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关注| 抓项目建设,南充做好三道“加法”

2022-04-22 14:03:55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青山

4月11日,永荣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年产80万吨功能性新材料一体化产业链项目签约落户南充,总投资约330亿元,为南充重大项目名单添上亮眼的一笔。


该项目主要以天然气为原料,建成后年产50万吨生物可降解类系列新材料和年产30万吨氨纶超仿真功能性纤维,全面建成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达24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约5000个。


项目建设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今年以来,南充市从主动谋划、加速推动、优化保障三方面着手,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显示出强劲的发展脉动。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斌

 

数量“+” 让更多项目进“盘子”

近日,记者在南充高新区科创中心项目二期施工现场看到,规划的10栋标准化厂房已有3栋主体完工,施工方正采用多点作业的方式加快建设进度。工程现场负责人表示,预计年底厂房主体能全部完成。

 

华讯方舟生产车间 黎涛 摄


科创中心项目是南充市顺庆区探索集约化工业发展模式的全新载体,总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主要用于招引集聚新材料、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项目全面建成后,可容纳50余家企业,年产值可达100亿元以上。目前,科创中心一期已全部建成,已有1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入驻。立足优势平台,顺庆区正瞄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紧盯三类百强企业、央企、上市公司,招大引强、招强引优。


西充县则全面梳理招商引资政策,制定了社会化招商引资激励措施。目前当地正围绕区域主导产业,联合专业产业协会,举办专项投资推介活动,吸引项目集群发展、链式发展。


抓好项目生成,积极主动谋划,南充着力让更多项目进“盘子”。南充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南充围绕国家“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实施,积极精准对接,抓好项目生成。目前,全市共储备项目666个、总投资3121.7亿元,申报项目570个、总投资3011.6亿元。围绕产业培育,全市共谋划重大产业项目120个、总投资1543.8亿元;其中制造业项目67个、总投资652.2亿元。

 

速度“+” 专班追着项目办

“按照现在进度,预计比原计划提前2个月完成建设,项目8月即可收尾。”日前,南充市嘉陵区嘉陵大道北段,浙川东西协作共建示范产业园项目建设工地上,项目承建方负责人饶家刚介绍。

 

浙川东西协作共建示范产业园效果图


在产业园项目部,记者看到,一张张施工图上,各项目标任务一目了然,显示出施工方“铆足劲头抢工期”的决心。


“时间不等人。”这是记者在南充探访各个项目建设现场时听得最多的一句话。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南充市300个重点项目加快推进,累计完成投资336.9亿元,完成率为32.2%,超过目标进度。


为加速项目推进,南充建立市级领导联系重大项目机制。重大项目均成立市县领导牵头的工作专班,市级领导每月现场办公2次以上,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问题。同时,南充还运用多种手段,激励区市县加快推动项目发展。建立“一季度一拉练一开工”项目推进机制,通过分县拉练和集中开工,在各地营造比学赶超的建设氛围;推行“红黑榜”机制,对项目投资进入年度红榜的,在建设用地指标和专项资金方面予以倾斜。


在仪陇县,当地县领导每周举行工作例会,解决项目推进中的突出问题;阆中市、西充县、营山县等地实施一个重点项目、一套工作专班、一个工期计划、一抓到底的项目推进机制;嘉陵区、南部县、蓬安县等地建立了领导常联、倒排工期、考核奖惩、作风整治等机制。

 

保障“+” 要素围着项目转

南充现代物流园是南充市规划的千亿物流产业集群和成渝北部多式联运国际港的核心区,目前累计完成投资155亿元,招引浙江传化、四川南鑫、深圳友信崧锋、中国物流等知名物流企业33家。

 

南充现代物流园区 梁洪源 摄


针对多数外地引进企业不熟悉本地办事流程的实际,南充现代物流园管委会将园区划分成20多个片区,每个片区都活跃着1名由管委会工作人员担任的“园区保姆”,跟踪了解企业实际需求。


在落户该园区时,中通快递南充转运中心张强就感受到“园区保姆”的便利,“搬迁时,我们发现市政用电还没接通,但安装调试设备急需用电。”张强找到“园区保姆”反映困难,两个工作日就解决问题。


为全力保障抓服务,南充还打出一套项目保障“组合拳”,推动保障要素向项目集聚。


在资金保障上,南充建立市重点项目“金融服务团”,搭建“政银企社”融资对接平台,成立总规模50亿元的重点产业发展基金。


在用地保障上,南充成立市级重点项目用地保障领导小组,深化工业用地“标准地”改革,做到重大项目应供尽供。


在用工保障上,南充实施“果州万人计划”,开展职教订单式培训,解决用工缺口8.4万人。


瞄准建设一流营商环境,今年南充还制定推出30条政策措施,持续优化市场准入、生产经营、要素保障、政务服务、法治保障、社会建设“六大环境”,开辟项目审批“绿色通道”,项目全流程审批用时压缩至50天。

 

 

 

罗琴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斌
 

4月14日晚9时,南充市高坪区天来豪庭小区居民林小平拎着手电筒走出家门。他要去嘉陵江边护渔夜巡,“现在是鱼产籽的季节,夜巡密度要增加。” 

 

为保护长江流域重点水域水生生物资源,今年2月,南充市印发文件,在常年禁止垂钓的水域以外,对全市其他天然水域划定禁钓期,期限为每年3月1日0时至6月30日24时。

 

护渔员在嘉陵江上巡逻。梁洪源 摄

 

落实禁钓,南充创新举措,在渔政执法巡查以外,组织热心群众组建了护渔队。林小平就是护渔队356名护渔员之一。除了嘉陵江一部分江段外,林小平的巡护范围还包括高坪境内的螺溪河、清溪河等河流及其支流的部分河段。

 

伴着手电筒光芒,记者跟随林小平来到嘉陵江岸边。“这个季节什么鱼比较多?”“鲫鱼、鲤鱼、鲢鱼都到了产卵的季节,再过一段时间就该黄辣丁产籽了。”林小平对嘉陵江中的鱼类生活习性如数家珍。

 

和普通护渔员不同,57岁的林小平曾是一位渔民,从小跟着父亲学习捕鱼,常常吃住都在渔船上。随着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全面启动,他和南充市其他建档立卡的2105名渔民退捕上岸。

 

“捕了30多年鱼,突然放弃,一开始当然舍不得。”但是他更能理解禁捕政策实施的意义,“禁捕前,我们能感觉到鱼越来越少了,现在不保护,将来怎么办?”

 

虽然离开了渔船,但林小平还是难以割舍对嘉陵江的感情。听说高坪区招募护渔员的消息后,他主动报了名,每天巡逻到深夜。

 

“除了巡护,还要搞宣传。”林小平说,明天他就要去江东大道的一处公告栏张贴、散发高坪渔政宣传明白纸。他最高兴的事,就是宣传时遇到市民告诉他:“明显感觉到嘉陵江的水质更好了、鱼儿更多了。”

 

 

黎涛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斌


当前正是水稻育秧时节,近日,记者在南充市顺庆区李家镇李花村的现代粮油产业园区智能化育秧中心厂房内,见到一番不一样的“育秧景象”:十几台育秧机器上,4800盘秧盘内已经长满了嫩绿的水稻秧苗,这些秧盘“排着队”缓慢经过机器一侧的喷淋设备,就自动完成浇灌。
 

按照目标,今年南充市顺庆区的粮食总播种面积将达到41.5万亩。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今年年初,南充市顺庆区政府投资近800万元,修建这座占地面积6987平方米的智能化育秧中心,开启了该区“智能育秧”的新模式。

 

“别说你惊讶,我活了半辈子,也是第一次见到‘工厂’育秧。”53岁的李花村党支部书记李启章笑着对记者说,过去育秧需要不少人手,出苗还得看“天意”,遇到雨水较多,秧苗管理不到位就容易烂种烂秧,温度稍微高一点又会“烧苗”。

 

技术人员正在管护秧苗。黎涛 摄

 

而在这个智能化育秧中心,整个厂房内仅有3名技术人员管护秧苗;厂房正中央悬挂着的一块指示牌上,显示着温度、湿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参数。
 

南充市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所长刘福平告诉记者,工厂智能化育秧可有效解决传统水稻育秧存在的出苗时间长、生长不稳定等问题。可提高出苗率,优化制种播种效率,保证秧苗质量。
 

更重要的是,这座育秧工厂还能将长达40天的传统育秧周期缩短到25天左右。“育秧机一小时可制作800个秧盘,经过25天左右的培育,就可以送往农田栽种。”该育秧中心技术负责人李海洋说,秧盘培育的秧苗可用于插秧机机械插苗,“意味着从育秧到插秧均可实现机械化,省时又省力。”
 

“今年村里已在育秧中心订购了150亩的秧苗,总价近4万元。”李启章说。
 

据介绍,目前该育秧中心已经接到了5000亩左右的秧苗订单,涉及蓬安县、南部县等地及南充市顺庆区部分乡镇。

 

 

近年来,南充市嘉陵区河西镇根据当地实际,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走出“公司+农户”的现代化农业道路,带动当地百姓增收致富。目前,该镇种植萝卜6000亩,带动辖区1500多人增收。图为4月16日,河西镇泰山村万亩蔬菜产业基地,村民正忙着将丰收的萝卜装车。 余中华 摄

 

 

据近日省交通运输厅、省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的《四川省普通省道网布局规划(2022—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南充市将新增7条省道(含1条原有S206延长线),全市普通干线路网体系将进一步完善。

 

根据《规划》,南充将新增7条普通省道(段),包括:经过升水、阆中等地的S206升水(南部)—清平(武胜),经过楠木、八尔湖、西充等地的S212楠木(南部)—王家(珙县)等。
 

南充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南充现有5条国道、8条省道,加上新增的7条省道(段),将基本实现普通国省道对全市乡镇、3A级及以上景区和省级及以上经开区、农业园区的全覆盖。这将进一步优化对全市重点乡镇、重要产业节点、重要文旅节点、重要交通节点的连接覆盖,增强综合交通轴线承载能力。

 

 

本报讯(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斌)4月10日,南充市高坪区江陵镇三房沟村第七届樱桃采摘节吸引来不少游客。“预计采摘节期间能够实现收入30万元。”三房沟村党总支书记郭朝辉说。
 

围绕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高坪区将全区划分为城乡融合、绿色康养、农旅融合三大片区,尝试推行片区精细治理模式。江陵镇处于城乡融合片区的中心区域,按照“片区组团、抱团发展”的思路,以中法农业科技园为中心,聚合园区周边行政村资源力量组建“党建联盟”,实行一体规划、一体发展,高标准建成柑橘、樱桃等优势产业基地2万亩。
 

通过推行“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机制,江陵镇深化园地企沟通合作,鼓励农户入股分红、进园务工,人均纯收入达2.2万元,成功创建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先进乡镇。
 

“针对不同类型社区特点,高坪完善资源调度、网格管理、民主议事、服务办理等制度体系,通过推行片区集中治理,社区能够调动的资源更多,为群众提供的服务更好。”高坪区委主要负责人说。

 

 

日前记者从南充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获悉,阆中市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将于今年8月上旬竣工投用。该中心是2022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南充市重点项目之一,未来将打造成阆中文旅活动的一大载体。

 

阆中市群众文化活动中心位于嘉陵江阆中段东岸。作为中心主体的大剧院在设计中融入了阆中的春节文化、落下闳文化以及巴蜀文化;正立面以红色金属灯笼作为主背景,象征团圆、喜庆;两侧墙面点缀的浮雕也以二十四节气、春节文化元素为主题。

 

阆中市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外景效果图。图片来源:南充日报

 

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大剧院和公共大厅的满堂架搭设,部分馆厅的基层、龙骨、钢结构正按进度计划有序推进,部分区域的风管和设备已开始安装。
 

据了解,该中心投用后将与阆中古城景区相呼应,打造成为“商演+文化”的现代文旅网红打卡地。到阆中的游客游览完古城,可登船沿嘉陵江而下,到达中心参与相关文化活动。

 

 

“废弃垃圾池到底何时拆?”4月16日,蓬安县纪委监委牵头举办的“阳光问政”坝坝会走进当地龙蚕镇。活动开始不久,分管卫生的副镇长罗圻就被当地村民问红了脸。“没想到废弃垃圾池给大家生活造成了这么大影响,我保证及时处理这一问题。”
 

对服务民生领域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再监督”,是蓬安县纪委监委监督工作的一个重点。今年以来,该县纪委监委充分利用“阳光问政”坝坝会形式依靠群众进行监督,县纪委监委派员,镇村干部等相关负责人全程参加,接受村民代表的监督。
 

对于坝坝会上提出的问题,能现场解决的相关责任部门当场“拍板”;不能立即解决的,现场提出解决方案,给出解决期限,并承诺按时做好跟踪督办和群众回访;对于不符合相关政策的诉求,则向村民宣讲相关政策法规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争取取得理解。
 

龙蚕镇坝坝会举行后第二天,对于废弃垃圾池问题,当地相关负责人迅速进行了解决。“‘阳光问政’坝坝会解决了我们的大问题。”居民蒲显友的话道出了群众对“阳光问政”坝坝会的认可。
 

据悉,到目前为止,蓬安县纪委监委已在当地举办23场“阳光问政”坝坝会,收集各类民生问题42个、建议56条,督促解决问题38个,并对群众反映民生问题不作为、慢作为的11名党员干部进行了约谈。
 

本栏撰稿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斌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