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农村新鲜事:不等不靠,这个村“打伙开荒”共同致富

2022-03-29 08:25:52来源:新华社编辑:王青山

朝阳村一景(2022年3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尹恒摄

最近,50岁的高学林异常忙碌。村里有6块撂荒地需要成片整治,用工量较大,他要在每天傍晚把第二天参加劳动的村民和工作地点安排出来,“现在,全村六七十岁、有劳动能力的老人都很积极,有事干还有钱赚!”

高学林所在的村是位于四川东北部的南充市南部县万年镇朝阳村。前几年,随着外出打工人数增加,农村劳动力流失,村里越来越多的地撂荒。2019年前后整个南部县撂荒地达9.8万亩,朝阳村就有1000多亩。“荒地里的草都有一人多高,荒得越久整治难度和成本越高。”朝阳村党支部书记樊宗礼说。

“不等不靠、自力更生是这个村最大的特色。”万年镇党委书记何春花说,朝阳村是万年镇最偏远的村,发展机遇较其他村更小,但凭着一股不认命、不服输的劲儿,100余名群众到北京新发地水果批发市场从事水果经销生意。村民们赚到钱后又积极反哺家乡,帮助朝阳村于2000年在全县率先建成通村水泥路。

在撂荒地整治上,村党支部和村民们群策群议,想出了“打伙(四川话合伙、结伴)开荒”的主意,走出了“村集体规划、合作社集中耕种、群众入股分红”的模式。樊宗礼介绍,村里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将撂荒的土地收归到集体,由村集体统一规划,群众以每户1000元现金入股,作为撂荒地整治的启动资金。合作社进行集中耕种,种植小麦、油菜、黄豆以及蔬菜。粮食收获后以返粮食的方式分红到农户,既破解荒地问题,又实现农民增收。

此外,对于有意向入股但家庭困难的群众,合作社还采取以劳抵股、担保借贷、土地入股等方式,确保全部入股。

正值春耕时节,朝阳村的田间地头一派忙碌,村民们有的在开厢播种,有的在施肥覆膜。

村民高学亚正开着旋耕机在地里穿梭,伴随着机械轰鸣声,一块块田地被翻耕平整。高学亚以前在深圳工作,2015年因为家人生病返乡。撂荒地整治以来,他负责开机器翻地,正常早上八点上班,但是为了赶早把地翻出来不耽误后面的工序,他经常天不亮就出门。

如今,像高学亚一样,村里还有100多人又重新种起了地,大部分是老年人,大家每天还有50元到100元的收入。如果碰上农忙,合作社还会召集村民做饭、送饭,大家在地里一起吃饭。

经过几年的整治,目前朝阳村已经把700多亩荒地变良田。樊宗礼算了一笔账,如果村民要在自家荒地里种玉米,一亩收获800斤玉米,除去开荒、人力等成本勉强能保本。但当把各种资源集中起来后,在大块平整田地上引入机械化作业,种粮就有钱赚了。

2021年,村里整治出来的400亩撂荒地收获3万斤小麦,3万余斤大豆,每户均分到400斤小麦。大豆除去成本后村集体入账1.9万元,村里又用这个钱打造了几十亩土地。

樊宗礼介绍,下一步朝阳村将以乡村振兴为契机,以“支部+合作社”模式实现集体经济合作社专业化管理、规范化运作,全力推行绿色养种循环和粮油套种、轮作,打造优质粮油蔬菜基地。

南部县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敬友贵告诉记者,朝阳村“打伙开荒”整治撂荒地是南部县撂荒地整治复耕的生动案例之一。全县2020年整治复耕了2.7万亩,2021年整治复耕了3.2万亩,2022年计划将剩余撂荒地全部整治复耕。在南部县定水镇,镇党委书记杨磊正在为参与撂荒地整治复耕的种粮大户杨义全现场办公解决问题。他介绍说:“南部县委县政府出台了撂荒地整治复耕的相关扶持政策,目前种粮大户、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藏粮于地已成为干部群众的共识。”新华社成都3月25日电(记者任硌张海磊尹恒)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