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王街隐身滨江大道 添大美南充文化内涵

2021-03-05 07:39:21来源:南充晚报编辑:王青山

在上中坝嘉陵江大桥桥头有两口石井, 名为龙王井;龙王井上有条路,叫龙王街。3月2日,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龙王井、龙王街坐落嘉陵江畔,见证了南充的历史变迁,也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南充人,成为老南充人的集体回忆。

回忆当年 龙王井水香甜

当天上午8点刚过,年近七旬的市民杜昌平出门了。 沿着滨江中路一段一路前行, 直至走到上中坝嘉陵江大桥桥头;他回头望了望滨江中路上林立的一排排高楼, 露出沧桑的笑容, 然后顺着石阶缓步下行来到了两口石井前。 杜昌平看着石井, 望着石井上方石头上写着的“龙王井”,他的思绪仿佛随着江风飘荡到了几十年前。“我记忆中的龙王井早已经掩埋在这河堤之下, 现在的龙王井是后来修建的, 就是为了留住当年那段老百姓在江边挑水的历史。” 杜昌平告诉记者,他就住在嘉陵江畔, 和许许多多生活在这里的人一样, 是喝着龙王井的水长大的。

据杜昌平介绍, 在通自来水以前, 居住在龙王井附近的老百姓们每天都要从井里挑水做饭,尤其是一早一晚,龙王井附近全是人, 有前来挑水的大人,有在井边嬉耍的孩子,特别热闹。“我曾经还帮着大人挑过水, 挑水的扁担压着身上感觉沉甸甸的, 那是生活的厚重感。”杜昌平告诉记者,现在都还记得水井甘甜可口的味道,也记得每年夏天总会有人偷偷将瓜果直接丢到井中冰镇的场景。

降雨传说 取名“龙王”

据了解, 位于嘉陵江边的龙王井,建于清朝时期,历经百余年风吹雨打, 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南充人; 在《新修南充县志》上是这样描述龙王井的:龙王井在北津渡江干上, 有水自石穴出,甚甘洌,北城饮水此为最珍。不仅如此,在《南充掌故》上, 关于龙王井和龙王街的由来,还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在嘉陵江岸的山岩上有一座小庙, 庙里住着一老一小两个道士。一天夜晚,小道士在老道士窗前偷偷看到, 老道士拿出一尊石雕的龙头人身像又摸又擦,显得十分爱惜;不久后,老道士交给小道士一把古铜色的钥匙便外出云游了。

之后的一年三伏天, 头顶上的骄阳像一盆烧旺的烈火,把溪河水、 山泉井水都快吞光汲尽,山坡的花草树木、地里的五谷杂粮全都枯黄。 小道士下山化缘来到一座小村庄, 可是村庄却死气沉沉, 只见一群衣衫褴褛, 脸色蜡黄的农家人在烈日之下全都跪在纸扎的龙像前磕头祭雨。 其中一位老人突然拉住小道士的衣角, 用沙哑的嗓音呼喊道:“龙王爷显圣了!你就是转世的龙宫太子, 快拿出法宝呼风唤雨, 救救这方的百姓吧!” 小道士猛然间想起了什么,急忙转身跑回庙里,拿出古铜色的钥匙, 打开师父的房门, 取出龙头神像在庙门前跪了两天两夜, 终于等来了天空出现乌云, 小庙的山前山后大雨如注。乡亲们见此情景,纷纷上山朝庙, 都说庙上有龙王显灵。不久,小庙就被这方百姓称之为龙王庙。

之后乡亲们在龙王庙的山脚下打出了两口井, 但是这两口井中的泉水还有些浑浊,前来打水的乡亲也不多。 多少年后,小道士成了老道长,老道长在离庙之前,悄悄地把龙王神像放置在山下的水井中。 说也神奇,这神像沉底后,水就变得甘甜爽口, 让人喝起来倍感舒适,消息一传开,数以千计的人都赶来挑水。后来,有人在水井中发现了龙王神像,但谁都不敢搬动它。龙王庙周边的乡亲们不约而同地称它为龙王井。随之而来,龙王二字也成了街名。

城市发展 龙王街迎来新生

实际上,关于龙王街最早的形态,资料记载:在清末,龙王井附近只是个半边街或住户不连缀的地带,但随着后来到此谋生的人口增多,半边街逐渐延伸形成了一条临江的街,这条街便以龙王街定下了名声。

当时的龙王街,长四百多米,道路由青石板铺成, 两旁街房建筑多为木架穿斗式结构的平房, 屋子大多数都是木门, 往里是顺着山势地理,靠山岩而修建的;往外的街房,则是一家连着一家, 一户挨着一户的吊脚楼建筑。 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龙王街这条远离城中心的小街,跟上了改革开放的步子,建设发展越来越快,除了居住区以外,开食店的、 开茶园的、 开发廊的应运而生, 街道一侧还布局有南充诸多知名企业, 使这条临江的街道有了蓬勃的生机。

“之后,随着城市发展,家家户户通了自来水, 自然去龙王井挑水的市民也就越来越少了; 直到2004年,滨江大道修建完成,龙王井深埋在了河堤之下, 龙王街也就成了现在滨江大道的一部分。”杜昌平告诉记者, 现在从胜利路路口到天宫街路口这段滨江大道, 差不多就是当年的龙王街。

南充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瀚誉文/图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