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豆12”的梦想:走向祖国大江南北

2022-05-18 08:29:52来源:南充日报编辑:王青山

研究人员在实验室观察大豆组织培养情况。

南豆12样本。

南充日报社全媒体记者罗虹文/图

在市农科院种质资源库里,躺着许许多多的农作物种子,在温度较低的环境里,它们平日里除了休息就是休息,被市农科院的专家们悉心地保存、照顾,等待着被埋进肥沃的土里、沐浴阳光、生根发芽的那一天。

A我从哪里来?历时10年代代选优

我是一颗大豆种子,学名南豆12,是南豆(南充大豆)家族的一员,今年已经14岁了。别看我个头小小,作为一颗从市农科院走出来的种子,我可是有很多荣誉傍身。我不仅是迄今国内蛋白质含量最高的大豆品种,也是国际上蛋白质含量最高的主栽品种,还在2009年至2015年连续7年被确定为农业部和四川省主导品种。怎么样?谁看了我的身世,不说一句“牛牛牛”。

如果你对我感兴趣的话,就且听我慢慢说说我的故事。

别以为我出身名门,就娇生惯养,我的出生过程十分曲折、历经艰辛,硬生生历经10年时间,与成百上千的种子竞争,在一次次优中选优的比赛中脱颖而出,才赢得了“南豆12”这个名字,取得了身份,成为一颗有名有姓、合法的种子。

要想知道这10年间,我一路上是怎样过五关斩六将,赢得最后胜利的光辉事迹,还得问问我的家长———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南充综合试验站站长张明荣和市农科院大豆研究所所长吴海英。

我只知道,我的诞生经历了1998年到2008年的“10年孕育”,我的生日是2008年11月10日。那天,经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向全省公布后,我———南豆12,便是一颗有名有姓的合法种子。

作为一颗有梦想的种子,仅仅混个名头可不是我的目标。不仅仅是南充,我还想走向祖国的大江南北,让每一个人都能品尝到我这个高品质的大豆,才是我的梦想。

B我要去哪里?逐梦前行8个省(市)推广

自2008年审定后,我就开启了我的旅行人生,我先后到过重庆、甘肃、四川、湖北、湖南、贵州、陕西、宁夏8个省(市)。到了2021年底,我已经被累计推广4300万亩,新增经济效益38.7亿元,为农民增收作出了重大贡献。

昨年,我的家长还邀请国内相关专家到南部县南隆街道大山湾村对我的产量进行验收,专家组对“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套作大豆进行现场测产,结果显示,比前年套种的大豆产量增加了30%以上。

悄悄告诉大家,通过我的勤奋努力,我已经帮助我的家———市农科院获得2012-2013年度南充市科技成果一等奖、2014年度四川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2015年度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二等奖等各类大奖。

如今,我14岁了,已经是一颗成熟的种子,家长也培育出了新的小伙伴:南夏豆38、南夏豆25、南夏豆30等,我们南豆家族壮大了好多,我也不会感到孤单了。2021年,我和南豆家族的伙伴们被派往阆中市、南部县、西充县、顺庆区等地的农村地区,支援农作物生产,我们迅速扩散发展了49.2万亩,产出了8.7万吨的豆子。因为我们表现良好,今年还新增了8.4万亩的任务,我们可得好好加油了。

你们了解了我,一定也很好奇我的家族吧。其实,我的家———市农科院大豆研究所已经培育成功大豆新品种43个,其中,国家审定品种3个、农业部主导品种2个、四川省主导品种5个,和我一样的强耐荫超高蛋白品种就有7个。现在,我们南豆家族在我国南方地区累计推广面积7200万亩,新增经济效益64.8亿元,我们这些小小的豆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了重大贡献。

■延伸阅读

“南豆12”领取“身份证”过程

“在构建套作大豆育种技术体系中,要求大豆具有较强的耐荫性和抗倒性。我们以此为目标,从众多大豆亲本中筛选出重庆市忠县的一个地方品种,代代选优。”市农科院大豆研究所所长吴海英说,1999年,在市农科院的试验基地种植该大豆品种,通过一年两代加快育种进程。

2005年至2006年,该品种参加四川省夏大豆晚熟组区域试验,得出结果:丰产性突出,品质特优。

“参加省夏大豆晚熟组区域试验后,还要经过1年的生产试验,才能拿到‘身份证’,成为可以推广种植的种子。”吴海英说,2007年,生产试验表现良好,最终得出结论:“该品种经两年区试和一年生产试验结果表明:产量高,稳产性好,适应性强,蛋白质含量高,田间表现抗倒性强,抗SMV(大豆花叶病毒),综合性状好,建议推荐审定。”

2008年11月10日,经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严格审定,该品种被正式命名为“南豆12”,获得“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证书”,正式向全省公布并推广。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