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碧水绕城郭。
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89天,PM10、PM2.5平均浓度较往年分别下降8.5%和18.1%;嘉陵江(顺庆段)水质达到II类水质标准,达标率100%,西充河、芦溪河、渔溪河、潆溪河等河流水质均为Ⅲ类标准,达标率100%……近年来,顺庆区紧扣“水要清、天要蓝、地要绿、居要宜”的目标,以问题为导向,强化督查督办,建立健全环保工作长效机制,全力推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夯基治污 再现青山绿水
青山叠翠,碧水潺潺,初夏时节,漫步在西充河(顺庆段)河畔,两岸景色宛如一幅山水画,让人心旷神怡。据介绍,这是顺庆区投资近5亿元,打造的“靠山、亲水、近林”为一体的旅游目的地———“田园西河”项目。
71岁的赵大爷家正对西充河,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坐在门口练毛笔字。铺开的宣纸上,“看今朝 忆往昔 欢乐晚年”几个大字龙飞凤舞。赵大爷说:“不怕你们笑话,以前啊,这里就是个臭水沟。如今,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这才是真正的田园生活。”
蓝天、碧水、绿树和鲜花,已成为西充河畔的主色调。西充河卓有成效的治理工程,仅顺庆区“小流域综合整治”的一个缩影。2017年以来,顺庆区以项目为抓手,全面落实“河长制”,深入推进小流域水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一江四河”水环境质量保持良好态势。
该区在小流域综合整治、建设生态宜居村镇的同时,还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抓手,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农作物废料处理水平,先后建成2个乡镇大型压缩式垃圾转运站、10个乡镇生活污水处理站和1个秸秆回收加工厂,困扰农村群众的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改善。
铁腕执法 严打环保违法
“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从西山山顶远眺顺庆城区,嘉陵江伴城而过,江与城相拥,城与江相融。漫步于嘉陵江顺庆段堤岸,放眼望去,水上白鹭、野鸭翩翩起舞,水中泳者自由畅游。
而在治理前,它却是另外一副模样:江边采砂机器轰鸣,运输车辆穿梭,掀起滚滚尘埃。企业污水直排和非法采砂成为嘉陵江顺庆段的两大“顽疾”。如何向“毒瘤”开刀,恢复绿水青山?
筑体系、严执法。2017年以来,顺庆区完善“河长制”相关工作及考核监督机制,通过建立全区河库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实现基础数据、涉河工程、水域岸线管理、水质监测等信息化、系统化。将日常巡查、问题督办、情况通报、责任落实等纳入信息化、一体化管理,提高工作效能,接受社会监督。同时,该区各相关部门联合出重拳,通过查处超标排污企业、定期监测水质、严禁沿河堆放废弃土渣、拉网式“体检”流域内的企业等方式,使嘉陵江顺庆段的面貌焕然一新。
“目前,顺庆区共建有5个水环境监测站和3个空气监测站,还计划新建2个乡镇水环境监测站。届时,监测范围将实现全区全覆盖。”顺庆区环保局局长吉磊说,该区坚持铁腕执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据吉磊介绍,为保持铁腕执法的高压态势,该区实施“责任清单”,完善“一岗双责”,构筑“巡防网”,提高生态执法实效。
联防联治 构建“大环保”格局
“环保工作牵一发而动全身,要让工作创新有所突破,就要牢固树立‘大环保’理念。环保局与相关部门通力配合,在环保综合治理过程中逐渐形成合力。”吉磊说。
如何形成“大环保”格局?吉磊介绍,该区建立了高效的联席会议制度,由分管领导牵头召集责任单位,协调解决环保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建立问题督办制度,由分管单位签发督办单,对河库保护管理重要事项进行督办;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加强日常工作沟通与协调,定期发布“河长制”工作信息,通报典型事例等一系列河库管理机制。
“不断加强部门、企业、群众三者互动,形成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管格局,加强环保监管力量。”吉磊说,通过重点区域联防、联控、联治,顺庆区已将生态保护执法延伸到最末端。(吴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