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0个市(州)前来学习考察 南充闯出精准脱贫新路

2018-10-18 08:23:30来源:南充日报编辑:王青山

截至2017年底,全市共退出贫困村794个、脱贫49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0%下降为1.5%。以作战的状态、作战的机制、作战的效率,向贫困发起总攻,征程上的堡垒,一个个被突破。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南充的“脱贫奔康产业园”模式、日暗访日通报等南充经验做法在全国全省推广;全国深度贫困地区激发内生动力研讨班、全省产业扶贫现场会等20多个国省脱贫攻坚现场会在南充召开;全国200个市(州)和县(市、区)到南充学习考察。

敢闯敢试敢抓敢干 走出精准脱贫新路

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南充各级干部牢固树立最关心的事、最后的堡垒、冲在最前方“三种意识”,把脱贫攻坚作为天大的事、使出天大的力、尽到天大的责。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一月一调度,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一周一调度,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和村党支部书记、第一书记一天一调度,形成了以上率下抓落实、众志成城齐攻坚的浓厚氛围。

为了充实脱贫攻坚力量,南充在全面落实贫困村联系领导、帮扶单位、驻村工作组、第一书记、农技员“五个一”帮扶机制的基础上,创新实施非贫困村“三个一”帮扶机制,对贫困户超过20户的588个非贫困村,全覆盖选派1名第一书记、1个农业技术巡回服务小组,为贫困户落实1名结对帮扶责任人。

敢闯敢试、敢抓敢干,南充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精准脱贫的新路:让第一书记能够“融得进、干得好”,南充创新党建扶贫机制,推行带班子强队伍、带群众强主体、带发展强产业、带真情强服务、带新风强治理“五带五强”工作法,引导第一书记在打赢脱贫攻坚硬仗中精准发力、精准施策。

对于贫困群众,不仅要扶上马,还要送一程,南充创新脱贫后扶机制,对2014至2017年已脱贫人口全面加强动态监测和跟踪扶持,精确锁定返贫风险户,分类建立台账,实行产业培育、设施配套、政策支持、技能培训、干部帮扶“五跟进”,做到扶持政策不变、支持力度不减、帮扶力量不撤,确保脱贫稳得住、不反弹。

压紧压实责任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保证,南充推出了最严的暗访督查、最严的考核约束、最严的问责追究机制。市脱贫办组建12个暗访组,每天直接进村入户,对工作落实、脱贫进度、干部履职等情况进行全方位暗访,每天编发一期《每日快报》,原汁原味对暗访情况在全市通报;每周一挂牌、每月一评比、每季一拉练,以督查检验成效、激发斗志、倒逼落实;纪检、组织、扶贫联动考评,对未完成任务的地方和部门,目标考核一律一票否决、有关领导一律就地免职、追责问责一律从严从重……

建脱贫奔康产业园 培育富民产业“拔穷根”

产业脱贫,根本之策。村有当家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在精准脱贫攻坚战中,南充始终把发展产业作为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

走进嘉陵区李渡镇阁老坟村,大片大片的柑橘苗映入眼帘。“李渡镇日照充分,土层深厚,适合栽种晚熟柑橘。目前共栽种晚熟柑橘3200亩,10万余株。”嘉陵区农牧业局园区办主任刘志华说,嘉陵区以打造中国晚熟柑橘之乡为契机,将沿着吉安河流域,在李渡、安平、华兴等9个乡镇发展晚熟柑橘10万亩, 今年计划完成5.6万亩。为增加土地收益,部分柑橘园里套种了西瓜、蔬菜。安平镇活香炉村村民林碧珍说,有了柑橘产业做支撑,老百姓除了土地租金收益,还入股产业园分红,当上工人还有工资收入。

在仪陇县日兴镇黎明村食用菌产业园,一个个种植大棚整齐排列,大棚内,菇农们正忙着采摘。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引领下,黎明村建起了柑橘、食用菌、莲藕三个产业园。食用菌产业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由业主带领27户贫困户组建,每户贫困户通过扶贫小额信贷入股5万元,参与种植获得收益,仅入股的保底分红每年就有7000元;入股并参与种植的农户每年可获得收益3万元至5万元。

脱贫攻坚需要产业带动,可是规模化产业往往周期长,怎么解决短期效益?南部县推出了“四小工程”,即小养殖、小庭院、小作坊、小买卖。“四小是长效产业的重要补充,大多数可以当年见效,长短结合才能稳定增收。”南部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一名负责人说,真扶贫必须做到村有当家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

进入南部县东坝镇打鼓山村,行进在阡陌纵横的水泥公路上,大片大片的柑橘林进入眼帘,橘叶清香夹杂着泥土气息扑面而来。村里的脱贫奔康(柑橘)产业园里,三三两两的农民在锄草、打药。

3年前的打鼓山村,全村还没有通公路,不少村民外出打工。现在,全村已有100多名群众入园务工,年均务工收入约6000元;进入盛产的柑橘每亩能收入9000元以上,林下套种蔬菜、花生等,还可年均增收1500元左右。

南充属于革命老区,是全省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的市(州)之一,贫困人口数量居全省第3位。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南充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围绕脱贫攻坚“头等大事”,发扬“工匠精神”,狠下“绣花功夫”,做足“精准文章”,以下一组数据展示出南充脱贫攻坚成效:

培育富民产业“拔穷根”:全市共建成脱贫奔康产业园1023个,带动贫困户7.2万户,户均增收1.2万元以上;

改善基础条件“改穷颜”:共完成农村危房改造84159户、易地扶贫搬迁67636人、地灾避险安置1868户,建成通村通组公路2333公里,完成22.6万人安全饮水工程,完成2702个村农网改造,实现100%的村通硬化路、100%的村安全饮水达标、100%的村通信网络全覆盖;

扭住教育医疗持续发力:建成贫困村卫生室969处、文化室911处,贫困人口县域内住院和慢性病门诊维持治疗医疗费用,个人支付占比控制在10%以内。

脱贫攻坚 南充经验推广全国

“到南充考察脱贫攻坚工作,学到了脱贫攻坚工作的真经,寻求到了脱贫攻坚工作的解题之策。”今年5月31日至6月1日,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唐仁健率甘肃省代表团来南充考察脱贫攻坚工作时感慨地说。

南充一直把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最大政治责任、最大民生工程、最大发展机遇,创造出来的好经验、好做法,多次被全国推广。

“日暗访日通报”工作机制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肯定批示。

2018年5月14日至17日,国务院扶贫办主办的全国深度贫困地区激发内生动力研讨班在南充举行,南充探索出来的“培育产业带着干、群众主体自主干、风险兜底鼓励干、干部引领感染干、教育引导影响干”“五干模式”作为经验在会上交流推广。

2018年7月19日至20日,吉林省四平市委书记韩福春率考察团,来到南充实地考察脱贫攻坚工作。韩福春说,南充脱贫攻坚工作精准、举措务实、成效突出,探索出了一系列可借鉴、可复制的制度成果,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2018年9月19日,全国检察机关国家司法救助工作助力脱贫攻坚战推进会在南充召开,南充事实孤儿司法救助等创新经验和举措在会上交流推广。

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局一名负责人介绍,在精准脱贫攻坚战中,南充探索出来的好经验、举措,还受到了中、省媒体的关注。如《经济日报(内参)》刊文介绍南充“日暗访日通报”机制,《光明日报》以《脱贫攻坚应建立体检制度》为题进行了报道;“432”问题解决推进机制、“N+1”督查整改机制被四川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在全省推广,《人民日报》以《仪陇县脱贫攻坚“实”字当先,让脱贫经得起历史检验》《脱贫,就是要跟问题“对着干”》为题进行报道;“一个党小组引领一个产业、带动一批群众”典型做法在央视新闻联播播出。

统计显示,精准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全国扶贫督察与信息工作培训会、全省“农村电商+精准扶贫”现场会、全省产业扶贫现场会、全省金融精准扶贫现场会、全省就业扶贫现场会、全省教育扶贫现场会等20多个国省脱贫攻坚现场会在南充召开;全国200个市(州)和县(市、区)到南充学习考察。(记者 李奎)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