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产教融合订单培养企业人才双向奔赴

2023-07-11 08:31:15来源:南充日报编辑:王青山

吉利远程班学员在吉利新能源汽车生产车间实习。南充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梁洪源摄

●南充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易立权

南充坚持把产业兴市作为主旋律,全力打造现代产业高地。产业是动力,人才是关键。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对口培养大批专业人才,为南充组团培育省域经济副中心、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提供了人才支撑。

对接产业需求定向开设专业65个

7月10日下午,位于南充市嘉陵区新能源汽车特色小镇的吉利四川商用车有限公司总装车间内,4分钟就下线一台远程星享V新能源汽车。25岁的生产调度员朱沼键正在忙碌,尽管他还很年轻,但已在吉利工作5年。2015年,朱沼键考入四川省张澜职业技术学校,学习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后进入四川省张澜职业技术学校与吉利四川商用车有限公司共建的“吉利远程班”学习,2017年进入吉利四川商用车有限公司实习,2018年正式入职该公司。

“我学的是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吉利在南充有大型基地,能提供良好的实习和就业机遇,我的专业也对口,所以在学校和吉利合作开设‘吉利远程班’时,我第一时间报名参加。”朱沼键认为他当初的选择非常正确。现在,他不仅被评为吉利四川商用车有限公司的“优秀员工”,也成为带徒弟的师傅了。

实际上,跟吉利合作开设“吉利远程班”的南充职教院校还有很多。2017年3月,南充职业技术学院便与吉利四川商用车有限公司举行校企合作“吉利远程班”开班暨“吉利汽车人才培养基地”授牌仪式,以校企合作为核心的吉利“成蝶计划”正式启动实施。这些年来,为双方搭建了广阔的共赢平台,为莘莘学子提供了就业机会和优质工作岗位。

精准育才提升适配度,这是南充培养职业技术人才多年来一直坚持的方向。近年来,南充坚持“专业设置对接产业需求”,引导职教院校聚焦汽车汽配、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定向开设专业65个。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构建“企业下单+学校培训”培育模式,支持企业联合职教院校开设“吉利工匠”等定向培优班,实现“招生”即招工。目前,我市职教院校在校学生8万余人,居全省第二位,为南充打造现代产业高地提供强劲的人才支撑。

校企签订合作协议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从企业选取技术骨干到职教院校任教,同时又从职教院校选派教师在企业实践,这便是南充实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程的重要内容。

2020年5月,全国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典型案例遴选结果公布。四川省南充中等专业学校、四川省南充卫生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索和举措,成功入选全国首批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典型案例名单。

四川省南充中等专业学校的典型案例便是与北京迪信通商贸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完成的。早在2006年,北京迪信通商贸股份有限公司与四川省南充中等专业学校联合开办了手机维修专业,该公司派出技术总监龚得健、技术骨干林小余先后到学校承担专业课教学工作任务。四川省南充中等专业学校教师吴军在两位优秀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提高了自身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成为一名出色的“双师型”教师。同时,企业也为学校教师提供了实践机会,实现了从专业课教师到“双师型”教师的转变。

四川省南充中等专业学校党委把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发展重点,研究出台队伍建设规划、认定标准;邀请企业、行业的专家来校开展校本研修,开展“老带新”师徒结对活动,促进了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

在南充实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程的职教院校还有很多。市教体局提供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市已推动26所职教院校与吉利集团、三环电子等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职教院校教师、企业技术骨干互派制度,定期派遣专业教师开展驻企实践,选聘企业技术骨干到校任教,联合开展课题研究、技能培训等。

打造“厂中校”“校中厂”共建生产实训基地26个

日前,记者走进四川省南充师范学校的现代化实训基地,该基地面积近400平方米,共有6个专业实训室,为学生全方位提供理论学习、实操练习。

这个一流的实训基地,便是四川省南充师范学校与著名的烹饪教育企业——安徽中厨教育集团合作的成果之一。该校引入安徽中厨教育集团参与教学,于2021年9月组建了第一届西餐烹饪专业定制班,培养能够从事西式烹调、西式面点等技能岗位及餐饮、酒店、西点生产等企业管理岗位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校企双方还共同为专业组建了一支优秀的师资团队,包括11位“双师型”教师和6位行业专家。西餐烹饪专业的核心课程由校企双方共同完成,企业把项目任务带进课堂,实行半天公共学科、专业基础学科教学,半天专业核心课程集中授课的循环教学模式。

像四川省南充师范学校与安徽中厨教育集团这样开展“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建设的还有很多。近年来,我市推行“厂中校”“校中厂”等建设模式,职教院校已与企业共建生产实训基地26个。按照2.5年在校学习、0.5年基地实习修订职教学生培育计划,将实训实习情况纳入学业考评,推进学生进企业实习实训常态化。

“推进产教融合,为制造业发展‘订单培养’更多专业人才,对于我市打造现代产业高地有着重要意义。”市教育和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将不断壮大职业教育规模,为组团培育省域经济副中心、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提供人才支撑。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