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安县银汉镇缩三村村民春耕生产田间忙 郭安平 摄
四川在线讯(郭安平 记者 蒲南溪)
“这种长期撂荒后的地土壤有机质比较高,无化肥农药残留,种有机蔬菜的条件非常好。”4月7日,在南充市蓬安县锦屏镇邓家渡村开阔的河滩地上,一位精干的年轻人在查看土质,看着他对这片撂荒地的热心劲儿,记者上前去询问。
“之前我在跑运输经营个体生意,四年前回乡承包了600亩复耕的撂荒地,打算种蔬菜搞合作社。”返乡创业青年江河说道。
蓬安县锦屏镇邓家渡村村民雨中播种忙 郭安平 摄
江河脚下的这片土地,几年前一直处于无人耕种当中,而如今在技术部门的支持下,这片撂荒数年的田地将重获“新生”,也启迪了他对自己的事业新的思路。如今,这闲置多年的撂荒地绿意盎然,萝卜、玉米轮番种,没让每一寸土地空闲过。如今,江河申请成立的绿洋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出具规模,现代化的播、收、洗、装、运设备一应俱全,年产蔬菜上万吨,年产值近千万元,目前已经吸纳60多个村民入股,不仅如此,还吸引了周边乡镇和云南来此季节性务工人员,今年春节前后,新增就业岗位20多个。
蓬安县锦屏镇邓家渡村村民给玉米施肥 郭安平 摄
蓬安县是南充乃至四川的劳务输出大县,外出务工人员约占全县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农村劳动力流失严重,加之丘陵纵横,耕地产出低,土地流转困难,撂荒地现象给县域粮食生产安全带来了挑战。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确保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四川要求各地还要针对春耕生产需求,加强对农民群众、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等生产主体的生产服务,着力农资、技术、农机和助耕等方面,特别要强化撂荒治理与复耕,推进土地流转,做到应耕尽耕,应种尽种。
云南青年在蓬安县锦屏镇邓家渡村绿洋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务工 郭安平 摄
蓬安县委县政府立足乡村振兴战略,针对撂荒地这一突出问题,按照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等要求,分析耕地撂荒的原因,制定撂荒耕地恢复生产计划,深入村社、入户到田,一户一户地查、一块一块地落实,确保适种的耕地应种尽种,解决撂荒耕地复耕实施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对撂荒耕地、承包人、耕作人及耕作情况全面登记造册,建立台账管理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撂荒耕地恢复耕种计划,做到宜粮则粮、宜林则林。
同时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牧业,充分利用耕地所提供的农作物秸秆,依托“粮改饲”项目激发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今年我们以土地流转、托管经营、招商引资三种方式将剩余的全部撂荒地进行复种,力争盘活所有的撂荒地。”蓬安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江河的600多亩复耕地,就属于土地流转的代表。
土地不撂荒,在家也赚钱。土地流转不仅提高了周边农户种粮的积极性,也吸引外地务工返乡群众发展种植业。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蓬安县未能及时返程务工人员,纷纷参与到春耕备播中,一时间,蓬安广袤农村,形成了一派全民参与整治撂荒地的热烈场面。通过重拾自家的土地,流转承包撂荒土地农作物,村民们为保证全年收入不减少上了一道“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