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发现清代石碑 记录了乡规民约的“约”与“罚”

2021-09-09 08:07:25来源:南充晚报编辑:王青山

工作人员制作石碑拓片

清代石碑

近日,阆中市柏垭镇君庆寺村附近发现一块刻有清代禁戒碑记的石碑:一面刻有清朝道光年间的禁戒碑记,另一面刻有宣统年间的禁戒碑记。

A历经沧桑石碑表面风化严重

9月6日,记者从顺庆城区出发,沿着兰海高速广南段一路北上,行车1个多小时抵达阆中市境内,之后在柏垭镇附近驶入乡镇道路,顺着蜿蜒狭小的道路继续前行来到君庆寺村附近。在当地人的指引下,记者见到了这块刻有清代禁戒碑记的石碑。这块石碑静静地竖立在墙边,石碑虽然完好无损,但经过风吹日晒,岁月在它上面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其表面坑坑洼洼。

“石碑分为两面,其中一面刻有清朝道光年间的禁戒碑记,另一面刻有宣统年间的禁戒碑记。”《阆中市金石志》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石碑两面风化情况都比较严重,刻有宣统年间禁戒碑记的一面,最上方“禁戒碑记”四个字还能勉强通过肉眼辨别,但碑记的具体内容则难以看清;刻有道光年间禁戒碑记的一面则因为时间更久远,所有内容就很难通过肉眼辨别。

该负责人介绍,由于石碑表

面风化严重,工作人员差点没分辨出石碑两面刻有不同时代的禁戒碑记。“在收到柏垭镇君庆寺村附近可能有古代石碑的消息后,我们很快就到现场勘察,通过仔细辨认石碑上的文字,我们发现这是一块刻有道光年间禁戒碑记的石碑。”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当时他们也发现石碑的另一面刻有文字,但以为石碑的两面是相同的内容。

“可是,我们发现道光年间禁戒碑记的内容比起另一面的内容少很多,这就引起了我们的关注。”该负责人说,经过反复勘察,他们确定这块石碑上刻有两个时代的禁戒碑记:一面为清朝道光年间的禁戒碑记,另一面为宣统年间的禁戒碑记。

B道光石碑禁止乞丐逗留和乡人伐木

那么,这两块禁戒碑记上记

录了什么内容呢?通过技术还原,可以了解到,道光年间的禁戒碑记上大概是这样写的:“盖闻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今有石龙垭株柏数根,理当禁伐。顾人公议而勒石。今夫勒石铭碑者,亦以戒丛林而戒乞人也。此地乞人甚多,屡次投宿庙宇,毁坏栋宇,立碑之后,不惟不禁乞食宿此地,更不许乡之间,赏给乞人已有钱粮……”同时,该禁戒碑记还留有“龙集道光八年新正月初三日吉旦”“诱引,樊永学”等字样。

“道光禁戒碑记上的内容大概意思就是,人们常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现在在石龙垭附近有不少名贵树木,应该禁止砍伐。经过大家共同商议后,决定竖立石碑,并在石碑上写有禁止砍伐、禁止乞丐逗留的碑文。这里的乞丐很多,常常在寺庙里借宿,又要毁坏寺庙内的公物,立碑之后,禁止乞丐在本地逗留,同时也禁止本乡的人对乞丐施舍钱、粮……”该负责人告诉记者,“龙集道光八年新正月初三日吉旦”则是刻下

禁戒碑记的时间是清朝道光八年的农历正月初三这一天。

“值得注意的是,禁戒碑记上的‘诱引’和我们现代汉语的‘诱引’表述的意思完全不一样,现代汉语中的‘诱引’带有贬义的色彩,而碑记中的‘诱引’则是一个褒义词,有着引导的意思。‘诱引,樊永学’的大概意思则是,引导居民实行禁戒碑记上制度的人叫樊永学。”该负责人说,“龙集”这样的表述方式也非常少见,一般古代石碑上时间前对当时皇帝的称呼一般都是使用“吾皇”“陛下”等称呼。 C宣统石碑

偷伐桑树会被罚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宣统年间的禁戒碑记同样是禁止乞丐逗留和禁止砍伐林木的禁令,但其使用的措辞比道光年间的禁戒碑记严厉得多。“道光年间的禁戒碑记只是将乞丐称为‘乞人’,而宣统年间的禁戒碑记则一律称呼为‘乞党’‘乞贼’;道光年间的禁戒碑记上只是说乞丐毁坏寺庙的公物,宣统年间的禁戒碑记则写着乞丐偷窃、抢劫、串通盗贼等诸多恶行。”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宣统年间的禁戒碑记写着禁止砍伐林木也不再为了保护珍贵树木,而是在当时官府要求老百姓从事蚕桑行业,有人偷偷砍伐桑树来卖。

据了解,道光年间的禁戒碑记更多的是民间行为,是当地人共同商量后制定的一项规定;而宣统年间的禁戒碑记上明确留有当时保宁府阆中县正的姓名以及总保正、多名保正的姓名,说明该禁戒碑记是官府制定的,不只是在当时的石龙垭附近实行,而是在当时的阆中县全域实行。同时,道光年间的禁戒碑记上写有“诱引”,表示将引导居民这样实行;而宣统年间的禁戒碑记上则明确写有“永不准乞党三五成群”“驱逐出境”“据实报官听候核查”,意思是发现有成群结对的乞丐一律全部赶出阆中,发现有人偷伐桑树将视其情节进行处罚。

“由此可见,在石龙垭附近,道光年间就有乞丐出现,到宣统年间,乞丐组织的规模发展更大,已危害正常的社会秩序,所以当时的官府才会进行驱逐。”该负责人告诉记者,由道光年间、宣统年间不同时代的禁戒碑记,可以了解当时的社会现状。

南充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张瀚誉文/图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