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嘉陵江 千年绸都南充城

2020-07-29 15:43:38来源:编辑:王青山

2005年, 南充被中国丝绸协会授予“中国绸都”称号;2009年南充都京镇被中国丝绸协会授予“中国绸都丝绸第一镇”称号,2013年,南充被国家商务部授予全国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2013年, 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授予西充县 “中国丝绸之乡”称号;2016年,中国丝绸协会授予南充 “中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称号,授予南充高坪区“丝绸源点”称号;2018年,中国蚕学会授予南充嘉陵区 “中国桑茶之乡”称号。

千年古城,丝绸之都。

南充,嘉陵江畔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千百年来,嘉陵江水滋润的这片红土地,繁衍了浩如烟海的蚕桑丝绸文化。

千年丝路行,南充丝绸韵。作为“南方丝绸之路”的发源地,南充是西南地区规模最大、产业配套最齐全的丝绸工业产区、四川省规划的“蚕桑丝绸文化旅游名城”。南充丝绸总量居四川省第一,服装产能居四川省第二,丝织品产量居全国前列,基本形成了原料供应、蚕桑综合利用、缫丝、织造、印染、服装及家纺用品、出口贸易、科研教学等完整的产业链条。2013年,国家商务部命名南充为全国唯一的丝织品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

A千年缫丝织绸史 孕育南充丝绸文化

南充茧丝绸历史悠久,远古时期,“先蚕”圣母嫘祖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福祉万民。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南充早在三千年前的巴子国时已盛产桑蚕。到汉唐时期,民间的栽桑养蚕更为普遍,唐代诗人贾岛曾夜宿南充,在《题嘉陵驿》中写下了“蚕月缫丝路,农时碌碡村”的诗句。此外,清光绪《蓬州志》还记录了古代南充桑农所采用的桑蚕栽养方法,如“点桑”育种、“地桑”疏条以及“压桑”(即“引条于地”并“瓦石疏压”)三道栽桑工序。这种先进的栽桑技术,在明清时期南充人“皆优为之”,已普遍为人们所采用。清末,南充为振兴蚕桑,各县先后成立蚕务局,设立蚕桑传习所,大力培养蚕业人才,南充蚕丝业得到迅速发展。

“墙外栽桑,宅内养蚕”,南充乡民大多栽桑养蚕。1924年,张澜先生在他的《南充之实业自治》一文中曾写道:“南充地上最宜于种桑,县中西南两路的人,向来多半养蚕,近年东北两路的人亦转为效仿。养蚕缫丝的劳力费时不多,所获的利益比较别项产物独厚。”故而他当时在南充县立中学开办了农蚕部培养专门的蚕丝人才。1937年,四川省南充蚕种场创立,次年阆中也建立起蚕种制造厂,随后南充各县也先后建起蚕种场,许多乡镇均设有茧庄,茧丝收入成为乡民不可或缺的重要经济来源。这正如南充农村流行的农事谚语所说:“男栽桑,女养蚕,三十来天就见钱”“吃饭要种田,用钱靠养蚕”。

几千年来,南充民间妇女“蚕桑纺绩,咸勤厥职,不以刺绣为工”,故而南充制丝织绸技术在古代就有较高水平。西汉时期,丝绸已成为朝廷贡品。到唐代,“果州之绫已为重于长安”,由长安输之日本,日本皇室将其珍藏,并“视其国宝”。在明代,南充之绫因比苏杭之绫较为疏松,“惟其疏松故最适于书画”。故而“明代书画名家如董香光、杨龙友多乐用绫,其绫皆自南充出”。1910年,实业家何慎之与富商常俊民、乔合兴合股开设吉庆丝厂(后来的南充第三丝绸厂),1912年投产,其丝可与苏、杭丝媲美。同年,西充富商傅俊三在南充县都京坝又创办了兴隆丝厂(原四川第二缫丝厂,现南充六合集团的前身)。1915年和1925年,南充丝绸曾经两次荣获巴拿马万国(国际)博览会金奖,其产品畅销 30多个国家和地区。

1949年后,南充农民发展蚕桑生产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桑树的栽种量与蚕茧产量迅速增加。1954年,南充绸厂兴建。六七十年代时,新建的阆中丝绸供电厂、阆中绸厂、南充绢纺厂、南充纺机厂等丝绸骨干企业也相继开工营运。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南充开始丝绸印染,并大量生产丝织服装、绣品、领带以及丝毯、丝被等,使得南充的丝织生产在国内外丝绸界占有重要地位。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南充丝绸业蓬勃发展,达到辉煌时期,一举成为全国丝绸工业的中心,并成功举办了五届南充丝绸文化节,先后有200多个产品荣获国家银质奖、部省优质奖和新产品奖,产品远销五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5年4月2日,中国丝绸协会授予南充“中国绸都”称号,2016年中国丝绸协会再次授予南充“中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丝绸源点”称号。2018年3月中国蚕学会授予嘉陵区“中国桑茶之乡”称号, 并在我市成功举办“中国绸都”复审和“中国桑茶之乡”授牌仪式大会。我市共创建丝纺服装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中华老字号、高档丝绸标志认证产品、国家原产地保护标志、四川省著名商标、四川名牌产品共28个。

伫立在五星花园丝绸女神的雕塑之前,在清风拂面的嘉水之滨,追寻一段被历史尘封的文化记忆,静静感悟“万家灯火春风陌,十里绮罗明月天”的诗情和画意,我们不能不为绸乡南充的“田园牧歌”“锦绣云霞”的美景所深深陶醉……

B打造千亿产业集群 丝纺服装快速发展

田野里,一株株桑树连接成片,层层叠叠的绿叶在微风吹拂下,像绿浪一般翻滚……这是近日记者在蓬安县新园乡油坊坝村看到的“蜀北桑海”一景。

“蜀北桑海”只是我市建设优质桑园基地的一个缩影。南充尚好桑茶公司在嘉陵区双桂镇新建5000亩桑茶核心示范区,带动周边村民发展桑茶基地2万亩,开发了桑叶茶、桑叶粉、桑食品等产品,桑产业年产值达1.5亿元。南部传弘农业在升钟库区流转土地发展桑园2000多亩,打造高附加值的僵蚕产业,辐射带动升钟库区新建僵蚕合作社4个,带动西充县中南乡等地新建僵蚕生产基地2000多亩。

“目前,全市新建(改建)桑园面积达6万亩,优质桑园面积达62万亩。”市商务和粮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重点规划了南部、嘉陵、西充、仪陇、阆中、蓬安6个省、市级优质蚕茧基地县和50个市级蚕桑基地乡镇。特别是随着“向仲怀院士工作站”“中国桑产业创新技术研究院”落户南充,我市必将进一步提升蚕桑丝绸产业科技创新能力。

走进百年历史的六合集团,走进南充丝绸历史的深处。四川南充六合集团始建于1912年,曾经是亚洲最大的缫丝企业。

六合集团传统缫丝工艺展示车间,一台百年缫丝机上方烟雾缭绕,20多名缫丝工戴着帽子、穿着围裙站在缫丝机旁忙碌地工作。只见工人先把煮好的蚕茧放入装有90℃高温水的索绪锅内,并让索绪棍与茧层表面相互摩擦,索得丝绪;接着除去绪茧表面杂乱的绪丝,理出正绪;最后将蚕茧上的绪丝合并,经接绪装置轴孔引出,穿过集绪器……一番复杂的操作之后,缫好的蚕丝就呈现在眼前。

据了解,该公司每年可生产优质桑蚕丝250吨,交织、纯真丝中高档服装面料800余万米,各式高档服装、领带、丝巾、高弹力无底缝真丝内衣等旅游制品250万件(套)、炼白1400万米。

与六和集团隔江相望的南充市工业开发区城南工业园内,一家集桑、蚕、茧、织造、染整、服装、服饰、家纺和旅游工艺制成品、工贸一体化的丝绸联合企业———四川依格尔纺织品有限公司落户在此。

走进四川依格尔纺织品有限公司,随处可见大型束综蜀锦花楼提花织机、脚踏缫丝机、云锦提织机,织出壮锦、蜀锦、云锦等丝绸制品……

“公司生产以天然桑蚕纤维为主要原料的特宽幅高经密高档丝绸提花、印花面料、丝绸家纺家居制品、丝绸旅游工艺品。2017年,公司引进意大利、法国等剑杆织机、喷气织机、电子提花机100余台,添置了平网印花机、数码印花机等18台,填补了全省同行业空白。”据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在丝绸的防皱和缩水方面也取得突破,其研发的“记忆绢”,除了保持丝绸原有的特性外,回弹率、蓬松度和保暖性相对普通丝绸大大提高。公司产品先后获得了进入美国公司的经营权和我国第一张进入英国全球最著名顶级商场HARRODS (哈锐斯) 的通行证。2017年,该公司实现产值1.5亿元,利润500万元,出口创汇22万美元。

在市第六次党代会上,市委提出了大力实施“155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南充新未来 成渝第二城”的总体部署,将丝纺服装产业作为带动南充经济发展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提出用5—10年时间培育壮大丝纺服装千亿产业集群,建设中国西部最大的蚕桑综合开发利用基地、丝纺服装生产研发基地、丝纺服装产品集散中心和中国蚕桑丝绸文化旅游名城。为此,我市出台了《南充市实施“155发展战略”推进丝纺服装千亿产业集群发展实施意见(2017—2021年)》等多个配套文件,推动丝纺服装业科学发展。

C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建设“中国蚕桑丝绸名城”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商务部关于茧丝绸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和全国茧丝绸工作会议精神,以综合开发利用为突破口,大力强化发展举措,全市丝纺服装产业实现持续快速发展。2017年,全市蚕桑丝纺服装及相关蚕桑丝绸文化旅游实现销售收入397.9亿元,同比增长12.1%,培育发展桑蚕基地60万亩,丝纺服装出口7.79亿元,同比增长71%,占全市出口总额41.6%。

目前,结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政策,南充已有蚕桑基地60万亩,丝纺服装企业70余家。2017年,全市共发蚕种51.5万张,收购鲜茧892.4万公斤;蚕农茧款收入2.762亿元;蚕桑丝纺服装及相关丝绸文化旅游实现销售收入397.9亿元;丝纺服装出口国家和地区17个,占全市出口的41.6%。在蚕桑综合利用开发方面,桑果酒、桑果汁、桑葚膏、桑果干等系列产品供不应求。尚好春桑茶一度被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领导人。

借力“中国绸都”这块金字招牌,南充坚持招大引强,招强引优。近年来,全市投入资金40亿元,丝纺服装产业完成重点建设项目13个,引进浙江金富春、尚非服饰、深圳新维、富安娜、家丰时装(香港)等30余户丝纺服装企业。投入技改资金13.5亿元,相继研发了特宽幅高经密大提花丝绸面料、高档丝毛混纺提花绸、高档纺绒真丝绸、高档重磅真丝绸等高端丝织品,通过大力发展织绸、服装、床上用品等精深加工产品,产业结构更趋优化。依格尔纺织品公司新引进法国、意大利等国的先进设备,填补了全省同行业空白。四川嘉美印染集纺纱、织布、印染完整产业链,年进出口贸易达3.2亿元。南充顺城纺织与金富春、鑫源羽绒等企业抱团发展,打造西部地区一流的丝绸面料和服装生产基地。

与此同时,南充六合丝绸、顺城纺织、依格尔等我市一批丝绸骨干企业将丝绸产品与旅游文化、品牌建设和电子商务相结合,开创了市场营销新模式。我市已在北京、上海、广东、云南等20多个省(市)和国内著名风景区开设了150多个南充丝绸、桑茶食品专卖店、加盟店和连锁店,部分企业已在美国、意大利、德国、巴西、印度等地设立了营销办事处。我市10多家企业进入淘宝、天猫、京东、网库等国内的主要电商平台,每年电商网络交易额达30亿元。目前,南充已规划建设“中国丝绸小镇”“丝绸公园”和“中国西部丝纺服装交易集散中心”,并积极谋划举办“中国西部国际丝绸博览会”。

今年2月,南充被国家商务部再次确认为“中国丝绸及制品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丝纺服装产业的发展令人欣喜,前景可期。南充市商务和粮食局局长郑和平表示,市第六次党代会提出了大力实施“155发展战略”,培育丝纺服装千亿产业集群,这是南充丝绸“破茧成蝶”“中国绸都”重新焕发光彩的一次历史新机遇。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南充将围绕“培育丝纺服装千亿产业集群”战略目标,全力推进蚕桑丝纺服装产业“两基地、一中心、一名城”建设,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驱动,把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实现我市由蚕桑丝绸大市向蚕桑丝绸强市转变。到2021年,力争蚕桑丝纺服装产业实现销售收入650亿元,规模以上蚕桑丝纺服装企业主营收入达到500亿元。

在迈向新征程的号角声中,南充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建设“成渝第二城”,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的战略目标,坚持“品牌引领、多元融合、振兴突围”思路,重点抓好产业园区建设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做大高坪都京丝纺服装产业园、嘉陵丝纺服装产业园等重点园区,实施丝绸文化旅游开发工程,建设丝绸小镇、丝绸博物馆、丝绸一条街等重点项目,创响“中国绸都”“丝路源点”品牌,建成中国西部最大的蚕桑综合开发利用基地、丝纺服装研发生产基地、丝纺服装产品集散中心和中国蚕桑丝绸文化旅游名城。

大城崛起,未来已来!南充,以一片桑叶传承5000年丝绸文化;以一片桑叶带动千亿丝纺服装产业集群发展;以一片桑叶引领走向开放的世界,正朝着建设中国蚕桑丝绸文化旅游名城的目标砥砺前行,奋力书写建设“成渝第二城”,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辉煌的产业篇。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