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档案背后的故事

2021-12-13 10:32:32来源:南充晚报编辑:王青山

一份份珍贵的红色档案,记录着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红色档案是丰富的党史学习教育资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营山县档案馆以红色文化为重点,加大对珍贵、重要历史档案,特别是红色档案文献史料、实物档案的征集力度,先后收集整理珍贵档案100余套(件、册),进一步丰富了营山红色档案内容,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生动鲜活的素材。

日前,记者走近营山县档案馆,倾听红色档案背后的故事,追忆革命先烈的烽火岁月。

一张珍贵照片:讲述营山红色历史起源

走进县档案馆一楼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薪火相传前赴后继”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关于留法勤工俭学史料照片。“这张照片是1924年7月,中国旅欧共青团在法国巴黎召开第五次代表大会的合影。”营山县档案馆馆长任颖辉介绍,这张照片里有3位营山人,他们分别是位于一排左二的杨长茂(杨如松)、一排右三的黄知风和二排左三的石琼。

任颖辉介绍,1919年至1923年,四川为全国留法勤工俭学学生最多的省份,而营山人数11个列全省第四,除了照片里的3位,还有杨伯恺、何以端(何肇绪)、柏载鹍、郭达垓、何肇禹(何嘉谟)、李茂荣、郑奠鸥、莫若德8位,他们当中大多数在法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在回国后投身于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其中,中共营山支部的建立与这群留学青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1925年前后,杨伯恺、柏载鹍、黄知风等受党的派遣回到四川。1925年冬,黄知风受派筹组中共营山支部,因其行动暴露被迫中断。1926年1月,杨伯恺、柏载鹍、郭达垓等回营山开办农民夜校、组织农民协会、宣传共产主义。1926年2月,中共营山支部在骆市正式成立,拉开了营山红色革命史的序幕。

一张任命书:演绎机要人员坎坷的一生

沿着展厅继续往前走,记者被展台里一张由毛主席亲自签署的《中央人民政府任命通知书》所吸引,上面写着:兹经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任命陈同生为华东军政委员会人事部副部长。

陈同生出生于1906年,1岁时随祖父迁入营山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了刘伯承指挥的顺泸起义。1929年,为了掩护地下党的真实身份,并深入敌人内部获取机要信息,他在《日邮新闻》当编辑,挂名国民党军队二十八军政治部股长,后任《金陵日报》代理社长,直到1939年加入新四军。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亲自任命他为华东军政委员会人事部副部长等职。陈同生的一生,受尽伤病的折磨,1959年在病中著《不倒的红旗》,自述了他所经历的革命战斗史。

“抗战期间,营山涌现了一批杰出的革命战士,除了陈同生以外,还有老红军王定国、少将李布德和杨世荣等。”任颖辉介绍,八年抗战中,营山出征抗日的军人、警察、为军队服务人员约4万人(含加入红四方面军到达陕北编入八路军参加抗日战争约400人),征召壮丁27048人,运送军谷4000余万斤。

一枚勋章:续写朝鲜战场上的荣光

当天,记者在展厅里看到了小学语文课本里《我的战友邱少云》的口述作者李元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获得的纪念勋章,并在任颖辉的讲述中了解到他的先进事迹。

加入抗美援朝志愿军后,李元兴任15军29师87团3营9连副班长。1952年10月,连队坚守在朝鲜上甘岭。10月11日,部队奉命夺取敌391高地。当天深夜,李元兴所在部队在接近敌阵地的一条茅草茂密的山沟中隐蔽下来。12日中午,敌军打来燃烧弹引燃茅草并吞没了邱少云,为了不暴露目标,李元兴只得含着泪花,看着邱少云一动不动。黄昏时,总攻开始,李元兴扛上爆破筒和炸药包,一跃而起扑向高地。两挺重机枪封锁了前进的道路,他一个匍匐急进,冲到敌人机枪的死角下面,再跃到敌地堡前,把手榴弹和一个炸药包扔进去,地堡炸塌了。另一地堡里的机枪又扫射过来,他扔出一个炸药包,随着浓烟滚翻到地堡前将爆破筒塞进孔里,然后就地一滚,接着一声巨响,地堡被炸掉了。我军大部队乘机冲杀上去,仅用20分钟,占领了391高地。

“据不完全统计,抗美援朝三年时间,营山籍志愿军牺牲245名。”任颖辉动情地说,营山儿女用实际行动为我们诠释了志愿军无畏的献身精神,为“谁是最可爱的人”添加了最美的注脚。

营山记者站邓斐郭明

1924年7月,中国旅欧共青团在法国巴黎召开第五次代表大会的合影

1951年,毛泽东亲自为陈同生签署的任命书

图片均由营山县档案馆提供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