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蓬安县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农村生态治理,不断夯实农村基础条件,推动乡村从“一处美”向“一片美”、从“环境美”向“生活美”、从“外在美”向“内涵美”进发,努力打造有颜值、有内涵、有实力的美丽乡村。
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旧貌换新颜
8月10日,记者驱车来到蓬安县兴旺镇三青沟村,放眼望去,一座座农房错落有致,一条条沥青路干净整洁,道路两侧成片的格桑花五颜六色,令人心旷神怡,一幅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该村村容村貌的变化得益于近年来蓬安开展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工作中,蓬安坚持问题导向,分类施治、综合提升,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为抓手,着重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突出川东北民居特色,大力实施农村房屋风貌整治。
农村垃圾治理是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老大难。针对这个难题,该县大力开展农村“垃圾革命”,按照“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的原则,实施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收运处理,同时建立健全市场化运作机制,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企业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管理,并建立长效机制,促使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解决了农村“脏乱差”问题,还乡村靓丽容颜。
与此同时,该县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理机制,以制度规范管理、以制度规范建设、以制度促进全民文明素质提升,确保整治、提升、规范、管理的长效性。结合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广泛开展“整洁庭院”“优美家庭”等评比,不断提高群众共建共享美好居住环境的积极性、主动性。
夯实基础设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8月11日,记者在相如街道油房沟社区便民服务室看到,几位老人正在缴纳社保费。便民服务室可为留守老人提供代收电费、医保、社保等服务。
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基础设施不断夯实,是乡村振兴的必要因素。近年来,蓬安县把提升基础设施配套水平、推进公共服务均等普惠、满足群众多层次需求作为重要内容,以解决群众最关心的行路、吃水、住房、上学、就医等问题为重点,整合项目资金,合理配置资源,进一步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蓬安县不断夯实农村基
础,重点突出道路交通、安全饮水、农田水利等领域,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全县行政村水泥路实现“村村通”,新建集中供水工程1825处,建成高标准农田43万余亩,农村电网升级改造341个村,光纤网络通村率达到100%。
农村基础设施改善,有效推动了美丽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蓬安县按照“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精而美”的要求,采取小规模聚居、组团式布局、微田园风光、生态化建设模式,结合乡村建筑特色、文化背景等,加强风貌整治,配套完善污水、垃圾收集处理及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建成锦屏镇西门社区、正源镇红豆村等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9个。
加强生态治理建设宜居新家园
“以前家里的污水都是不经处理、随意乱倒的。现在后院埋好了污水管,不仅做饭、洗漱产生的污水有了去处,还能像城里人一样使用水冲式厕所。”正源镇黄梁村村民杨红英高兴地说,今年,政府对村里200余户群众的厕所进行了改造,村民的生活品质得到极大提高,获得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
杨红英的这份“获得感”,得益于蓬安县大力开展的农村“污水革命”和“厕所革命”,让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原先污水散排乱排、污染地下水的情况得以解决。
近年来,该县按照群众接受、经济适用、维护方便的要求,大力推广三格化粪池式厕所、沼气池式厕所、圈池改造式厕所和厕污共治式厕所“四种模式”。不断完善乡镇污水处理厂二、三级污水管网建设,实现场镇雨污分流、生活污水应收尽收。对靠近城镇且满足城镇污水收集管网接入要求的农村区域,将其生活污水优先纳入城镇污水处理厂(站)统一处理,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
农村生态治理过程中,中小河流治理是重点。近年来,蓬安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严格落实河(湖、林)长制,实施清溪河、河舒河等小流域水质达标攻坚行动,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开展水资源保护行动、水污染防治行动、水环境治理行动和水生态修复行动,有效促进了辖区内河湖生态修复和保护。
与此同时,该县按照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原则,应用固液分享、雨污分离、堆肥发酵等方式,推广粪污全量收集还田利用、厌氧发酵还田利用、生物发酵床、异位发酵床等经济实用技术,提高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大力推进农作物秸秆禁烧、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建设,常态化开展农膜回收利用和农业废弃物处置专项检查,大力推行绿色防控和生物防治技术,常态化开展农业生产偷排漏排、违法销售农资、渔业禁捕执法检查,坚决守住绿水青山。
蓬安记者站周亮
相如街道油房沟社区美如画蓬安记者站周亮摄
志愿者开展人居环境整治
蓬安记者站周亮摄
新园乡新村聚居点
蓬安记者站彭圣洲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