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央视科教频道《地理·中国》栏目组一行曾到营山采访拍摄孔雀洞。彭杰/摄
孔雀洞口
黄家祠堂
●南充日报社全媒体记者罗虹文/图
说起孔雀洞,大家可能对安岳县一处手工打造于岩壁间的洞穴颇有耳闻,其实,在营山县境内,也有一处同名的自然奇观。营山县城北约百里许,有历史名胜太蓬山,再往北,至大黑山下,就有一处天然形成的洞穴,名曰:“孔雀洞”。孔雀洞名字从何而来?据说该洞内有一巨石,貌似孔雀,故得名。孔雀洞所在地域也名孔雀社区。
一个冬日的午后,在孔雀社区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我们一起走进孔雀洞,探秘这个神奇而美丽的洞穴。
A峭壁悬崖下的孔雀洞
驱车进入营山县双流镇,蜿蜒的公路盘山而上,透过车窗,抬头仰望,但见山势陡峭层峦叠嶂,山间耸立着青翠的松柏。顺着山体,绕一个大弯,便来到了大黑山的脚下。石阶前,两根石柱分立两侧,年代久远,石柱上布满青苔。因常年风化,石柱上的刻字已不甚清晰,但仔细辨认,能看出有“洞、山、花、诡、崖”等字样。
穿过两根石柱拾阶而上,几经转折,百余步便来到山腰间的一处小平台。站在小平台向上一望,数丈高的峭壁悬崖令人生畏。而在峭壁之下,一座浑然天成的洞穴赫然出现在眼前,这便是孔雀洞。
洞口上方,依稀可辨“万汇回苏”石刻。洞口高约2米宽约3米。若是不打光,洞内一片漆黑犹如黑夜,难辨方向。每人手持一个电筒,方能将洞内情况看上个七七八八。一入洞,便感觉一股暖意从四面八方袭来,温度较洞外高了五六摄氏度。洞内凹凸不平,宽敞无边,越往里走,碎石密布,一碧汪汪,清澈见底。再往前,便只能弯腰蹚水而行。洞顶上方,一颗颗晶莹剔透的水珠挂在石壁上,十分漂亮。四周怪石嶙峋,形态各异。
同行的村民魏国忠曾走进孔雀洞近千米。虽然没有将孔雀洞走通,但越往里走,洞中情况越复杂,人行走在其间,或伏或立,时而狭窄到只能爬行通过,时而又有一块空旷之地,还能看见蝙蝠群聚在此。魏国忠说,他曾在孔雀洞中看到八卦井、写字崖等,因塌方,石头堵了去路,他没有走到孔雀石处,再往前的路,他也不得而知了。
魏国忠虽然没见过孔雀石,但他听父辈描述过。在孔雀洞内,有一块巨石突起,细颈隆背,尾欣而长,貌似孔雀。在孔雀头上洞顶的缝隙里,一股细小的泉水坠落,打在孔雀背上,溅起漂亮的水花。同时,还有一股泉水从孔雀的嘴里流出,潺潺不绝。
B幽深莫测无人走通的洞穴
孔雀洞如此幽深莫测,那它到底有多深呢?洞的另一个方向又通往何处呢?
《营山县志》中有这样的记载:“曾有人洞放白鸭二,于仪陇天星桥出。”当地也流传着这样的传说。有人为了探知孔雀洞到底有多深,通向何处,便在洞口放了两只做了记号的鸭子,三个月后,这两只做了记号的鸭子竟然在距离孔雀洞100多公里远的仪陇县天星桥出现了。于是人们猜测,孔雀洞很可能通往仪陇县天星桥附近。
若《营山县志》记载属实,那孔雀洞至少有100多公里深。如若该事件为虚构,为何又纳入了县志记载?如今洞内塌方,堵了去路,无人走通,孔雀洞究竟通向何方一直是个未知数。洞中还有什么鲜为人知的奇妙故事,谁也说不清楚。
但这洞穴是如何形成的,却有专家作出了科学解释。2018年,CCTV《地理·中国》栏目组来到营山孔雀洞拍摄。摄制组深入孔雀洞腹地,全方位、多角度拍摄岩洞的地质地貌,了解历史传说、保护、发展等情况,并邀请了西华师范大学罗培教授随行科研解说。
营山地区以砂岩为主,在砂岩地貌中,为何会形成一个规模如此庞大的洞穴呢?在节目中,罗教授对此作出了科学解释。“孔雀洞中,不同高度的岩壁上都出现了泥质岩层,水流先击穿了这些泥质砂岩,在整个山体中,形成了不同层位的空腔。由于下方的支撑体被溶蚀,那些有裂隙的砂岩层,开始崩塌。洞腔的高度也由此逐渐加大,成为一个堆满大块砂岩崩塌体的洞穴。由于这片区域的砂岩,富含易于被溶蚀的钙镁离子,因而,孔雀洞中崩塌下来的巨型砂岩石块,才会被流水溶蚀带走,最终在砂岩地区,形成了颇为罕见的庞大洞穴。”罗培说。
“孔雀洞内水源不断,从未干涸。从前天干旱时,村民们没有水灌溉农田,还曾修了引水渠,从孔雀洞中引水灌溉。”孔雀社区党支部书记李红淑说,孔雀洞中有源源不断的山泉供给着人们的生活用水和庄稼灌溉。对于孔雀洞周边的环境,村民们则是爱护有加,这也使得八卦井奇观能够留存至今,让我们能够去见证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C在此繁衍生息的黄氏一族
离开孔雀洞,在孔雀社区办公区的右侧,有一条石板铺成的羊肠小道直通大黑山顶。大黑山半山腰处有一处民居坐西朝东,三合院布局,悬山式屋顶,青瓦屋面,穿斗抬梁式屋架,南北两端为一楼一底,厢房各一间。抬眼一望,房屋正中上金粉楷书“黄氏宗祠”四个大字,古朴苍劲,保留着较为典型的川东北民居特色。
走近建筑仔细观看,卷檐上还彩绘“扇枕温衾”“卧冰求鲤”“哭竹生笋”“扼虎救父”等孝行典故。龛台壁施野鹿、天马凤凰、云纹等浅浮雕。
据介绍,该建筑由孔雀库楼黄氏五世祖黄守岱主持,始建于清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建筑面积300余平方米,两厢房前金壁施米字格木花窗各2扇,墙壁上书“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八个大字,体现黄氏家族忠孝诚信的精神文化传承。清嘉庆九年《营山黄氏宗谱》中记载,“孔雀黄氏湘楚入蜀,一世祖国祥公蛰居原籍,没有入川,其妻谭氏,48岁时遵当朝移民令,于清康熙甲申年(公元1704年)独携六子别楚入川,从湖南省湘乡市迁入四川省营山县,落业于照珠滩瓦窑坪,继置孔雀乡蓼叶屋基、库楼沟、螃蟹形、万家碥等地成家居业。”历时300余年,现今黄氏后裔2000余人,活跃于海内外各地。
黄氏一族十分重视教育,不管父辈做官经商还是行医,都竭尽全力让子女接受教育。作为黄氏后人,就有黄少海一家在家庭条件极其艰难的情况下,靠种菜、喂猪筹集学费,坚持送子女读书,在1981年送走了全族第一名大学生后,又连续培养出3名大学生。而后,越来越多的黄氏族人在各个岗位上创造出业绩。
在大黑山的山脚下,一片竹林绿海前,还有一座修建于清乾隆后期的黄家大院,是一处保存完整的木结构建筑,建筑面积达457平方米,现在仍有几户村民在此居住。如今,黄家祠堂和黄家大院都已列入了营山县文物保护单位。
踏访完孔雀社区,夕阳的余晖已褪去了暖意。驱车离开,一座座奇山异峰从眼前掠过,只叹这里群山环抱,松柏苍翠,山花簇簇,风景尤佳,令人流连忘返。
孔雀社区小档案
孔雀社区位于营山县北部,距离营山县城约70公里。2020年4月,马槽村与孔雀村合并为孔雀社区,幅员6.42平方公里,有757户1967人。辖区内有一天然形成的洞穴,名为“孔雀洞”,有黄家祠堂和黄家大院两个县级文保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