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六大机制” 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www.scol.com.cn (2018-10-12 08:40:48) 来源:南充日报
编辑:王青山  

南充新闻网记者 李奎

“村里建有产业园,我在园区负责除草、喷药、修枝、摘果,一天工资60元。”10月11日上午,家住南部县东坝镇打鼓山村的村民鲜秀英算了一笔账,今年以来,她在产业园区务工,收入已经超过1万元。

在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中,南部县创新实施“挂图作战”指挥、现场验靶推进、“五方联盟”链接、“三议五会”自治、内生动力引导、党建扶贫引领“六大机制”,成功摘掉了国家级贫困县帽子,经验在全国推广。一场精准脱贫攻坚战打下来,全县至今共减贫10.2万人,退出198个贫困村,农村贫困面貌得到根本改变。

建脱贫奔康产业园 让贫困群众收入稳定

10月11日上午,鲜秀英就走出家门,来到村里的脱贫奔康产业园上班,主要是在柑橘产业园里除草、修枝等。“像我们这把年龄,在家门口就能务工挣钱,多亏了党的扶贫政策好。”年过半百的鲜秀英说,在产业园区务工,每天有收入,2亩多土地年底还有保底分红,一年的总收入不低于2万元。

“打鼓山、打鼓山,村民穷得连声叹,出了光棍一大班……”顺口溜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打鼓山村曾经的贫穷。随着精准脱贫攻坚战在村里打响,如今,打鼓山村完成危房改造55户,排危整治200余户,风貌改造实现全覆盖。村里还建成了文化室、卫生室等,新建村组道路10余公里,新修和整治山平塘4口、灌溉渠系5公里。在产业发展方面,建起了面积达1.5万亩的柑橘产业园,昔日的荒山、撂荒田变成了果园。

打鼓山村党支部书记赵全勇介绍,东坝镇打鼓山村脱贫奔康(柑橘)产业园实行的是“三园共建”模式,即在龙头企业负责技术、农资、管理和营销服务的基础上,引导具有管理创新能力的贫困户领办创业园,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进入就业园,既无管理创新能力又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带进托管园,实现利益联结全覆盖。2017年,加入创业园的66户贫困户年均增收达3万元,加入就业园的39户贫困户年均增收达2万元,加入托管园的21户贫困户年均增收超过1万元。

打鼓山村是南部县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一个缩影。要改善农村贫困面貌,发展产业是关键。南部县创新推出了“五方联盟”链接机制,即推行龙头企业+专合组织+致富能人+贫困群众+金融保险“五方联盟”机制,按市场运作模式,建成了覆盖贫困村和贫困户的脱贫奔康产业园356个,让群众有了稳定的收入和增收渠道。

约束激励机制 让帮扶干部有工作热情

在打赢精准脱贫攻战中,南部县始终把精准脱贫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实行星期二、三、四“无会日”制度,保证帮扶干部每周有2至3天进村入户、蹲点帮扶。成立县、乡、村三级“作战室”,层层挂出“作战图”,将“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落实到具体单位,把任务细化到月、安排到天,一周一调度、一月一通报、双月一验靶。有着“战狼”之称的33名县级干部每人挂联1至3个乡镇及相对应的村,任务最重的乡镇由县委书记、县长亲自挂;问题最多的村,县级干部亲自包;难度最大的户,县级干部亲自帮。

斗硬考核和奖惩,南部县在全县抽调150名纪检干部成立40个巡查组,全天候蹲点巡查,发现问题、当天交办、限期整改、定期复查,整改不到位的一律电视问政、从严追责。暗访巡察、验靶结果则纳入年终考核,好的授予“流动红旗”,差的给予“黄牌警告”。一系列约束激励措施,逼出了南部干部的血性、激发了队伍的“狼性”。在打赢精准脱贫这场战役中,干群一心、众志成城,持续迸发出了争分夺秒的“拼抢精神”、挑战极限的“拼命精神”、不胜不休的“拼搏精神”和万众一心的“拼合精神”。清晨6点钟出发进村入户,晚上开群众会解决问题,深夜回办公室处理文件和业务,成为南部干部的工作常态。

扶贫也扶志 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南部县建兴镇中和井村是典型贫困村,耕地少、贫困人口多,一些贫困群众思想保守、观念落后。 为增强贫困群众致富信心,中和井村组织村干部、贫困户代表到附近的三官镇朱家梁村、火峰乡城隍垭村等地“取经”,通过参观学习,大大激发了贫困群众“我要脱贫”的内生动力。如今,村里建起了面积300余亩的核桃产业园,还栽种了50余亩红心柚。

“贫困的根结在于一些群众缺乏知识、技能、信心和斗志。给钱送物虽见效快,但没有贫困主体的积极参与,很难从根本上脱贫。”中和井村党支部书记何仕光说,扶贫重在扶志,只有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不等不靠,苦干实干,才能彻底告别贫困。

为了提升村民“我要脱贫”的内生动力,南部县推行“三议五会”工作机制,规范议事内容,确保阳光透明,纳入“三议”的事项,一律按村“两委”提议、村民代表审议、全体村民决议“三议”程序决策,自上而下宣传、自下而上决策,干部指导不拍板、群众说了算。在用好“五会”平台方面,坚持由乡镇或帮扶单位组织召开村“两委”干部会,解决村班子软弱涣散和团结问题;召开全村党员会,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发挥先锋作用;召开群众代表会,紧紧依靠群众代表做深做细群众工作;召开联组会或院户会,广开言路,多方听取意见,符合政策的立即办,不符合政策的讲清道理,做好沟通,及时化解疑虑,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动力充分激活。

激发群众“我要脱贫”内生动力,南部县还坚持通过政策统筹、活动引领、思想教育等多管齐下,全力增强群众不等不靠、脱贫奔康的信心和决心。如妥善处理贫困村与非贫困村、贫困户与非贫困户、特惠与普惠之间的关系,消除群众之间不平衡心态和相互攀比心理,构建了邻里相助、齐心协力的脱贫氛围;优先支持发展长效产业和到户“四小工程”,调动了群众脱贫积极性,甚至是抢着干和加油干;深入开展感恩教育、法纪教育、习惯教育、风气教育和脱贫光荣的自尊教育等“五大主题教育”,让“勤劳致富光荣、懒惰致贫可耻”观念厚植人心。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