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残疾画家自创削木镶嵌画被列入市级非遗名录

2020-08-26 08:01:36来源:南充晚报编辑:王青山

一块普通的树皮, 经过他的手,可以从平庸走向非凡,他利用树皮所具有的天然纹理和颜色,经过创意和巧妙的组合,粘贴出各类半浮雕式图画作品,他便是南部县升钟镇旋塘湾村人杜光显,他探索出的削木镶嵌画不仅获得了国家专利,还成为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小爱绘画 不料意外致残

近日,记者来到南部县升钟镇,见到了戴着头盔骑着摩托车前来带路的杜光显,他穿着一件旧得有些泛黄的衬衫,一双沾满泥土的鞋子,看上去与艺术完全不能联系起来。 见到记者前来,杜光显十分热情。

记者跟着杜光显来到了他的工作室, 工作室大约40平方米, 摆放着他制作的各种艺术品。杜光显将自己的作品一一展示给记者看,向记者讲述了他创作树皮画的故事。

杜光显生于1951年, 从小他就非常喜欢绘画。21岁时,他走进了军营,在部队里,他遇到了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的女画家郑雅兰老师来连队体验生活。当时连队指导员知道杜光显非常喜欢绘画,就让他跟着郑老师学习绘画技巧。从最基础的开始学习,从人物造型到构图,从用笔到色彩搭配,杜光显都学得非常用功。

五年后,杜光显退伍回乡,一边种地务农, 一边坚持绘画。1981年,在一次开荒改造农田的劳动中, 因农田中有块巨石需要爆破, 当过兵的杜光显成了安装雷管、从事爆破的最佳人选。可在安装雷管的过程中, 雷管意外发生爆炸, 杜光显的右手半个手掌被炸烂,无名指和小指被炸飞。

偶然经历 开启树皮画精彩人生

杜光显伤愈后落下残疾,但是他却不愿放弃绘画,“我希望在自己的努力下, 能够有所成就。”杜光显说,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他筹集了600元现金,前往四川美术学院自费进修,期待重新拿起画笔。

进修后, 杜光显绘画技巧逐渐成熟。 有一次在地里干活时, 突然感觉脚上被什么东西划了下,疼痛让他停了下来。他捡起来一看, 发现是一块桑树皮。

随后, 他将这块树皮拿回家中,“看着洗干净后的树皮,我突然萌发了用它做个东西的想法。”杜光显告诉记者,萌生这个想法后,他便干了起来。他将树皮剪碎后, 就将碎块粘制出一幅“桂林山水”图。后来,几位朋友来家作客, 他们对这幅“桂林山水”赞不绝口,一次偶然的经历, 无意中激发了杜光显的树皮画创作灵感。

探索削木镶嵌画 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杜光显创作的树皮画是利用具有天然色泽和纹理的野生桃树为主要材料拼嵌而成的一种画, 也可以说是一种纯手工制品。“制作时要先将桃树皮消毒、防腐、杀虫,然后按画面的需要削成各种形状的皮材,再将其镶嵌在一块底板上, 使之够成人物、 山水、 花鸟虫鱼等工艺作品。”杜光显告诉记者,要完成一个作品前后要经过30多道工序。 树皮画古朴典雅、立体感强,有油画的效果,又有中国画的神韵。他说,“我很庆幸这一生与树皮画结下了不解之缘。”

提到创作树皮画期间遇到的挫折, 杜光显告诉记者,“我也多种尝试过,当时由于没有可参照的东西,刚开始创作时, 我采用乳白胶作黏合剂, 同时, 对树皮的来源也不讲究。结果事与愿违,半天干不了的乳白胶最后令树皮发霉, 而一些树种的皮缺乏树皮画特有的视觉效果。”后来,经过不断的尝试,杜光显才找到最适合做树皮画的“桃树皮”。

随后, 杜光显将自己创造的削木镶嵌画申请并获得国家专利,目前还被南充市人民政府批准为南充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来升钟镇还被命名为“树皮画之乡”。

近年来, 杜光显的树皮画远近闻名, 他开发出的30多个类别的树皮画产品,已被远销广东、上海、浙江等地。

南充晚报记者 杨真 文/图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