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岁太婆练摊30年 把南充锅盔做成川台美食

2021-04-15 08:27:55来源:南充晚报编辑:王青山

古稀之年,眼不花耳不聋, 每天还能站上七八个小时打锅盔, 昨(14)日, 记者在顺庆区文明巷, 见到了这位身手不凡身体硬朗的厉害婆婆。

自学打锅盔 儿子分店开到成都

“张婆婆,给我来3个锅盔,今天中午炒回锅肉!”“张婆婆,还有锅盔没得, 装4个等会儿来拿!”在文明巷街口, 记者看到一个不起眼的锅盔摊外围了不少人,大家都在等着一位白发苍苍的婆婆打锅盔。

顾客们口中的张婆婆名叫张素良,今年72岁。“早上7点多就开门,一直忙到晚上六七点吧,基本上没有时间休息, 每天至少站个六七小时吧。”张婆婆一边擀着面团一边和记者聊起来。

张婆婆老家在高坪区江陵镇。上世纪80年代,她从乡下到了城里,在某单位食堂煮饭,后来自学打锅盔,一直做到现在。

张婆婆说, 她在单位食堂干了3年多就辞职了。张婆婆回忆,当时她就想, 能不能自己做点小生意。

“那时候我住在长生巷附近,有好几家打锅盔的摊子, 我看生意都还可以, 于是就想拜师学艺。”张婆婆说,当时她在一个锅盔摊打了几天杂, 便向老板娘提出学打锅盔,没想到被拒绝了。

张素良不服输, 别人不愿意教, 她就自己摸索。 离开锅盔摊后,她在家里捣鼓起面粉做锅盔。“在锅盔摊干过几天也学了些东西,我都记到心头的。”张婆婆说,第一次她做了4个锅盔, 都送给邻居们品尝了。“我就想让大家提提意见, 自己做的锅盔究竟怎么样?能不能卖出去?”

没想到, 邻居们吃了她的锅盔都赞不绝口, 都觉得她可以摆摊挣钱了。

“我记得当时长生巷附近有好几个锅盔摊,后来就剩我这一家了。”张婆婆说这话时,眼神里流露出一丝自豪。“顾客们货比三家,品尝过后都觉得我做的锅盔好吃,每天忙得我团团转,有时我还要拜托顾客去另外的摊子买锅盔呢。”

除了经营锅盔摊, 张婆婆还将她打锅盔的技术传给了二儿子。如今,二儿子的锅盔分店开到了成都。“我专门去成都帮了他几年,每天生意好得很,四川电视台都来采访了的呢。” 张婆婆说,儿子的锅盔生意稳定后, 她又回到南充干起了老本行。

30余年风雨无阻 打锅盔很幸福

“张婆婆的锅盔有我们小时候吃过的味道,外脆里酥,层次分明。” 一位顾客吃着刚出炉的锅盔说。

记者看到, 张婆婆先将面团擀成牛舌状,抹上酥,卷成面卷,然后放在一旁,盖上纱布。过一会儿又拿起面卷, 底部粘芝麻后擀成了圆饼, 放在刷了油的铁板上烙到微硬, 最后一步将饼放入火炉烤制。

张婆婆制作锅盔的步骤,和别家锅盔烤制的过程大同小异,为什么张婆婆做的锅盔就这么受欢迎呢?

“你看,我用纱布把面卷盖起来‘醒’一会儿,这是锅盔好吃的秘诀。”张婆婆说,锅盔要好吃,面粉也很重要, 为了做出好吃的锅盔,她试过很多牌子的面粉,此外炒酥也很关键, 菜油加热后加入面粉,要不停地搅拌,制作时间很长,至少两个小时。

“打锅盔30多年,每天凌晨三四点就要起床和面发面,隔几天还要炒酥, 一炒就是几个小时, 但我一点都不觉得辛苦,你看我身体好得很, 啥子病也没得。”张婆婆说,打锅盔已成为她人生中重要部分,小小的锅盔让她养活了一家五口,儿女们都已成家立业,孙儿孙女之中有大学生有军人,打锅盔能让她老有所为,能继续为家做贡献,她感到很满足。

“我孙子说,等他退伍了也要学打锅盔, 到时候我们婆孙一起开店,多好啊。”张婆婆幸福地说。

南充日报社全媒体记者祝真珍 文/图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