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语涵 张瑜 马海军 南充观察 吕芝姝
以创新为笔,以奋进为墨,近年来,在嘉陵区委、区政府的不懈努力和接续奋斗中,嘉陵区逐步形成了蓬勃的产业发展、卓越的教育质量、温情的城市服务“三张名片”。
回信领航
铺就嘉陵教育新征途
2024年5月30日,嘉陵区之江小学的孩子们收到了一封特殊的回信,信中不仅向孩子们表达了深切的关怀与勉励,更向全国的少年儿童致以了节日的问候。这封来信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嘉陵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和学子的心田,更为全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
这封特殊的回信在嘉陵区引起了热烈反响。全区各学校迅速行动,广泛开展了以“六个一”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在学习研讨会上,进一步明确了教育工作的方向与目标;在集体宣誓活动中,教育工作者们誓言坚定,承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感恩教育被融入学生们的日常学习生活,培养孩子们知恩图报、心怀感恩的良好品质;关爱慰问行动让困难学生感受到了来自学校和社会的温暖与关怀;健康护航行动全力保障了学生们的身心健康,为他们快乐成长撑起一片蓝天;成果展示活动全面展示了各学校在感恩教育等方面的丰硕成果,彰显了嘉陵教育的独特魅力。
全区65所中小学校积极响应艺教融合方案,充分利用课后延时服务等时间,为学生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体育、艺术、文学、科学科创、非遗手工……多样化的社团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更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在打造教育品牌的过程中,我们始终注重学校特色文化的建设。”嘉陵区教育和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鼓励学校挖掘自身优势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嘉陵区已形成了之江小学的感恩文化、李渡中学的“三勤”文化、实验小学的阳光文化、嘉陵二小的孝道文化、火花三小的汉字文化、白马小学的和雅文化等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
这些文化品牌不仅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更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动了学校的不断发展。下一步,嘉陵区将继续坚持重教兴学的理念,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努力擦亮教育品牌,为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更大力量。
产业为本
奏响工业强区新乐章
近日,记者来到四川永盈年产80万吨功能性新材料一体化产业链项目现场,现代化的大型工厂气势恢弘,化工塔高耸林立,管道网络纵横交错,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转,身着制服的工人在中控屏前实时监测数据。
据了解,嘉陵区始终坚持把企业培育作为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取得“五大标志性事件”成果,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初显。企业培育成果显著,完成净增规上工业企业22户,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0户,实现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6.22%。能投化学及时复产、永盈新材料一期A线竣工投产、能投燃煤发电项目落地、吉利N72新车型落地嘉陵等,为工业发展增添强大助力,为工业经济发展挑起大梁。
“嘉陵区聚焦聚力强产业,扎实开展新型工业化攻坚突破行动,推动‘2+3’现代工业体系持续壮大。”嘉陵区经济信息化和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区纳入全省重点工业和技术改造项目3个,纳入“制造强市”重点工业项目27个。其中燕京三期等20个项目已建成投产,禾本科技(二期)等6个项目顺利推进。燕京三期、凌云高聚等7个项目完成技改,江龙汽车、御海通等16个项目建成投产。建成新能源汽车智造基地一期标准厂房15万平方米,锐阳电子、瑞悦新能源等6户企业全面入驻。盘活闲置土地160亩,腾退厂房3万平方米,拓展园区面积1.58平方公里。南充经开化工园区创成D级化工园区,成功入围全国化工园区综合竞争力百强。
未来,嘉陵区将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紧盯重点任务,紧密跟踪行业发展趋势,紧抓工业强实体,支持龙头企业扩能增产,全力壮大工业经济,推动经济运行稳中有进、恢复向好,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大步迈进。
创新治理
绘就幸福生活新画卷
走进嘉陵城区,整洁的街道、有序的交通随处可见,校园周边的变化尤为瞩目。2024年,为解决家长接送孩子时的困扰,嘉陵区在嘉陵一中、南充高中嘉陵校区等多所学校周边,因地制宜设置了非机动车停车棚(栏),规划出1600余个车位,让车辆停放井然有序;在南荣路小学等学校旁的主要路口和人行道边,安装了100余条长凳,方便家长休息等候;还在嘉陵思源实验学校等学校周边重新规划建设公厕,并在多所学校周边设立指示引导牌。这“停车棚(栏)、座椅、公共厕所”三件套,极大地方便了市民,收获一片好评。
“嘉陵区现在的环境越来越好、越来越整洁,城市管理这些做得很好,住在这儿幸福感也提升了,确实整得很不错。”市民吕向前说道。
随着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以及消费观念日益多元化,餐饮“外摆”已成为夜晚城市活力的象征之一。2024年9月19日,嘉陵区正式出台《关于规范城区餐饮(店)外摆经营管理规定》,在全市率先尝试推出餐饮业有序外摆,在18处临时“夜市”、商业特色街、夜间经济聚集示范区等地,加大对商业外摆、户外文化商业活动等的支持力度。
得益于餐饮“外摆”,如今嘉陵区紫府商业街边店铺门口新增百余个外摆位置,一晚上翻台三次,给商家们带来一笔很可观的收入。规范有序的餐饮“外摆”,不仅为城市增添亮丽风景线,还能助力商圈提升颜值、聚集人气,为推动夜间经济注入新动力。
“之前不让外摆,客人多了就得排队,等待时间久了客人流失大。现在可以外摆后,客人不用等了,我们收入也增加了,特别有人情味。”烧烤店业主蒋燕感慨道。
“我们希望通过不断创新城市管理方式和对城区的合理规划,在保证行人通行、环境卫生、市民休闲娱乐等方面需求的同时,增加餐饮门店的收入,点旺城市烟火气,让市民群众和餐饮经营者感受到嘉陵区城市管理的温度,感受到我们的用心与担当。”嘉陵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胡君说。
从解决停车难题到完善校园周边设施,再到激活夜间经济,嘉陵区用实际行动回应人民关切,提升城市治理效能,让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绘就出一幅幸福生活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