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古城 挑起文旅融合发展的大梁

2019-09-04 08:27:40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青山

四川在线讯(记者 蒲南溪)

聚焦

8月29日,75岁的王明奎起了个大早,开始每天的“必修课”——到阆中古城转上一圈。

退休十多年了,王明奎老人一直保持着每天“巡视”古城的习惯,“每天看不到古城,浑身不自在”。退休前王明奎任阆中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为保护古城四处奔走,他还将古城保护的经历与珍贵照片结集为100多页的《保护古城的记忆》印刷成册。

阆中古城景区管理局副局长杜敏的工作就是“巡城”,人称“古城保护继承人”,“古城内的街头巷尾、一草一木都在我的掌握之中。”正是有他们一代代的守护,千年古城阆中焕发着新的生命力。

古城保护有了“专职保姆”

如今的阆中古城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前来。2018年,阆中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207.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3.6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56.8%。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当时的阆中县确立“保护古城,建设新城”的城市发展思路,并着手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四年间,投入近1亿元,并动员画家、摄影师、作家制作画册、撰写文章,在部队官兵的大力援助下修复了张飞庙、巴巴寺、锦屏山、大佛寺、滕王阁等古迹。终于在1986年12月8日,阆中成为中国62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的一员。

2004年7月30日,四川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四川省阆中古城保护条例》,古城有了属于自己的“护身符”。

《条例》颁布后,南充市、阆中古城立即成立了专门的执法机构——阆中古城景区保护办公室。2018年5月,该机构升级为正县级单位阆中古城景区管理局,设立古城保护管理科,成立了古城保护执法大队,保护力度前所未有。杜敏成为负责古城保护执法的副局长。

今年6月,古城油坊街14号的一户人家违规挖地两米扩建房屋,杜敏和巡逻队发现后,立即勒令施工队停止施工,并且留着工地暂不回填,对周边居民起到警示教育作用。城南天下古戏台是一处历史遗存,有居民把古戏台围挡起来,向前来参观的游客违法收取门票。杜敏带领执法人员来到现场,强行拆除了围栏,及时遏制住违法行为。

“阆中古城是祖先留下的历史遗存和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保护古城是我的义务,也是我的职责,我们要对历史负责,要对得起子孙后代。”杜敏说。

截至目前,古管局在巡查中发现违规装修或建设30多家,强制拆除违规建设7起,发出整改通知书20多份、规范越门经营22处、整治安全隐患150多处。阆中古城生活着原住民5万多人,为做到古城保护与提升原住民生活质量两不误,阆中专门成立了“便民服务公司”,为居民提供免费的生活服务。同时,对古城进行统一的旱厕改造、管线下地、自来水天然气到户等工程,让古城更靓,让居民更舒心。

古城周围的山水纳入保护区

今年4月,阆中被列入我省首批天府旅游名县,6月《四川省阆中古城保护条例》再次修订,确定每年7月30日为“阆中古城保护日”,新修订的《条例》扩大了阆中古城保护范围,除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区外,增设了环境协调区,将古城周围的山水纳入保护区。阆中古城保护力度更加深入且精细,古城风貌将愈发和谐美丽。

在古城龙头的支撑和带动下,阆中不仅列入我省天府旅游名县,还被评为我省县域经济强县,阆中成为名副其实的“双料冠军”。

在前不久召开的南充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上,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市、旅游强市的目标,抓手就是擦亮红色文化、三国文化、丝绸文化、生态文化和春节文化“五张文化名片”,这五张名片都清晰地印着“阆中”的名字,挑起了南充文旅融合发展的大梁。

阆中古城的终极目标是:世界古城旅游目的地。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