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农民自办农耕博物馆——让更多人了解农耕文明

2019-10-23 08:32:39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青山

10月22日,陈文君正在展示 收 藏 的 农具。张晓东 摄

四川在线讯(张晓东 记者 蒲南溪)10月22日,在阆中市文成镇新华水库旁一个依山傍水的角落,一个名为“云台农耕博物馆”的小建筑格外显眼。门口放着石碾子、石磨和各种农具,300多平方米的建筑按农家风格布局装修,摆放了1000多件各种农耕用具、乡土文化娱乐器具等,每个房间里面都有古老的架子床。

“云台农耕博物馆”的主人陈文君今年55岁,是阆中市文成镇土城村农民。他说,创办这个博物馆,就是想让更多人了解农耕文明。

情怀 记住祖辈曾这样生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大量进城,加之农业机械化的应用,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渐渐淡出现代生活。比如养牛耕田、人工打谷,水磨米面加工等,很多农村孩子都已经不知农事生产过程,更不知曾经农具的模样,不知道祖辈是如何生产生活了。还有很多农民举家外迁,农具和家具无人收捡。

10多年前,陈文君就暗下决心,要将这些农村生产生活用具收集起来做一个集中展示,让人们记住我们的祖辈是怎样在生活。

基于这样的初衷,每个周末和节假日,别人都去喝茶、玩耍,陈文君却骑上摩托车走家串户收集农耕用具,发掘每件农耕用具背后的故事。“这些年来,我在收藏和修建展览室等方面,可能花了几十万元吧,除了自己省吃俭用外,还向亲戚朋友借了些钱!”

投入 省吃俭用为收藏

在陈文君的藏品中,很多都有故事。有一张小方桌,十分不起眼,还有几处火烧过的黑色坑,陈文君摸着这些坑说,这些都是1941年日本飞机轰炸阆中时,被子弹头烫烧过的痕迹,是几年前从老观土垭一个农民家里收购的。还有一个木质马鞍,是他在阆中市水观镇发现的。这个马鞍相传是1933年红军留下的,被当作杂物扔在一边。陈文君觉得十分有意义,与主人讲好以数百元成交。但当他骑上摩托车离开的时候,主人又反悔追上来,加了价才收购成功。

这些年来,陈文君走遍了阆中城乡,还到苍溪、南部、旺苍等地,收购的物品有农具、生活用具、文化娱乐用具等。他从苍溪收购的一种名叫槽碾的石头打制农具,大约有两三吨重,光运费就用去了2000元。

收购藏品怎样展示出来,也让陈文君颇费脑筋,自家房屋装不下,他就在原来的食品站旧址上修建“农耕博物馆”。从2016年动工,边修边筹资,到今年才全部完工,这些“土宝贝”终于有了归宿。

期待 搭上“乡村旅游快车”

“我将把这些藏品按照用具类别和用途分门别类展示出来,另外还根据川北农村民居和生活方式,打造了5间具有阆中风味的民宿,为游客提供住宿、垂钓等服务。”陈文君告诉记者,除了藏品展示区和休闲区,他精心设计自己心目中的乡村民宿,选用古朴的家具和老物件。

在农耕博物馆中央,他还腾出空间摆放农副产品,推介当地土特产,如鸡、鸭、鹅蛋,米、面、油,腊肉、花生、小豆、红薯等,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当地农户增收。

在陈文君的藏品中,还有不少红色文化藏品。“我还将在农博馆和场镇上展示当年红军长征的画报等红色物件。”陈文君希望能搭上乡村旅游的快车,让更多人了解农耕文化和农耕文明,记住我们的祖辈是如何生活的。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