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修复工程 让阆中古城更具历史文化内涵

2013-08-26 09:03:55来源:南充日报编辑:王晶城

文庙正殿门前可观大门和照壁 记者 冯超颖 摄

 工作人员正在为文庙正殿绘制廊画 记者 冯超颖 摄

    ■对始建于明代的古城门、古城墙(西门)进行复建,完全参照明代石城城门、城墙的建筑标准,采用传统材料、传统工艺进行原貌恢复工作——条石之间将使用糯米和石灰浆勾缝,让整个城墙“原汁原味”
  ■文庙复建按照“孔庙基本模式和称谓与阆中本土特色相结合”的设计原则,主体建筑被设计成川北明清风格建筑,更是让文庙与古城的贡院、道台衙门、博物馆、学院行署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把阆中打造成国内科举文化最齐全的旅游区
  2013中国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下月将在阆中举行。8月9日,记者来到阆中市了解到,目前,阆中举全市之力,正着力于古城及景区的全面修缮、恢复、重新打造和升级,其中恢复重建的阆中古城西城门、文庙,将让整个阆中古城景区更具历史文化内涵。
  “原汁原味”西城门:
    青条石用糯米和石灰浆勾缝
  据了解,历史上阆中建城时,即修筑有城墙。据阆中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宋代以前,阆中城四周的城墙为土城墙,到了明代改为石城墙。由于多种原因,阆中城墙陆续被毁,到了上个世纪50年代,大部分城墙被拆。
  在2010年,阆中恢复重建南门楼及城墙,现已成为阆中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今年,为了迎接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的到来,增添古城古元素、新景点,阆中市从6月18日开始对始建于明代的古城门、古城墙(西门)进行复建。复建的古城墙长60米、高16米、厚3.8米,预计在8月31日前结束。
  记者了解到,阆中古城西城门复建工程使用的城墙青条石是专门从万州、达州两地订制。这种条石为仿明代青条石,运抵阆中后,匠人还要在青条石上凿出纹路,以此增加摩擦力,在安装上更为稳定。
  “青条石的材质都经过多层试验,在强度和硬度上经得起考验。”相关技术专家透露,古城墙是阆中古城建筑中典型的明代建筑之一,体现了阆中为军事要冲的重要地位。为了修旧如旧,复建的古城门和古城墙完全参照明代石城城门、城墙的建筑标准,采用传统材料、传统工艺进行原貌恢复工作——青条石之间将使用糯米和石灰浆勾缝,让整个城墙“原汁原味”。
  孔子、朱熹入文庙:
  构建国内科举文化最齐全旅游区
  阆中文庙位于古城的西北角,东起北街,西靠铁武显街,北接火药局街,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据了解,阆中文庙始建于唐代,现存建筑建于清代。目前,大成殿主体构架基本完好,现存照壁长约30米、高约6米,墙厚约90厘米,全部由大青砖构筑,保存完好。
  记者在该项目施工现场看到,数十名工人正在进行喷漆、制作匾额等扫尾的工程。现场负责人张肇华告诉记者,为确保文庙复建项目的原真性,相关部门还到德阳、富顺、广汉、犍为等地的文庙考察,对该项目的规划设计、建筑选材、雕刻工艺、建筑色调等相关方案都依照相关规定严格进行。
  据悉,按照“孔庙基本模式和称谓与阆中本土特色相结合”的设计原则,文庙主体建筑被设计成川北明清风格建筑,文庙坐北朝南,布局采用均衡对称结构,分为四进院落——现有的照壁至棂星门为第一进,现有的棂星门至戟门为第二进,戟门至大成殿为第三进,大成殿至圣迹殿为第四进。在各院落中布置游人休闲区及花园。届时,游人经甬道进入文庙后,沿中轴线向前,依次可见照壁、泮池、棂星门、杏坛、戟门、大成殿、圣迹殿、东西庑、亭廊、崇圣殿等。
  “在文庙复建中,我们严格按照古文庙的内容进行了室内布展。”张肇华说,在文庙的主殿中,不光有孔子的雕塑,在文庙受奉祀人物中,还有仅次于孔子的“四配”;在“四配”后面,另有雕像十二尊,称为“十二哲”,这些雕像中,除了宋代大儒朱熹之外,都是孔子的著名弟子。而在景区崇圣殿中将布展孔子的五代先祖。把阆中文庙打造成全国布展最为完备的文庙之一。
  文庙复建后,不光为阆中古城增加了一个新的景点,进一步挖掘和整理了阆中的旅游资源。更是让文庙与古城的贡院、道台衙门、博物馆、学院行署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进一步完善了古城科举文化圈,把阆中打造成国内科举文化最齐全的旅游区。

    记者 贾春 实习生 罗欣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