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礼尚往来”,红线不可破

http://www.scol.com.cn  (2015-12-04 17:45:13)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王青山  

中央纪委法规室解释,所谓“明显超出正常礼尚往来”,一是指在礼节上讲究有来有往,换句话说就是你对我怎么样,我也对你怎么样,不能只来不往。二是指明显超出了当地正常经济水平、风俗习惯、个人经济能力的礼品、礼金价值。(11月26日 人民网)

在中国传统里,人与人之间素来讲究“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的交往习俗,礼尚往来间尽显人情之亲。但不可否认的是,上承传统之时难免要下接地气,不难看到一些党员干部往往打着“来而不往非礼也”的旗号,将违规的“馈赠和收受”视作传统使然,不觉其所害。实事求是的说,党员干部之间正常的礼尚往来本无可厚非,然而,“淡水之交”虽可贵,如若没有清晰且严明的制度约束,打擦边球式的“你来我往”仍会面临屡禁难绝的尴尬境地。

就在此次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之中,明确规定“收受其他明显超出正常礼尚往来的礼品、礼金、消费卡等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理。”随后,中纪委法规室表示,《条例》没有对收受礼品、礼金、消费卡等行为搞简单的“一刀切”,而是区别不同情况分别作出了规定。显然,所谓的礼品、礼金、消费卡等不再是含糊不清的交往“神器”,以往的“意思意思”也不再是心照不宣。严明党纪并非空泛的概念,就明确“正常礼尚往来”标准这一纪律细节来说,更是中央给予广大党员干部的一剂“防腐”疫苗,为严而实的作风打牢基础。

事实上,正如此前中纪委所回应和解答的“超速等交通违法行为是否受党内处分”、“领导干部用合法收入购豪车名表会否受处分”一般,礼尚往来亦是党员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不得不面对的纪律考验。无须辩驳的是,在纪律面前,党员干部应当坚守的原则和底线并无逾越的弹性,尤其在所谓的人情往来小事间,更须辨明是与非,谨记莫伸贪欲之手。

当前,中央已从多个层面和细节上划明纪律底线,既是对党员干部敲响警钟,更是抓早抓小的最好保护。从源头上刹住歪风,个人自律固然是关键一面,但若规定模棱两可,仍然难以约束住心存侥幸之人。正因如此,才需将“无缝”的纪律挺在前面,从最大程度上消除“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隐患,为从“不敢”到“不想”提供科学有效的制度遵循。

话说回来,对于党员干部而言,朴素而不失人情味的正常交往并无不妥,尤其在新时期下,党员干部更应做好社会主义新风尚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带头践行者,真正在守纪律、讲规矩中传承礼仪之邦的传统基因。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