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扁担”挑出好日子——南充市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实践

2020-08-25 08:26:06来源:南充日报编辑:王青山

八月南充大地,金风送爽,秋色怡人。

踏访南充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域、流域、全域“三域”布局,连片“串珠”成线的大产业顶天立地,“5+5”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成为农民脱贫奔康的“新引擎”。

一组数据折射出南充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的活力之源。截至目前,全市建成脱贫奔康产业园1234个,建成4个“国字号”园区、9个省级园区、14个市级园区。2018年,全市现代农业产值在“五大千亿产业集群”中率先突破千亿元大关;2019年,全市现代农业产值达到1108亿元。

一个现代农业园区,承载一方产业发展,带富一方百姓。通过深入践行 “三大理念”,实施“三大战略”,推行“三大机制”,现代农业产业园不断发展壮大

农村美、农业兴、农民富。初秋时节,来到西充县古楼“充国香桃产业园”,晚熟品种桃子果压枝头,成片翠绿欲滴的桃树枝叶在微风中摇曳。在桃园里采摘晚熟桃子的村民高元斗告诉记者,尽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他的充国香桃还是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10多个省市,创办的合作社带动当地200多农户发展香桃产业,户均增收4万元。

旱地果园化,西充农业转型发展,“调”出了一片新天地。目前,西充“充国香桃”连片发展面积达10万亩,覆盖10多个乡镇,这仅仅是我市深度对接全省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的一个缩影。

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书记彭清华在全省建设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推进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坚持区域化、流域化、全域化布局,以发展大产业、建设大园区、带动大扶贫为抓手,推动南充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

全力做大粮油、生猪、蔬菜、蚕桑、晚熟柑橘“5大主导产业”,做优木本油料、中药材、牛羊、水产、酒业“5大特色产业”,“5+5”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现代农业集中发展、集约发展、集群发展良好态势总体形成。

“要坚持园艺化、科技化、设施化,坚持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奋力擦亮农业大市这块‘金字招牌’。”市委书记宋朝华深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调研时提出更高要求,强调大农业、大产业、大有希望。只有产业支撑农民才能持续增收致富。

走上新的发展之路,南充农业现代化取得巨大成就,粮油、生猪、桑茶、禽蛋产量均居全省前列。

农业现代化这条“金扁担”,一头挑着“绿水青山”,一头挑着“金山银山”;一头连着国家的“粮袋子”,一头连着农民的“钱袋子”。作为全省的农业大市,如何挑起“金扁担”,走出一条农业现代化道路?南充给出答案:发展壮大现代农业产业园!

市农业农村局一名负责人介绍,农业产业园区是现代农业在空间地域上的聚集区,由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用工业园区的理念来建设和管理,是集农业生产、科技、生态、观光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示范园区,是农业示范区的高级形态。

发展一方产业,带富一方百姓。坚持产地加工、精深加工、园区加工“三箭发力”,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川东北有机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实现农产品加工增值20%以上。

现代农业园区是聚集智力创新要素、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建好、管好现代农业园区,才能实现提质增效。

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南充践行“三大理念”:统筹规划理念,进行区域、流域、全域“三域”规划布局,打破行政区划、产业、行业界线;产业融合理念,推进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高端,加快农业与现代产业要素跨界配置; (紧转2版)(紧接1版)绿色高效理念,推进保供给与保生态有机统一,使绿色优质农产品大幅提升,口感更好,品质更优,营养更均衡,特色更鲜明。

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南充实施“三大战略”:“5+5”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战略,加速构建特色鲜明、门类齐全、全省领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百强园区打造战略,念好“优、绿、特、强、新、实”六字经,梯次打造国、省、市、县四级现代农业园区;千亿产业集群建设战略,着力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园区化、集群化发展。

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南充推进“三大机制”: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广“农民+合作社+园区”等模式,以农民为核心,培育龙头企业、合作社、小业主、村集体“四大主体”;要素集合机制,集中投入财政、金融、社会类资金,引入高素质人才,把园区建设成为“要素投入洼地”“农业发展高地”;政策激励机制,出台园区《考评激励办法》,逗硬督查通报,现场拉练评比。

“三大理念”为指引,“三大战略”强推进,“三大机制”做保障,南充现代农业园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实现了结构调“优”,产业调“强”,方式调“绿”,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效益农业进一步彰显。

在遵循“全域规划、区域布局、流域发展”原则上,目前全市建成百公里产业示范带8个,建成特色产业基地376万亩,形成了区域之间各有特色、各有主导,园区之间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良好格局。

农业是经济社会稳定的“压舱石”。南充聚焦“农业多贡献”,纵深推进大园区、大产业、大基地,不断殷实老百姓的 “钱袋子”“米袋子”“菜篮子”

一片连一片,一山接一山,绿油油,金灿灿……沿着高坪区百公里柑橘产业环线,进入阙家镇利光村,公路穿村而过,水渠依园而建,以前废弃的荒山、荒坡、“鸡窝地”“巴掌田”全部栽上了柑橘苗。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10余年间,南充柑橘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果城”一度为外界淡忘。

“果州”不能少果,必须重现“果城”辉煌。10多年前,柑橘被高坪区列为重点发展产业,培育壮大柑橘产业成为高坪区的重要使命。

为进一步发展现代农业,2010年国家农业部公布第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区,成都、南充、广安三市入选,南充示范区规划范围为顺庆区、高坪区、嘉陵区、西充县,以高坪区东观镇、嘉陵区大通镇、西充县凤鸣镇等28个乡镇为核心。“有果氏”之城再次迎来发展机遇。

近年来,南充柑橘产业发展势头一路向好。目前,全市已建成柑橘基地130万亩,其中晚熟柑橘80万亩、产量65万吨,面积居全省第1,产量列全省第2。高坪溪头—马家—东观100公里环道,南部定水—升钟、盘龙—八尔湖、火峰—长坪等一大批档次高、规模大的现代晚熟柑橘产业基地相继建成。成功注册了“果城果橙”系列商标,南部脆香甜柚、蓬安锦橙100号等产品,先后获得农业部地理标志产品认证,高坪区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国甜橙之乡”称号。

“果城”品牌日益做靓,“果城”美名雄风重振。

嘉山嘉水出嘉桑,好山好水产好茶。

2018年3月,中国蚕学会授予嘉陵区“中国桑茶之乡”称号。嘉陵区,这个全国唯一以江命名的区县,却因“桑茶”闻名中外。

8月10日,晴空万里,嘉陵区双桂镇广孝寺村茶桑基地,万亩桑树无限向远处延伸,染绿了群山。一群戴着草帽、背着背篓的村民穿梭在漫山遍野的桑树之间。

嘉陵区蚕桑(茶桑)现代农业园区是2020年省级现代农业培育园区,以“立桑为业、多元发展、生态富民、开拓创新”思想为建设理念,推动“栽桑养蚕”向“栽桑养人”转变,“单一利用”向“多元发展”转变,“农业主导”向“三产联动”转变,蚕桑产业附加值大幅提升。

桑茶产业是一个绿色产业、朝阳产业、长效产业,拓宽了贫困地区农村群众的致富路子。目前,嘉陵区仅尚好茶桑基地就已发展优质茶桑8000余亩,形成集观光旅游、休闲娱乐、民俗体验、农事活动、文化展示、桑茶采摘等于一体的特色茶桑基地,并通过流转土地、入园务工、入股分红的方式,带动当地1000余户群众,年增收600多万元。

“柔桑采尽绿阴稀,芦箔蚕成密茧肥。”桑产业已经成为嘉陵区“农民致富离不得、财政增收少不得、企业增效垮不得”的支柱产业。

在一片桑叶上,南充不断书写传奇。目前,全市共有优质桑园40余万亩,年产茧1.8万吨,桑园面积、蚕茧产量均位列全省第3位。2019年全市蚕桑产值达11亿元。

柑橘产业重振雄风,蚕桑产业焕发生机,南充一步一个脚印,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越走越宽。深度对接全省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发展战略,南充加快推进“5+5”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传统农业格局华丽转身,现代农业干得风生水起,老百姓的“钱袋子”“米袋子”“菜篮子”不断充实。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农业是经济社会稳定的“压舱石”。南充聚焦“农业多贡献”,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园区路、水、电、气、信“五网”。积极推行“专家大院+园区”“首席专家+园区”等模式,积极推广适用于丘区的先进农耕设施设备,积极培育多元化的社会化服务经营组织,切实提升全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水平和经营能力。

近年来,南充全力以赴抓农业招商,成功引进了广东温氏、陕西海升等国家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成功签约重大农业项目76个、投资额超300亿元;培育了天兆猪业、尚好桑茶等本土龙头企业36家,农民合作社8355个,家庭农场4240家;依托“1+8”加工园区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成功实现园区加工增值150亿元以上、农产品销售额突破200亿元。

“跳出南充看农业,跳出农业抓农业”。走“特色路”,打“科技牌”,唱“农旅戏”,促进农工结合、农旅结合、农商结合

8月11日中午时分,仪陇县赛金镇柏垭子村金润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牛场内,随着圈舍的铁栅栏“嘎吱”地打开,牛儿们变得不安分起来———在合作社务工多年的谢真明和往常一样,推着草料车前来给牛儿喂食。

谢真明一家曾因病致贫。2016年底,在仪陇县农业农村部门的帮助指导下,柏垭子村建起脱贫奔康产业园,由金润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种植养殖业。谢真明家的土地流转给合作社,他以产业扶持基金入股,成为合作社一名股东。土地流转的租金、入股分红,加上务工收入,让谢真明摆脱了贫穷。

农业大发展,受益最大的是千千万万个像谢真明一样的农民。南充始终把培育农业产业作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招,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巩固乡村发展成果。目前,南充7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90个贫困村全部退出、57.8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过程。西充县有机农业领跑西部、享誉全国、走向世界,其背后是该县十余年如一日,锲而不舍做大做强有机产业的坚持。

西充县围绕“东桃西橙、南薯北禽、中粮油”的总体思路,兼顾产业基础和综合条件,不断优化有机农业产业布局,做大有机农业产业“金字招牌”。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该县有机农业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认证面积不断扩大,生产监管不断增强,产品质量不断提升,销售市场不断拓展,有机农业已成为西充最靓丽的名片。目前,西充县建成有机农业生产基地105个、面积21万亩,13万亩基地、100个品种获得有机认证,有机产品畅销国内外。

西充县坚持发展有机农业,是南充发展现代农业、实施“品牌强农”战略的生动写照。

2019年12月24日上午,南充市政府向全球发布“好充食”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作为四川第一农业大市,更多“南充产”农产品乘“好充食”东风走出南充、走出四川、走向世界。

南充品牌“好充食”,取南充好食物之明意、寄人生好充实之深意。“好充食”品牌,表达了人们追求“吃得好”的健康生活意愿,表达了南充拥有盛产“好产品”的绿色生态环境,传达了倡导“生活充食、人生充实”积极向上的品牌理念,赋予了品牌更具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的良好形象,体现了南充作为农业大市的价值追求与责任担当。2019年,“好充食”被评为四川省优秀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023年以前,“好充食”将力争跻身全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之列。

目前,南充构建了以“好充食”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核心,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试验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中法农业科技园区”等“国字号”园区为名片,以“南充冬菜、营山黑山羊、西充二荆条、阆中川明参、高坪甜橙”等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为支撑,以“张飞牛肉、保宁醋、川北凉粉”等中国驰名商标为特色的南充农业品牌集群。

“跳出南充看农业,跳出农业抓农业。”南充深刻认识农业发展的态势、趋势,准确把握现代农业的内涵、外延,强化工业化理念、产业化思维,对标对表国内外现代农业发展路径,推动我市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

南充立足农村、依托农业,积极探索融合之路,拓展精深加工,拉长服务链条,培育新兴业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让农业在文化上有说头、在景观上有看头、在休闲上有玩头、在经济上有赚头。

南充立足资源禀赋,找准比较优势,坚持错位发展、差异竞争,以特取胜、以质取胜,走“特色路”,打“科技牌”,唱“农旅戏”,西充、高坪以“花”为媒,先后举办了桃花节、橙花节,农旅融合在实践中得到升华。

让农业发展扛起“金扁担”,是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必然路径。未来,南充将持续抓好粮食生产,全力恢复生猪生产,加快推动园区发展,全面提速农业项目,全面建设宜居乡村,多措推动农民增收,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

当下南充,正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和市委六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借力“双城记”、打造“次极核”,让“农业多贡献”成为助力百姓增收、大城崛起的强大动力。东风起,万物勃发。农民们正以辛勤的汗水和饱满的信心,孕育着乡村全面振兴的希望!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