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南充频道(张晓天)南充市嘉陵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中游西岸,辖4个街道办事处、41个乡镇,幅员1177平方公里,人口70.48万人。嘉陵区公安分局总警力302人,结合行政区划分、人口分布、治安形势,现有派出所19个、警务室52个。
面对日益复杂的治安形势,嘉陵区公安分局立足区情、社情和局情,坚持聚焦主业,促进职能回归;突出主责,夯实基层基础;做优主体,推动创新发展,实现了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目标,为两次荣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做出了贡献。2018年,滨江派出所被评为“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
聚焦主业,职能回归,细耕“责任田”
坚持把派出所建设置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创新工作机制,实现警务前移、重心下沉,推动派出所跨越式发展。
一是明确职能定位,解决“干什么”的问题。把派出所工作重心调整到治安防范、人口管理、信息收集、矛盾化解等基础防范管控、维护辖区秩序上来,明确要求不得随意向派出所和社区民警下达破案、罚没、打击处理等指标,努力把派出所从各类专项整治、严打战役中解脱出来。实行社区民警专职化,社区民警原则上不参加派出所白天值班和执法办案,不参与群体性事件处置、大型活动安保等临时性、应急性警务活动。目前,社区民警专职化率已达到100%。
二是推动警力下沉,解决“谁来干”的问题。划定派出所警力最低“红线”,严禁机关单位从派出所借(抽)调民警,新招录民警除特殊专业外,一律安排到派出所工作。在派出所工作不满3年的,原则上不得调离。
三是完善勤务机制,解决“怎么干”的问题。健全完善社区警务运行机制、信息研判机制、人口管控机制、治安防控机制、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和群众工作机制。在城区和乡镇派出所,根据治安和警力状况采取“两队一组”或“三队一组的”组织结构。在警力较少的派出所,实行一警多能、综合执法的警务模式。探索驻警务室工作制、弹性工作制、错时工作制、警务联勤制和AB岗搭档制。
四是做实基层保障,解决“不愿干”的问题。在职级晋升、表彰奖励、津贴补助等保障方面,实行派出所民警优于机关和其他警种的倾斜政策,努力营造拴心留人的环境。在经费装备方面,坚持向基层倾斜,派出所经费单独列支。
五是科学考核评价,解决“干得怎么样”的问题。分局统一对派出所工作的指导检查、考核考评,把源头信息采集、重点人员管控、可防性案件预防和上门率、知晓率、满意率作为对社区民警的考核重点,尽可能地减少不必要的考核项目,取消不切实际的考核指标,减少多头考核、重复考核。
突出主责,创新举措,守好“主阵地”
对基础要素实施有效的动态管控,是公安工作的根基所在和根本支点。我们坚持“脚板+网络”“传统+科技”“专门工作+群众路线”的新思路新办法,夯实基层基础。
一是做强专业队伍,打牢“稳”的基础。每个社区按照“1+2+N”的模式配置力量,即每个社区配备“1”名专职民警,主要开展群众工作、掌握社情民意、管理实有人口、组织安全防范、维护治安秩序五项工作;“2”即两名辅警,协助社区民警从事流动人口管理、治安防范、安全检查和宣传、堵截、查缉、看管违法犯罪嫌疑人等其他辅助性警务活动;“N”即多名网格员、专(兼)巡逻队员等力量,协助民警开展群防群治、采集基础信息、排查涉稳动态信息、法制和治安防范宣传、重点人员帮教和管控等工作。
二是借势技术引入,增加“控”的手段。坚持科技助力警务,前瞻性思考、高站位谋划,通过科技引入,创新手段合成,在辖区全面推进“智慧安全小区”建设,积极构建智能化防控体系,重点通过开辟数据通道、打破警种壁垒、优化采集机制,积极融合、共享政府部门数据和社会资源,构建“纵向贯通、横向集成、互联互通、高度共享”的实战平台。2016年以来,投入运行的小区盗窃类案件全部实现“零发案”,城区同类型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85%。争取党政支持,投入专项资金3520万元,分三年对全区306个小区完成改造升级。引入物联网RFID技术,破解摩托车、电动车(简称“两车”)案件高发低破难题,实现破案率100%、被盗车辆追回率100%。经验做法被公安部《公安内参》杂志刊载。
三是坚持力量整合,集聚“防”的要素。针对农村治安防范因宣传发动不到位、群众参与度不高、手段单一导致侵农案件逐渐增多势态,制定了《关于深化农村警务工作实施方案》,在农村地区推行“五个一”治安防控机制,通过聚力焦点、激活要素、整合力量,夯实农村治安防范基础,推进和谐乡村建设。建立由派出所牵头,实行一村派遣一名驻村民警、建立一个警务站、配备一名警务助理、组建一支群众巡控队伍的“五个一”机制,开展矛盾化解、纠纷调处、信息收集、治安巡逻等工作,建立起了由公安主导、民警主责、干部群众参与的农村防范格局。合理设置警务站,村委会按照 “十个有”标准配备;科学规划巡控线,注重拓展防控面,把防控力量延伸到一线、拓展到群众身边。
做优主体,提升能力,打造“生力军”
做好派出所工作,根本是要调动民警的积极性,增强理想信念、提升素质,大力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
一是政治建警。建立常态化的理论学习制度,引导派出所民警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向党看齐,在事关全局、事关政治方向、事关根本原则的重大问题上,始终保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加强职业精神培育,结合入警、荣誉退休、表彰奖励、晋职晋衔、从警纪念日等职业仪式,以派出所为单位进行家访交流,增强民警的归属感。加强先进典型培树,立足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引领,培树在群众中有影响力的标志性典型,让民警在学习典型中提升职业认同感。
二是素质强警。建立学习平台,组织派出所民警定期参加专家讲座、业务交流,了解最新发展形势、最前沿科技、最新关注热点,解决对社会问题、热点问题的疑惑,拓展思维空间,提升认知水平。按照“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结合警种和部门计划,组织派出所民警参加岗位轮训。突出实战实用,实施精准培训,派出所开设“微课堂”,对民警在接处警等日常工作中最容易犯的错误、最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教育,广泛培养省市业务骨干、岗位能手、警种标兵。
三是优抚暖警。严格落实年休假制度,结合派出所辖区治安状况和工作绩效完成情况,科学合理地安排好轮休、补休。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用足各项政策,完善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做好民警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工作,用好抚恤优待和大病特困救助基金政策。做好权益保障,依法严厉查处暴力袭警和诬告陷害民警的行为,对不实投诉视情发布澄清通报,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为民警正当执法撑腰壮胆,维护法律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