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坊街穿斗式结构民居
走进高坪区龙门街道的油坊街,就如同站在了一道“过去”与“现在”的分水岭上。百余米的老街上都是明清时期的纯木穿斗式结构民居;走出老街,便是近些年建成的水泥楼房和繁华街道。
百年老街 菜籽油飘香“俏”四方
油坊街位于龙门街道最繁华的中心地带, 至今老街上还保留了明清时期的纯木穿斗式结构建筑,商铺、茶馆、旧民居……长木板拼接的木墙,门一扇挨着一扇,串联起整条街坊。
“新中国成立前几年是油坊街最兴盛的时候, 它是当时整个龙门场最好的街道。”今年82岁的刘旭清老人是个土生土长的龙门人,家住油坊街,上世纪20至40年代,他的父亲在油坊街经营油坊。据老人回忆, 当时龙门的油坊工商业很繁荣,茶油、桐油、芝麻油等油坊都出产,从苍溪、东河等地运来的菜籽、桐籽等原料,榨出的油除了自家铺子销售外, 很大一部分是运到南充甚至重庆去卖。
据史料记载,早在1402年即明惠帝建文四年, 当时的龙门镇忠义街就有了用木榨加工菜油的油坊,历经数百年风雨,忠义街成了油坊街。民国初年,又有谯姓人家在大贤街外修建油坊, 随后形成了小油坊街。据考证,当时的龙门场, 仅常年性榨油的专业户就有80多家,榨出的菜油经龙门码头上船,水运至南充城、重庆,甚至经长江抵武汉和上海。
“那时候榨菜籽油很原始,工人们都是用筛子筛,把细小的杂质筛掉,筛得尘土飞扬,筛过之后,再人工把大点的杂质由手分出来,干净之后,在大缸里清洗,然后晾晒,晒干之后,再放到大铁锅里炒。”刘旭清老人回忆,工人们拿着大的铁铲子,用双手不断地搅动,脸上额头全是汗水,噼里啪啦摔在地上, 砸成一个个小水珠,等炒好以后,放凉。
后来,粮食行业各种加工主要为国家加工, 统购统销后粮食由国家经营。私人油坊被取消,成立了合作社,古老的木榨也换成了机器。加工效率空前提高,再加上嘉陵江水运的日见式微, 龙门油坊街上飘香600年的菜籽油气味,渐渐弥散。现在,这种榨油作坊只留存于老一代人的记忆中。
龙门榨油业 每年举办华光会
“当年, 龙门加工有四大行业,分别是榨油、酿酒、磨面、擂米,但龙头老大是榨油。”据刘旭清老人讲述, 榨油业的帮会名为华光会,其拜祭的祖师,是神话传说中的华光天王。
这华光本是如来佛法座前一盏油灯,天天听如来讲经说法,渐有感悟,经万年修炼始得道法。后因调皮被如来贬下凡间, 后历经磨难修成正果,受封华光天王,道教中又称其为华光大帝。 是民间崇拜的火神, 有着防火的无边法力。据民间学者考证,阆中华光楼之得名,便与此有关。至于这神话传说中的华光何以成为榨油业祖师, 个中难觅准确说辞。 刘旭清老人解释了两个原因:一是油坊内全系易燃物,尊火神华光为祖师, 是慕他的神力;二是华光原本一盏油灯,与油有直接关系。
华光的神诞日是农历九月二十八, 但民间往往在八九月间便开始进行祭祀。 龙门场榨油业帮会华光会, 在每年农历九月十日举办华光会。以现代的眼光来看,这是一次同行业的年会。
到了九月十日那天, 榨油业所有老板和全部工人齐聚同心茶馆,看戏聊天,并聚餐一次。在当天的会议上, 还要研讨制定行业规矩、制度,比如不许在油中掺杂使假,要确保油质亮度等。同时出台的还有罚则,明确要求不准违反公约制度。如有违反者,视其情节轻重予以处罚。 轻者赔礼道歉,重则罚办酒席、罚唱大戏。“当时的行规定得很细,比如明文规定了来人来客的接待礼仪, 要端洗脸水,要点烟送茶。”刘旭清老人回忆。极盛时期, 龙门场华光会有成员300余人, 会首一直由青居人林子福担任。
古镇换新颜 老街改造进入新阶段
几百年的变迁, 有的街道已经消失,有的即便存在,也早已经不是原来的模样。 漫步在如今的油坊街, 你会在沿街店铺看到水果超市、烟酒副食店、米粉店等,老街上已没了昔日的喧嚣和忙碌, 昔日碾子滚动的隆隆声和扑鼻而来的菜籽油香也成为过去。
记者走过长长的油坊街,再下行不足百米, 就到了嘉陵江上一处名胜———龙门沱。千百年来,修建在龙门沱上的龙门码头,成为龙门镇最重要的交通节点。 随着油坊业、 油坊街的衰落,码头也被人视为敝帚。到了本世纪初, 更成为沿河居民的垃圾堆, 也是砂石采集的堆码场。 而古老的油坊街也因过往运载砂石的超重车辆把路面碾得“惨不忍睹”: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
随着龙门古镇的开发被提上日程, 高坪区推进了龙门古镇建设工程。如今的龙门古镇,白色的房屋外墙、 统一规整的阳台和室外空调机座,让人眼前一亮。两旁古色古香的房屋错落有致、鳞次栉比,白色的房屋外墙、统一规整的阳台和室外空调机座, 让整个小镇看起来别具一格。 龙门码头也变了样,砂石堆码场搬走了,先前乱石嶙峋的江边滩涂上,是一处让所有龙门人眼睛一亮的滨江休闲广场。
目前,龙门古镇棚户区改造工程正在加速推进, 项目改造采取“保护性维修、部分拆除重建、修旧如旧”的办法,对17条保留比较完整的古街(巷),按照明、清时代川北民居建筑风格,进行复古维修保护和拆除重建, 恢复龙门古街、古巷、古院落、古民风等古色古香风貌,形成独特风景,再现千年繁盛。
南充晚报记者 祝真珍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