设为基层,推动党员教育管理、党内组织生活、服务保障机制、考核评价体系标准化制度化。
提升自治自理水平 共建和美文明乡村
推进“三治融合”,完善村民自治、村级议事决策、民主管理监督、民主协商等制度机制,深化“网格化”管理,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规范村级事务,引导村级组织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机制,聚焦矛盾化解和公共服务,发挥村级纪检监察工作联络站、乡村调解室、乡村卫生室、乡村综治室等功能,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郎日村村民赴南充市参加文艺汇演活动
推进移风易俗,以“道德积分超市”“乡村文化振兴节”“村史发掘打造”等重点项目为抓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引导村民弘扬新风正气;以“山歌比赛”“村民春晚”“文艺汇演”等文化活动为契机,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聚焦特色产业发展 提升经济造血功能
突出因地制宜,根据帮扶村庄在林草、养殖方面优势,确定了以藏香猪腊肉为主,菌类、青稞为补充的农特品产业;面对高原气温低,藏香猪较大规模死亡风险,投入8.5万元,开展“科学养殖促发展 凝心聚力共致富”猪圈科学化改造行动,提高藏香猪存活率。
打造特色品牌,聚焦“一村一品”产业,注册“宝藏村长”商标,办理食品小作坊生产许可证,培育村电商产业致富带头人,并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建立起村级农特产品展销中心、电商直播平台,逐步建立起“养殖-加工-销售”全产业链。
增加村民收入,依托藏香猪养殖加工产业,每年免费为每户村民发放2头猪崽,年底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以略高于市场价收购制作腊肉,年均销售腊肉近2000斤,每年为村民增收户均3000元。
发挥医疗教育优势 提高村民生活品质
完善基础设施,围绕“惠民、利民、便民”工作导向,先后新建党群服务中心、活动文化室、村幼教点、藏香猪腊肉加工坊、藏香猪腊肉加工坊等基础设施,并对村内入户道路、取水点进行改造升级;投入资金45万重点打造俄初山观景平台,为进一步打造“观景-入户-徒步”藏式旅游奠定基础。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医疗专家团在香格里拉镇中藏医院开展
义诊活动
做好医疗帮扶,充分利用医学院校资源,长期以来川北医学院充分利用学校和附属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开展医护培训、急诊支援、乡村义诊、健康宣教等民生项目,着力提升当地医疗服务水平;每年定期组织医学专家、医学生赴稻城县开展义诊活动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宣传科普医疗卫生知识,送优质诊疗服务到家,惠及当地群众超500人次。
抓好教育帮扶,组织校内优秀大学生与帮扶村在读学生开展“成长结对帮扶”活动,组织村内学生代表外出交流研学增长见识,定期对村内在读优秀学生进行表彰,联合当地寄宿制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同时驻村队员主动利用节假日时间,发挥各自专长,为村内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开展学业辅导。
2024年四川省驻村干部优化调整后,川北医学院定点帮扶由原来的1个行政乡的1个行政村,变为2个行政乡的4个行政村。下一步,学校将前期调研情况和各村实际情况,结合稻城文化旅游的资源优势和学校教育 特色优势,创新帮扶举措,差异化推动特色产业发展,高质量完成各项帮扶任务,不断提升当地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建设水平、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