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千年古村老龙村的振兴路径

www.scol.com.cn  (2018-07-11 08:19:49)  来源:南充日报  
编辑:王青山  

●王波

老观镇老龙村位于阆中市东北部,距城区约45公里。该村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现存完好的川北瓦屋长檐古民居、古院落,以及红四方面军战斗遗址等诸多历史遗存,更有“川北灯戏”“亮花鞋”等民间文化远近驰名。2012年,该村入列中国首批传统村落名录。

置身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之下,当前,老龙村将迎来怎样的发展契机?振兴之路又该如何选择?日前,记者专程到该村进行了探访。

A 历史名村的红色记忆

老观场镇所在地老龙村的西南面,一座山峰高耸入云,其间松柏稠密,蝉鸣不绝。7月6日,记者一行沿着近乎垂直的山路拾级而上,在北寨门前的一块石头上,依稀可见当时红军刻于其上的“加强备战”“红四”等字样。

“这里便是老君山。80多年前,著名的‘夜袭老君山’战役就在这里打响。”老龙村“第一书记”杨志向记者讲述起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

1933年7月,红30军90师268团之一部进入老观地区后,国民党29军罗乃琼师之一部和马骥伯部退守老君山。为配合仪南战役,1933年8月,驻扎在老观场的红30军90师268团和老观地区的赤卫军共1000余人,于24日拂晓向盘踞在老君山上的罗乃琼师部和马骥伯部发起猛烈攻击。“夜袭老君山”大捷,清除了红军前进道路上的一大障碍。

据《红色摇篮———阆中革命老区》一书记载,1933年至1935年,红四方面军在老观驻扎期间,留下红30军军部旧址、红军医院、川陕革命根据地中共苍溪县委旧址、红军造船厂等众多遗存。

B 传统村落的发展之匙

2012年12月,老龙村入列国家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以老龙村为核心的老观镇迎来了发展的契机。

老龙村西北部,一条笔直的道路两侧,一栋栋楼房拔地而起,这是老观镇正在打造的米仓大道新街项目。

“米仓大道新街项目于2014年启动。”老观镇副镇长杨嵘介绍,除建设文化广场等公共文化设施外,还将对原老龙村1至3组村民的居住条件进行改造提升。如今,总长约1000米的米仓大道早已完工,还房项目将于今年底前全面建成。

令老龙村村民欣喜的变化还有很多,从2016年起,该村先后实施了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居民聚居点建设等多项惠民工程。脱贫奔康产业园的建成投用,让村民增收有了门路。集体林场流转所带来的收入,更是让村民增收有了保障。

近年来,随着老观古镇建设进程的加快,场镇人口及游客数量增多,为老龙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契机。“推动传统种养业逐渐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农产品商品化,由此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杨志说。

数据是发展最好的诠释,2012年,老龙村依托沙参、柑橘、蔬菜等传统产业,村民人均年收入5000元。在巩固传统产业的同时,该村发展起乡村旅游业、农产品加工业,2017年人均年收入达到1.4万余元,5年时间几乎翻了3番。

C 千年古村的振兴路径

老龙村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南北朝时期。古时,以老龙村为核心的老观是闻名的旱码头,军政重守之地。而目前正在申遗的“古蜀道”,其间的米仓道贯穿古镇,成为连接四方州县的重要节点。

“老观镇迄今已有近1500年历史,期间文化生成、发展并得以延续。”杨嵘介绍,老观的建筑遗存、文物古迹和传统文化集中,保存基本完好,较为完整地反映了一个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地方特色和风情,是历史文化传承最好的载体。

因此,围绕“以文化为媒介,推动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振兴路径,老观镇进行了诸多探索与尝试。

说起老龙村的文化品牌,“亮花鞋”绝对是其中的精品。今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上,《亮花鞋》以优美、雅致、极具阆中特色的舞蹈表现形式惊艳全场。

对于这一几乎攀登上民间艺术高峰的文化品牌,老观党委政府、老龙村村干部还有着更加长远的打算。目前,该镇正着力推动民俗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力求让这项传统民俗文化焕发新彩。“当前,我们正把‘亮花鞋’申报为省级非遗,让这项民俗文化更好地传承和推广下去。”杨嵘说。

对于省级非遗“川北灯戏”,老观镇则在推陈出新方面下功夫。在对传统剧目进行挖掘整理的基础上,该镇创作出《幺儿幺女》《送丝蚕》等一批喜闻乐见的新剧目,更好地为旅游发展服务。

为充实乡村旅游内涵,一批旅游景区、景点的提升打造工作也在紧锣密鼓进行,老君山风景区便是其中的代表。“目前,景区山下的配套设施基本齐备,山上广场、石梯、林间小道、游步道等基础设施正在建设之中。”杨嵘介绍,以老君山为核心的康养景区项目,是旅游振兴乡村的又一重要载体。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