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川北王皮影民俗文化园将在国庆节前开园迎客

www.scol.com.cn  (2018-05-18 11:45:46)  来源:四川在线-南充频道  
编辑:王青山  

阆中古城大东街,阆中首个以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目的建设项目———川北王皮影民俗文化园将赶在国庆节前开园迎客。在川北王皮影艺术团团长王彪看来,这里将成为 “王皮影”的根,皮影戏的展览、演出和传习都将汇集于此,此外这里还将融入川北民俗的精华。好消息不断传来,5月16日,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在1082个新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王彪的弟弟王访位列其中,自此,“王皮影”有了两个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梦想腾飞 民俗文化园集展览演绎传承于一体

雕梁画栋,古朴典雅,即将完工的川北王皮影民俗文化园承载着“王皮影”进一步腾飞的梦想。

川北王皮影民俗文化园建筑面积达3800多平方米、投资4400余万元,是阆中首个以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目的的建设项目。2014年5月开工建设,历时4年,终将大成。

王彪告诉记者,文化园为四合院仿古建筑,该园设置有展览、演绎、销售、传承等功能区。“文化园将展示皮影、木偶、刺绣、剪纸、木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王彪介绍,川北王皮影民俗文化园展示区皮影展示将分王皮影展示区、王文坤皮影展示区、第七代传人传承创新皮影艺术品、全国皮影流派精品等。此外还将集中展出川北大木偶和阆中旅游景观皮影工艺品等。

演绎方面,建成后的文化园还将进行各种民俗表演,文化园以皮影展示为重头戏,同时还有川北灯戏等阆中特色的文化项目的介绍和表演。王彪将其总结为一档节目,一台晚会,作为文化园的台柱子。

一档节目,由省文化厅负责策划,结合市场需求,将这档节目打造成精品。一台晚会,文化园已经联系省歌舞剧院为王皮影量身打造一台以王皮影为载体,兼具其他阆中民俗的综合晚会。目前,相关工作已经开展,初步确定的表演内容为川北王皮影、川北灯戏、川北大木偶、巴渝舞、竹马、牛灯和傩戏。届时,来阆中游客可在这里一睹阆中民俗的风采。

据介绍,在文化园内,还设有皮影的制作生产经营中心,游客可现场目睹皮影的绘画雕刻、制作过程,在娱乐互动中体验皮影带来的乐趣,购买皮影艺术品。此外,文化园建成后,还将成为皮影的创作、传习、策划中心。

市场道路 公司化运作加入专业设计创作团队

和王彪一样,川北王皮影艺术团副团长王访对于皮影的市场化道路充满信心。

川北王皮影已有350余年历史,因一些原因沉寂多年,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迎来了短暂的春天。那时农村的各种场合都需要皮影戏,王彪一天要演四五场。随后城镇化浪潮渐起,古老的皮影戏既失去了青壮年观众,又要和电视机、DVD、电影院等争夺市场,一度沉寂,但最终还是崛起。

2000年,王彪在成都顺兴老茶馆首演皮影戏,销声匿迹多年的老手艺迅速吸引了媒体和公众的关注。经过几年积累,2004年,王彪回到老家阆中,创办了“川北王皮影艺术团”。

当地政府随即请他们公演了一场。时隔20年再次看到皮影,老乡们忍不住鼓掌叫好。

“既保留传统皮影艺术的精髓,又必须走进市场,争取年轻观众,这是我们这些年来一直在进行的工作。”王访说,如今剧团百分之六七十的观众都是外地游客,其中大部分是年轻人。

为了吸引年轻观众,一批新剧创作出来,其中包括以阆中古代天文学家落下闳为主角、讲述阆中人文典故的故事,以留守儿童、空巢老人为主角、提倡孝道的故事,还有讲解消防常识的故事。

而为了适应市场需求,还针对不同的观众群体设计了不同的节目形态。对年龄大的或者海外观众,就只唱传统的剧目,例如《千里走单骑》。到幼儿园,就演《龟兔赛跑》等寓言故事,并且让小朋友上台参与。针对日常游客团队,则混搭新旧剧目,用一段经典的剧目配上“少女跳迪斯科”的互动演出。“少女跳迪斯科”是最受游客欢迎的新剧,游客可以欣赏到一群皮影少女在高分贝的迪斯科下起舞,还可以走到幕后互动。

不仅仅是演绎方面取得成功。王氏兄弟还于今年4月成立了阆中王皮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开始公司化运作。除了演出之外,工艺品制作和销售也走上正轨。目前,公司在工艺品制作方面已经有自己专门的设计创作团队。

传承队伍 让年轻人学唱腔学表演学皮影雕刻

市场化的成功,让很多年轻人在皮影这门艺术中看到了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传承队伍,尽管一开始王氏兄弟遇到的挫折不小。

2007年王彪自费招了22个学生,不但打破了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规矩,还自掏腰包给学生每月发600元补贴。但这一次,王彪的热情和心血最后以惨败收场。这批招录的学员大多把培训作为一项临时的工作,陆陆续续离开,最后走的是他最欣赏的学生。

“我那天给他一千块钱,还给他买了点水果,就把他送走了。一回来我就把前后门拴上,一个人在屋里号啕大哭。”讲到这儿,王彪停下来,低头不语。

但一切都在发生改变。去年3月30日,王彪迎来了20名来自全国十多个省份的新学生。在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下,皮影戏的从业者、爱好者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学习川北王皮影的造型设计及雕刻工艺。而王彪的儿子,31岁的王小兵也在其中。

用王彪的话说:“民间艺术有了市场,民间艺人有了阳光,现在又有政策扶持,从国家层面上得到了认可。”自从2008年6月四川皮影戏获批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后,知道皮影的人,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

现在学习皮影艺术的年轻人,大致可归为两类。一类是事关皮影艺术传承的核心班底,沿袭传统的训练方式。先学器乐,掌握之后才学唱腔,一边学一边演,最后才学习雕刻皮影。

“这是学习皮影的必由之路,只有在通晓故事全局和人物性格后才能胸有成竹并可操刀雕刻。”王彪说。

川北王皮影民俗文化园的传习所,则可面向大众开放,吸收从对皮影艺术感兴趣的小学生到大学生的学员前来学习,并可从中发现和培养传承人。

此外,王皮影还主动敞开大门,同业内顶尖人士交流学习,与高校合作培养人才,吸纳有志之士加入到非遗传承的队伍之中,川北王皮影走过的传承路,体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时俱进的特点。(记者 易立权 见习记者 谯灵敏)

■相关链接

我市已有四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记者从市文广新局了解到,截至目前, 我市共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4名,省级非遗传人26名,市级非遗传人66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分别为:川北大木偶传承人李泗元川北灯戏传承人汪洋王皮影传承人王彪、王访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