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字在刀尖舞蹈 篆刻在南充焕发异彩

2020-11-09 08:20:34来源:南充晚报编辑:王青山

许棚的篆刻作品

许棚的篆刻作品

一块朴实无华的石头,经过反复刻磨、雕琢,在仪陇非遗传承人许棚手中就变成了一件件珍贵的艺术品,仿佛远古的文字在方寸的石头上“舞蹈”。昨(8)日,记者获悉,日前,四川省文旅厅公布了2020年省乡村艺术节群众文艺作品比赛获得名次作品名单,我市共7件作品入选。其中,许棚的书法类作品《篆刻-印屏》排在了第二名。在许棚数十年的守护和传承下,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南充的土地上焕发着夺目的异彩。

结缘篆刻·从小受到父亲熏陶

许棚与传统手艺, 结缘于他的童年时光。“小时候, 我看到父亲写的字迹歪歪倒倒,却特别洒脱, 觉得很是神奇。”许棚告诉记者, 父亲的那一手好字是他可望不可及的, 他心里非常羡慕。那时,父亲常常教育他,一定要写一手好字,字是一个人的脸面。于是,从小学二年级开始,许棚就跟着父亲练字,也偷偷模仿老师写的钢笔字。渐渐地,他喜欢上了书法,并对其有了一种特别的情感。

“在练习书法中,我找到了快乐, 消遣了我内心的孤独。”许棚告诉记者,在读师范时,他获得了全市师范书画大赛唯一的书法类二等奖,那一年,他才18岁。“初次接触篆刻,是在师范二年级时, 我遇到了省内篆刻家文维义到学校传播篆刻艺术。由此,我的篆刻学习得到启蒙, 学到了篆刻的基本知识。”从最初的临摹到独自创作,许棚始终拥有饱满的热情, 并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着这一门艺术。

“篆刻是一门独特的艺术,但它却与书法、 雕刻有着莫大的关系。”许棚说,非常感谢父亲从小在书法方面对他的熏陶,并让他能够顺利地将书法融汇在篆刻艺术中。在许棚的守护下,这门艺术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由于许棚的努力,2013年, 仪陇篆刻被列为南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苦练书法·斩获多个比赛大奖

“1989年,我师范毕业,被分配到我祖辈生活的小山村教书。当时,我觉得自己的人生有些灰暗。”许棚告诉记者,在他人生的低谷, 书法成了他唯一的寄托。他在教学的同时,时常练习书法, 他希望可以凭借自己的书法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也想借此走出大山。

1990年,许棚刻了一方自用印“从今开始”发表于《青少年书法》上,对此,著名书法篆刻艺术家李刚田这样评价他:“你的篆刻结字生动, 用刀爽快。”

许棚说, 李刚田大师的评价对他的帮助很大, 这成为了他不断努力学习的动力。

“篆刻艺术需要美术、书法、文学修养,更需要对古文字的熟悉,我只有不断地学习,才可能攀上艺术的高峰。”为此,许棚不断地努力完善自己, 提高自己。1990年和1991年两年时间,许棚参加了上海普美业余艺术学校篆刻函授,同时,也参加了南充举办的书法函授班。在学习期间, 他对篆刻艺术的对刀法、字法、章法深入研究,并对书法篆刻有了更深的认识。

“1994年开始,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 我便大胆地开始投稿,我的作品在省展中连续入展,1994年荣获原南充市教育局组织的全市书法篆刻比赛二等奖。”许棚告诉记者,1997年是他真正丰收的一年,那一年,他入展全国第四届篆刻展。此后,他的作品开始在全国的专业刊物发表,得到了省内前辈,同行的关注。

希望传承·让篆刻艺术结硕果

数十年如一日, 许棚在仪陇县的田头、社区、学校、文化馆,孜孜不倦地传播篆刻艺术,将博大精深又相对专业冷僻的篆刻艺术, 传授给基层的爱好者。 许棚说:“我就是基层的文化工作者,不管谁,只要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兴趣, 对篆刻文化有兴趣,就可以来听我的课。”

多年的无私付出, 多年的辛勤耕耘, 许棚在基层家乡的土地上, 已经培育出不少篆刻艺术传承人,他的学生中,有教师、医生、职员、大学生。“我在他们身上花费了大量的心血,这些学生中好几位加入了中国书协。 我的目的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认识篆刻、学习篆刻,更好地把篆刻艺术传承下去。”许棚说,如今,篆刻艺术之花在仪陇开得正艳。

“我作为南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仪陇篆刻的传承人,我将不断进行传帮带, 努力传播中国传统艺术。” 许棚告诉记者,在学校从事教育工作以来,他不仅教书育人, 还努力培养青少年学习书法篆刻艺术的兴趣爱好。在他的学生中,有不少人参加了国家、省市专业比赛。

“我仍会不断努力,让中国书法篆刻艺术不断传承,使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川北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许棚说。

南充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杨真 文/图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