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上课的张拥民(资料图)
从安化乡柏木村小学到大庙完小,再到涌泉完小;从昔日的小伙子到如今临近退休的老人……张拥民在营山县偏远山乡教书育人,39年如一日地用粉笔开启山里孩子看世界的那扇窗。他教过的学生达2300余名,共培养了130余名大学生,把毕生精力和心血献给了大山里的孩子们。
荣誉是对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2019年9月,张拥民被南充市委、市政府评为“嘉陵江名师”;2020年9月,张拥民被营山县委、县政府评为“红烛先锋”;今年9月,张拥民获得“四川省特级教师”荣誉称号。
Part1执着坚守39年扎根偏远乡村
1963年9月,张拥民出生于营山县大庙乡一个偏僻的小山村。1979年,张拥民考入仪陇师范学校。1982年8月,张拥民毕业后被分配到营山县安化乡柏木村小学任教。
在柏木村小学时,老师只有星期天放假休息。张拥民不能回老家,因为往返步行,一天时间不够。于是他上午上街买日常生活用品,下午对学生开展家访。渐渐地,孩子们学习劲头更足了,学习成绩提高不少。
1987年,张拥民调到母校大庙完小执教。当时全县正在进行艺体教育教学实验,大庙完小名列其中。学校了解到张拥民喜欢音乐、懂乐理,就安排他当音乐班班主任,还安排他上初三的政治课。张拥民不仅音乐教学成绩突出,而且所教班级的政治课成绩在中考中名列全县前茅。
学校中考历史科成绩落后,
于是决定安排张拥民接任初三历史课。“一定啃下这块硬骨头!”张拥民暗下决心。他努力钻研教材,精心地上课,历史课在中考中也取得了亮眼成绩。
由于踏实肯干,教学业绩显著,张拥民于2005年被调到涌泉小学担任副校长。随着他在全县教学中影响不断扩大,县城两所中学多次向他伸出“橄榄枝”,但都被他婉言谢绝,“感谢你们的好意,但大山里的孩子更需要我!”张拥民说。
Part2爱生如子用爱点亮学生人生
在柏木村小学教书时,张拥民了解到学生李名江家里经济条件差,父母在是否送他读书的问题上意见不一致。张拥民前去家访,耐心地讲“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并表示“一时缺钱没关系,我帮你们一把,孩子的学费我来交。”
李名江的父母深受感动,后来一直想方设法挣钱,全力支持孩子读书。李名江一直读到博士,毕业后,在北京找了份好工作。“如果不是张老师的帮助,哪有我们孩子的今天哟!张老师是我们全家的恩人。”李名江的父母感激不已。
在大庙完小教书时,一天中午,一个名叫罗拥军的女生来到张拥民的办公室跟他道别,准备辍学。说话间,张拥民敏锐地发现罗拥军的声音很清脆、甜美,鼓励她到音乐班学习音乐。“我从来都没学过音乐,谢谢老师!”罗拥军说完便转身离开了。
罗拥军后来大概有一周时间没来上课,张拥民意识到她真的辍学了,于是上门去给她的父母做思想工作。罗拥军终于复学了。后来,她考入南部师范学校,后又考入四川音乐学院声乐与表演系深造,如今是四川传媒学院副教授,教声乐和钢琴等课程。
一个决意辍学的孩子,人生发生了巨大转折,张拥民真切地感受到一名老师的价值与荣光。他的工作劲头更足了,在三尺讲台上用真情和爱心执著地追求着自己的教育梦想。
Part3勤于“传帮带”助年轻教师成长
涌泉小学青年教师黄煜斌支教回来,当班主任没多久,班级管理就出了一些问题。张拥民将其上升为“农村初中的班级管理探究”科研课题来研究。张拥民与黄煜斌耐心交谈,向学生了解情况,还找到对比班一起进行了一学期跟踪。
通过跟班听课和反思,黄煜斌掌握了更加科学的管理知识,后来该班面貌发生显著变化,被评为“全县先进
班集体”。
在工作中,张拥民积极撰写论文、制作课件,参加各级比赛,5篇获国家级论文一等奖、1篇获二等奖,30多次获得市、县论文、教育教学设计、微课·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一等奖。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要把自己积累下来的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贡献出来。”张拥民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主动帮助青年教师进步,带出了陈海燕、罗小雄等一大批优秀“徒弟”。
2018年秋季,张拥民从副校
长岗位上退下来,第二年就加入了营山县初中历史康健名师工作室。“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张拥民铆足干劲,在搞好自身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传帮带”,为提升全县初中历史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而倾力奉献。
营山记者站彭杰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