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陇:在旧城改造中传承历史文脉

2020-10-19 08:26:16来源:南充日报编辑:王青山

●马永红

坡面顶、小青瓦、格扇门……走近仪陇县新政镇老城区米市街,一排古色古香的穿斗木结构建筑格外醒目。曾经破败的老宅经过改造后焕发新颜,前来参观的市民无不竖起大拇指。

旧城改造是关乎群众利益的民生工程。2019年8月,仪陇县启动旧城改造工程,目前一期116户旧房屋改造已完成总进度的90%,预计11月底全面竣工。

民有所盼 政有所为

新政老街的民居,均有百年以上历史。这片由铁匠街、米市街、新街、正街等街道围合的区域,总面积约120亩,常住居民420余户,房屋总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

一直以来,街巷狭窄、房屋陈旧、配套落后等突出问题,给该片区居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何仁保在正街生活了几十年,对此深有体会。“遇到下雨天,盆盆碗碗都用来接水,有时还得拿酒缸来接。”何仁保回忆说,“房屋漏雨还是小事,有一次我正在酿酒,屋顶‘砰’的一声垮了一块,险些伤到人。我们非常支持政府统一改造。”

米市街的老住户秦天应也有同样的烦恼,“改造前,我家房子年久失修,屋面破旧腐朽,下水道堵塞,住着特别烦心。”

旧城改造一头连着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头连着仪陇城市的发展。仪陇县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由于旧城区部分建筑年代已逾百年,多数房屋存在地基沉降、墙体开裂、消防安全隐患重重、排水设施缺失、文物损毁破坏严重等问题,不仅影响市容市貌,还存在安全隐患。旧城改造是老城区居民的共同心声,也是政府实施的一项民生工程。

干群同心 齐抓共管

旧城改造对改善老百姓居住条件和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意义重大。仪陇县委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实地调研,召开部署会议,研究旧城改造方案,强调一定要把旧城区打造成精品工程、样板工程、满意工程,尽早让广大市民享受到城市发展成果,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改造前期,为做好群众工作,新政镇政府会同相关单位,通过召开群众大会、入户走访等形式,广泛开展政策宣传和解释工作。为收集群众意见,了解群众诉求,临江社区成立由社区干部、群众代表组成的群众自发改造委员会,并明确了分工和职责,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动员群众全力支持,为顺利推进旧城改造奠定了坚实基础。

“改造效果没出来,有的群众不放心。”仪陇县住建局城建股工作人员陈武雄说,为打消群众顾虑,仪陇县严格按照政府采购程序,选择经验足、技术好、实力强的施工队伍,用时一个月,打造出3个样板户,组织市民前去参观。大家纷纷表示满意,很快就签订了改造协议。协议明确了居民危房改造经费由政府补助80%、群众自筹20%。群众自筹资金由自改委设立的统一账户进行预收、管理、监督,有力推动了改造工程实施。2019年8月,按照“政府主导、社区主责、业主参与、尊重自愿”原则,改造工程一期正式启动。

“每天都有居民到施工现场来走走看看,关注着自家房屋的改造进展。”项目负责人蒋继胜说,目前,一期已完成总进度的90%,预计11月底全面竣工。

修旧如旧 留住记忆

走进秦天应的“新”家,小天井、木板楼,冰箱、彩电、微波炉,现代与古典元素在此完美融合。秦天应的老宅是穿斗木结构,保留了古绣楼风貌,已有逾百年历史,“房屋的汉椽顶是一处古迹,上面有两处国家级文物,具有相当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房子改造后,恢复了汉椽顶、绣楼、斜拉楼、天井、吊楼的原貌,三面装了栏杆。”秦天应看到改造后的房屋十分满意,“工人师傅给屋面做了防水处理,更换了桷子、檩子、楼板等,地面做了防水防潮处理,雨污管网做了分流,如今住着特别舒适。”

秦天应说,在修缮过程中,施工部门结合历史和户主意愿来确定修缮方案,他家的房子还原了古绣楼风貌,真正做到了修旧如旧。

对于未来,秦天应充满自信,“等老街恢复了繁华,这么有特色的房屋,开家民俗馆一定不错。”

老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为了传承历史文脉,施工方还专门邀请了老木匠,在木架加固、屋顶翻修、墙面修缮等方面使用纯手工工艺。既再现了原来的风貌,又保证了安全宜居。”项目负责人蒋继胜介绍,此次改造还对道路的供排水支管进行了改造,对老街破损路面重新铺设,解决了污水横流、雨天内涝等问题。

“旧城内留有众多红色遗迹,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经典教材。”仪陇县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改造中,按照“尊重历史、因地制宜、修旧如旧”的原则,采用“一院一设计”模式,让宜居、文脉与商圈元素共生共融。

“留住历史记忆,也照顾到老百姓的祖根情结,改造完成后,将再现古镇风貌,让老街重新焕发活力,也具有旅游开发价值。”仪陇县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这样的改造才具有可持续性,才能增强老百姓的获得感。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