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充市人民检察院,有这样一个特殊的部门-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办公室,工作人员主要为女性检察官。她们将法律的“刚”与母爱的“柔”恰如其分地揉和在一起,牵头全市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捕、诉、监、防及社会帮教一体化工作,其分支机构涵盖全市九个基层检察院。以“教育、感化、挽救”为宗旨,以办案促帮教,带动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与帮助、挽救了一大批涉案未成年人,取得了很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2012年4月,南充市人民检察院公诉处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办公室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市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迈上专业化的新台阶。2015年全市共受理审查逮捕的未成年人243人,批准逮捕161人,不批准逮捕83人,不捕率约为34%。通过羁押必要性审查变更逮捕措施11人,诉前非羁押率约为52%。受理移送审查起诉的未成年人383人,作出不起诉决定69人,不诉率约为18%。在办案中坚持依法少捕、慎诉、少监禁,最大限度挽救涉罪未成年人。严格限制逮捕措施的适用,对可捕可不捕的一律不捕,对可不判处监禁刑的,明确提出适用非监禁刑的量刑建议。与2011年同期数据相比,我市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发案率呈下降趋势,检察机关审查后不捕、不诉率同比高出近10个百分点,涉案未成年人帮教率已达100%。
四年来,未检检察官们刻苦学习,积极探索,建立了集办案、救助、帮教和普法为一体的“四个三工作机制”。一是“理念更新+平台建设+制度完善”。改变了构罪即捕、就事论事的办案理念,建立适合未成年身心环境的询问谈话与沟通平台,逐步建立与完善了各项适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办案机制、救助办法和宣传规定等工作制度。二是“心理疏导+捐助帮扶+技能培训”。为更好地将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挽救落到实处,未检检察官们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加心理咨询师的培训与考试,并招募社会心理医生共同组建心理矫正团队。发动党员干部和志愿者捐款捐物资助涉案困难未成年人,协调相关单位对涉案的失学未成年人安排技能培训或享受平等教育,帮助其走出心灵阴霾,促进其回归社会。三是“检察牵头+部门联动+基地建设”。与教育局、就业局、妇联、残联、团委、关工委等部门或组织形成联合帮教机制,建立“合适成年人库”、“心理辅导医生库”、“帮教未成年人自愿库”等,凝聚社会力量,借助部门优势,在看守所、特殊学校建立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基地,构建多方联动的社会帮教新格局。四是“常态宣传+创新载体+量身定制”。该支部的未检检察官们以学校为阵地,社区为据点,以未成年人喜爱的微电影、舞台剧、微信公众号、微信圈为载体,通过内外联动,设立法制校长,铺好“预防网”、设好“预防点”、筑好“预防墙”;还利用QQ、“知心姐姐”热线(电话咨询、语音播报)、检察院手机报及“两微一端”等平台,加强与青少年的沟通联系,增强普法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并针对涉案未成年人具体情况设定帮教方案和措施。根据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特点,未检检察官们从心理矫正入手,通过在生活中的点滴关心和帮助,用爱心和诚心、用真心和真情化解了一个个涉案未成年人的心结,帮他们赶走了心中的阴霾,焕发出对生活的憧憬。未检检察官们在办案过程中也十分重视对未成年被害人的关怀,注重治疗他们的“心病”与解决他们在现实中遇到的困难。除了依法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刑事案件外,通过心理疏导、争取司法救助等多种方式,消除未成年被害人的内心的恐惧和仇恨,让孩子们避免案中与案后受到二次伤害,重拾对生活的信心。
正如该团队检察官的誓言:“我们愿做默默耕耘、悉心呵护的园丁,通过法律之外的心灵修复,办案之后的挽救帮扶,让未成年人感受到法中柔情,让霜打的花蕾重新绽放,为建设美好家园增添一份春光和暖意,用忠心、诚心、爱心、细心和耐心塑造未检检察官形象,护航孩子的幸福人生”。几年来,全市未检检察官们犹如黑暗中的一盏烛火,温暖寒冬里孩子的心;犹如迷雾里的一缕阳光,为迷途的孩子们指明前进的方向。他(她)们勤奋的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和部门的充分肯定,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办公室先后被评为“南充市三八红旗集体”、“四川省青少年维权岗”,2015年3月被评为“四川省三八红旗集体”。 为了祖国的希望、明天的太阳,他(她)们用忠诚和青春诠释着公平正义,用心血和汗水谱写着爱与奉献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