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塔社区一塔一院传文脉

2021-08-25 07:52:05来源:南充日报编辑:王青山

风景怡人的白塔社区。

进士坊。

白塔社区档案

白塔社区,营山县绥安街道下辖社区,位于县城东隅。辖区面积1.5平方公里,辖1大道(白塔大道)、1公园(白塔公园)、2路(永兴路、望塔路)、4巷(塔南一巷、塔南二巷、塔南三巷、塔南四巷)、5街(白塔街、白塔后街、白塔横一街、白塔横二街、兴盛街)、11个居民住宅小区,35个居民小组,5059户居民,人口18789人,共约有门店800个,企业7家。

●南充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易立权/文余中华/图

营山县绥安街道白塔社区,这个因塔而得名的地方,非常好找。从营山县火车站出发,经县城一环路进入白塔大道,远远望去,一座白色的塔檐牙高啄,直指蓝天,白塔所在即是白塔社区辖区。

这个原来的城郊村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已成为炙手可热的城区一部分。依靠辖区白塔为核心的进士文化旅游景区已获国家4A级旅游景区授牌,原来务农的村民早早成了市民,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但白塔村的故事依旧在流传。

回龙塔彰显文运

白塔社区因塔得名,在这里,同样因塔而家喻户晓的,还有白塔公园。在公园正大门,浓浓的文化气息迎面而来。广场上骑牛朝读、堂前教子、寒窗苦读等景观雕塑栩栩如生,真实再现了营山重教兴学、莘莘学子孜孜以求的生动场景。

拾级而上,只见白塔巍巍,历风霜雨雪而傲然挺立,经霹雳雷电尤坚如磐石。白塔右侧,营山宋明清进士榜和进士牌坊,镌刻着营山“科第仕宦,甲于蜀都”的荣耀。

《营山县志》记载:从宋至清,营山共产生57名进士,仅清代就有26名,还有200余名举人、360名贡生,有“科第仕宦、甲于蜀都”之美誉。

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时任营山知县杨上容在县城东的梅家梁上修建了回龙塔(俗称白塔),以彰显文运。

如今,营山以回龙塔为核心,布局进士文化主题景观,形成了包括白塔公园、云凤书院、于式枚故居、新时代广场、奥体中心、滨河公园、北门河游憩带等景点在内的营山县进士文化旅游景区。该景区占地1600余亩,开发国学讲堂、国学研读、艺术课堂、声光影造景展示等旅游产品,开展进士文化主题游、文体活动,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和“魂”,延续千年传承的深厚文脉,激励莘莘学子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潜心向学,砥砺奋进。

今年7月28日,营山县进士文化旅游景区正式授牌,营山县实现了4A级景区“零”突破。

“景区在白塔社区辖区内,授牌4A,对于社区发展的带动作用不言而喻。”白塔社区党委书记袁明权说。

云凤书院感受进士文化

除回龙塔外,云凤书院对当地文化的传承同样功不可没。清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新任知县夏文臻在距回龙塔200米处的城东北门河畔建起了云凤书院。从此,一塔一院共同支撑起营山文化的传承,被后人完整地保存下来。

云凤书院坐东朝西,建筑面积471平方米,书院景色清幽、环境宜人,是一个修身、读书、著书、讲学的好地方。书院原为清代中叶以后县邑最高学府,原有山门和藏书楼,经过修复,现已还原了“一进牌坊、二进重门、三进讲堂”的空间布局。

现在,云凤书院内分为“序厅、科举文化展示区、书院文化展示区、士子乡贤文化展示区、教学场景展示区、藏书区、古代教学体验区、四雅互动体验区、旅游商品销售区”等10个功能区,利用文字、图片、实物、蜡像、史籍文书展示和古代书院场景,再现了科举制度的历史沿革,还原了古代书院文化,展示了古代书院“讲学、藏书、供礼、论道”的功能,让游客走进科举历史,感受进士文化,激励后人积极进取。

随着营山城市的快速发展,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白塔社区居民逐渐脱离了原来的农耕生活,融入到城市化浪潮中。

70岁的唐珍原来家住白塔村,土地被统一征用后,当地政府给他们家在靠近滨河公园的新生社区内的永安世家小区提供了3套还房。今年,唐珍家还房中的一套装修完毕,搬了新家。“原来是老房子,现在住进这么洋气的小区,有电梯,生活也方便,确实安逸。”唐珍笑着说。

据了解,永安世家小区共分三期,包括还房2000套,建筑面积达22万平方米,有地下车库等完善的配套设施。小区中,不少是原白塔村的村民。

豆腐世家传承老手艺

在成为白塔社区之前,白塔村因盛产豆腐而为营山县城老百姓所熟知。不过,随着城市发展,原来远近闻名的白塔村豆腐已不多见。

原白塔村六组喻志安家便是当地有名的“豆腐世家”。到喻志安,已是第四代“祖传石磨豆腐”的传人。他家的豆干、卤豆腐、水豆腐、白豆腐等系列产品都按祖传工艺制作。

说起做豆腐,老喻神情显得十分专注。用柴火将大铁锅里的水烧开,将磨好的生豆浆放进水中煮开,然后滤渣,再在熟豆浆里放入石膏。放石膏非常讲究,火候要到位,放入的量要不多不少,全凭经验。

等到木桶里面的熟豆浆变成鲜嫩的豆腐脑时,再一瓢一瓢地舀在“口”字型木盒里,然后用包帕包好,放上一块木板,再压上石头定型,白嫩的豆腐就做成了。

跟喻志安一墙之隔的村民喻志江,之前则用小型电动粉碎机加工豆腐。他说:“石磨费时费力,采用机械化制作豆腐,7分钟可以推2磨,但用石磨40分钟才能推1磨。”

据了解,以前在白塔村,像喻志安、喻志江这样做豆腐的专业大户有20来户,每年要“吞”掉220吨黄豆,带动周边800多户农民种黄豆、做豆腐、养猪,并形成了水豆腐、白豆腐、油豆腐、卤豆腐干、豆花、皮豆腐等10多个品种。此前,营山县城乡集贸市场的豆腐摊区,80%的豆腐制品来自白塔村。

但时过境迁,白塔村成了白塔社区,当年的豆腐产业已转移到其他地方,村民成了市民,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