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无人沟”变“小九寨” 大家一起富起来

2020-12-07 08:07:11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青山

川观新闻记者 蒲南溪

“以前这就是一条废河!”11月22日,刚过了小雪节气。离开阆中城区,驱车半小时来到思依镇杨家河村,循着清幽的河水一路来到一处小木屋——杨家河景区的接待处。“这都是我们一手一脚搭建起来的,我们都自己夸自己是’小九寨’呢。”景区工作人员、村民张国慧热情地说道。

荡舟杨家河 缪吉波 摄

“最近天气冷,游客稍微少一点。”杨家河村村主任杨志仕拍拍手上的灰,指着岸边的村民和卵石建材,“但我们都没闲着,趁着淡季加固河沟,升级景区的基础设施,还计划再加几条船。”

从2017年开始,三支小竹筏在这条河里率先试水,到如今竹筏、乌篷船、泛舟共40余支,赶上节假日,还得排队两三个小时。杨家河村的3000余名村民既是旅游红火的见证者,也是亲身参与者,更是村集体经济的获益者。

“无人沟”热得起来不? 三支竹筏试水

“不说游客,杨家河周边以前人都没的。”思依镇旅发办主任孙天永回忆,虽然他是思依人,但从来没到过这里。

“2016年以前,我们村是有名的上访村,向政府向政策要吃穿。”杨志仕说,他当了快十年村干部,那些年村集体债务高,几个村干部大年三十晚上都不敢回家。脱贫攻坚开始后,要让集体经济达到人均10块钱,他们“抠破”了脑袋。

“还是从产业入手。”杨志仕介绍,2017年3月,面对连片的撂荒地,杨家河村支部、村委两班人到成都、西充、苍溪等地考察产业项目。通过咨询专家,结合本地土质,决定发展香桃产业。

树苗买进来,杨家河开始摘种香桃。但他们想得更远,桃花盛开期可举办“桃花节”,果实成熟期可举办“采摘节”,吸引城里人到乡下“耍”。怎么才能让游客耍得住呢?

不如“废物利用”吧,大家的眼光又落在这条“无人沟”上。2017年4月,思依镇政府(原枣碧乡政府)出资八千元买进三只竹筏,放在杨家河麻板桥水码头。“竹筏是免费的,工作人员也是不计报酬的七八个支部党员、村社干部。”思依镇党委副书记杨清钦说,没想到三只竹筏迅速蹿红,坐竹筏游河的人在草坝坝上排起了长队。

当年4月中旬,村里决定按5元一人收取竹筏船费,用于人工、安保开支。三个月后,竹筏游热度不减,“尤其是五一节船票收入一万二,以前持观望态度的村民动心了。”杨志仕说,村里就用“收来的5块”再购进10只竹筏,又过了三个月,船票涨至10元,竹筏加购10支。2017年年底,党员干部退出经营管理,50多名贫困户陆续加入“竹筏游”,挣上了工资。

杨家河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省外山东、甘肃、新疆的游客纷至沓来。孙天永总结说,“这里背靠阆中,与古城旅游差异较大,以前一年的人车流量还抵不过现在的一天。”

“无人沟”真的热了起来。“生态竹筏游”的规模逐渐扩大,2018年起船票涨为20元每人,“村集体”的腰包也鼓了。“支部+专合社+村民”的模式下,2017年“竹筏游”村集体收入20余万元,2018年收入50余万元,2019年增至80余万元。

村民变“船长” 文旅发展靠自己

“现在的工作好轻松嘛,每月有稳定的工资,还可以和各地的游客聊天。”张国慧说起自己在杨家河的工作笑意盈盈。她回忆,以前做着家里十亩庄稼,养猪养鸡,日复一日的黄土地和辛苦劳作,却还是勉强维生。丈夫是石匠,长期吸入粉末患上支气管炎,脱贫攻坚建档立卡时,他们被评为贫困户。

“村上照顾我,给我安排了公益岗位,做做扫地清洁的工作。”2017年,“竹筏游”缺人手,张国慧是最先加入的一批村民,“其他人还不相信这条’废河’能挣钱嘛,我们就先来。哪晓得生意越来越好喃,加入的村民也就越来越多了。”

不过她最得意的,是2018年考取的一张证书。竹筏每支最多坐四个人,为了提高载客能力,同时丰富船只种类,这一年杨家河购入了几艘乌篷船。有船就要有人开,但村民里没谁有经验。于是村上又组织几名好学的村民去南充海事处培训,个性开朗的张国慧是其中一员。“拿到证书过后,海事处还跟我们说,以后如果想换工作,他们给介绍呢!”张国慧笑着说,“但我才不得走,景区越来越好,我喜欢看到游客在我们这儿耍得高兴!”

目前,杨家河的“生态竹筏游”每年可解决约250名村民就近务工,发展了农家乐7家,全村近一半的群众吃上了“旅游饭”。

在麻板桥竹筏码头工作3年多的张国慧,每月综合收入有1500元。“码头的收入加上家里种养殖的收入,一年超过了5万元。”

“过去我们蹲在路边兜售鸡鸭、蛋、折耳根等土特产,一年收入就1000多元,现在都搬进了景区专门的展销点,一年下来能挣2万多元。”村民杨桂芳说,现在她还开了农家乐“桂芳柴火跑山鸡”、“石磨豆花”等菜品成为杨家河村特有的美食标志,“蜜生元”、“兴植豆干”、“兴勇手工挂面”、“杨家河老酒”等成了景区独特而又有魅力的“生态旅游产品”。

山沟热了山上开花 景区与产业良性互动

“水上旅游火热起来了,带来了更多游客,也带来了新问题。旺季人满为患、淡季无人问津。”杨清钦说,大家的目光又从山沟沟移到了山上。

“现在不缺钱了,可以让山上盛开更多的桃花,’桃花节’的设想也可以实现了。”杨志仕介绍,不仅如此,香桃产业升级为“皇桃”,利用村集体的“钱包”,提供种子、肥料、技术,发动村民进行栽植皇桃,挂果后销售收入全部为村民所有。2000亩撂荒地变身脱贫奔康产业园。

“我家种了8亩皇桃,今年初挂果也不错,味道巴适。那些从西安、成都、南充来杨家河耍的客人有200多人到园子里来采摘。我在景区里就卖了6500元的皇桃。”杨家河村村民李映芳说。

临近的松林塘、杨家河、宋氏祠堂形成十公里乡村旅游观光带,“桃花节”和“皇桃采摘节”陆续举办,“河里玩水,山上赏花摘果”,2000亩“皇桃”带动新增游客近1万人次。

“创新改革给村里带来了巨变。今年村里香桃产量达到2万公斤,预计收入10万元。加上旅游两项可实现集体经济收入200万元,旅游综合收入有望突破1300万元。”杨家河村村支部书记赵启宪难掩喜悦。

以点带面,“一村+多村”,思依镇全域的旅游“细胞”都活跃起来。2018年,思依镇特别成立旅游发展办公室,全面开发境内的杨家河、黑牛河、白溪壕等水域,宋家祠堂、千年银杏、思依山等原生态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目前,铧厂河宋氏祠堂、黑牛河漂流项目串联已有的大益湾村乡风文明体验基地、神皇垭千年古银杏、滩口河湿地公园,形成闭合旅游环线,将惠及全镇近3000户群众通过乡村旅游创业增收。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