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坪长乐火龙非遗进校园孩子们舞动精彩

2021-12-16 08:24:28来源:南充日报编辑:王青山

“长乐火龙”表演资料图高坪区文化馆供图

长乐初中舞龙队表演南充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张驰摄

“火龙”兴趣课上,孩子们认真听讲。南充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张驰摄

●南充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徐嗣千张驰

日前,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2021年—2023年度“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我市八地上榜,高坪区长乐镇名列其中。高坪区长乐镇的特色民间文化艺术是“长乐火龙”。

数百年来,在长乐这片土地上,人们把“火龙”这项民间文化艺术视为珍宝,并不断传承创新发展。“长乐火龙”不仅与川北灯戏等艺术形式碰撞出“火花”,还走进学校的兴趣课堂,让孩子们体验到了舞龙的乐趣。

1传承数百年舞出“火龙”文化底蕴

“火龙”上下翻飞,舞龙者变换着舞步,引导“火龙”追逐“龙宝”,围观的群众追逐着“火龙”,并现场用特制的安全“冷烟火”,在指定位置喷向“火龙”。大家围着篝火,欢快起舞……元宵节,常常能在高坪区长乐镇见到如此热闹的场景。

今年45岁的降重友是高坪区长乐镇人,每年都会参与“火龙”表演。作为“火龙”的“龙头”之一,降重友称,舞龙的精彩程度关键在于“龙头”,“龙头”耍得好,整条“龙”才能“活”起来。

“只要有活动,我们就会舞起来。”为了让记者了解“火龙”的魅力,降重友和队友舞动了起来。“龙头”在他手中上下翻飞,带领身后的“龙身”做出盘旋、翻腾、滚身等动作。半空中的“龙头”在长长“龙身”的映衬下活灵活现,令人叹为观止。

高坪区文化馆馆长阳章凡告诉记者,“长乐火龙”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据《南充县志》记载,“长乐火龙”有数百年历史,从清代开始,每逢元宵节等传统节日,长乐场镇都会耍龙灯(即龙舞)。参与龙舞的道具主要是“彩龙”“火龙”和“水龙”三种。其中最有看头的当属“烧火龙”,据说最兴盛时,长乐有“火龙”11条之多,舞龙队伍有200余人,实为壮观。

据了解,“火龙”的制作非常讲究,一般有9至15节,均为单数,代表吉祥、喜庆。“火龙”的主骨架由竹条编制而成,“龙身”由白色的麻布制作,“龙鳞”用油漆绘制而成,“龙爪”用竹制的灯笼代替。每年从农历正月初五开始扎“火龙”,正月初十的白天正式“出龙”,“火龙”在场镇上行进,“钻阁子”“打帖子”,到了正月十五晚上便正式“烧龙”。

据介绍,“长乐火龙”与其它纯观赏性舞龙不同,是一种互动性极强的民间艺术,过去以观众用烟火、鞭炮抛向以泥为衣的赤身舞龙者,并与“龙”共舞为乐,如今经过创新发展,改用了十分安全的“冷烟火”,以展现大家共贺丰收的热闹情景。

2培养梯队人才舞龙列为学校兴趣课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长乐火龙”像一些民间文化艺术一样也遭遇过传承发展的困境,但是,在相关部门的努力下,通过多种方式,这门优秀民间文化艺术重新焕发光彩。

今年10月,四川省第十八届戏剧小品(小戏)比赛决赛在自贡市举行,原创川北灯戏《耍火龙》亮相舞台,这台讲述“长乐火龙”传承故事的剧目,既融合了川北灯戏的特色,也展现出“长乐火龙”的风采,夺得二等奖。

除了与其它艺术形式融合,展现非遗艺术之美外,当地还将舞龙技艺传承列为校园兴趣课,让孩子们了解并喜欢上“长乐火龙”。

12月13日上午,记者在长乐初中、长乐幼儿园看到,上百名孩子在早操和课余时间学习舞龙,指导者为当地“长乐火龙”非遗传人,舞龙者10人一队或9人一组,“火龙”在孩子们手中翻腾,场面好不热闹。

长乐初中教师王玉介绍,今年开始,该校将学习“长乐火龙”历史文化和技艺列入兴趣课,从学生中选出爱好者,每周安排一两节课,由老师讲解“长乐火龙”的历史起源,由非遗传人传授舞龙技艺,目前已取得不错的成效。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长乐初中的学生舞龙队亮相今年南充市中小学生艺术节表演,之后,还录制了6分钟的校园特色文化视频,参加四川省第十六届校园影视教育成果展示交流活动,获得“春蚕奖”提名奖。

而长乐幼儿园则将舞“火龙”的动作编排成早操进行传习。每天早操时间,校园内一片“龙腾”景象。

活跃在学校传授舞龙技艺的是以“长乐火龙”非遗传人蒋伟为代表的一群舞龙人,他们组成两支男女舞龙队,在当地广泛表演并弘扬传承“火龙”艺术。

“我们走进校园的目的是让更多孩子了解‘火龙’艺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孩子们学习兴趣很浓,也涌现了一批很有天赋的表演者。”蒋伟说,下一步,他们将从中选出10多名优秀表演者进行重点训练,以培养传人。

在“长乐火龙”的传承上,高坪区相关部门正在稳步实施振兴计划。

阳章凡介绍,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高坪区通过培养梯队人才等方式,组建舞龙队伍。同时,每年长乐初中都要举行一次舞龙比赛,让“长乐火龙”越舞越精彩。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