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产业基础 群众稳定增收有渠道

www.scol.com.cn (2018-10-19 08:38:02) 来源:南充日报
编辑:王青山  

南充新闻网记者 李奎

近日,记者在高坪区和嘉陵区的农村看到,昔日的贫困村处处旧貌换新颜,一个个脱贫奔康产业园在村里开花结果;一条条产业路、便民路绕着青山绿水蜿蜒而行……作为省级扶贫工作重点县和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的高坪区、嘉陵区精准发力、精准施策,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各级各部门党员干部牢牢聚焦工作目标,扎实有效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脱贫产业全覆盖 村有产业户能增收

10月17日早上8时许,高坪区凤凰乡凉亭桥村“第一书记”任晓荣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来到群众家中同大家研究增收的路子,尽管已50多岁,任晓荣依然像年轻人一样有干劲,每月扎根村里20多天。

在高坪区脱贫攻坚一线,这些随处可见的感人场景,正是高坪区全区上下把脱贫攻坚当成“本分工作”,以实际行动回应“脱贫攻坚是天大的事,必须使天大的力,尽天大的责”的真实写照。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高坪区构建起强有力的指挥体系,成立了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双组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及8个行业工作组,并分片建立战区高位推进。各区级部门、乡、村则参照成立脱贫攻坚作战机构,构建了区、乡、村三级脱贫攻坚指挥体系,确保指令畅通、流程规范、实施有序。同时,高坪区细化脱贫攻坚方案,围绕“2017年脱贫摘帽,2018年—2019年巩固提升,2020年全面小康”的目标,对接省、市专项规划,精心制定脱贫攻坚作战图和任务表,明确目标任务、职责要求、工作重点、保障措施,实现了行有参照、干有标准、做有规范。

除了指挥体系和目标体系,高坪区还构建起责任、帮扶、监督、考核四大体系,坚持“党委主导、政府主抓、干部主帮、基层主推、社会主扶”模式,明确工作任务,层层签订军令状,实现了县级领导联系帮扶32个乡镇(街道)、区级部门联系帮扶所有贫困村、区(乡、村)三级干部联系帮扶所有贫困户“三个全覆盖”。在区级部门、驻区单位、乡镇、国有企业中选派300余名优秀干部组建了91个驻村帮扶工作组,近4000名区、乡干部与精准贫困户结成对子,做到了贫困村“五个一”和非贫困村“三个一”全覆盖,大力推行“流动红旗”和“黄牌警告”制度,实现联系县级领导、帮扶单位、乡镇捆绑问责制,脱贫摘帽和“五个一”帮扶主体责任全面压实。

实现村村有园,户户入园,产业全覆盖,是高坪区脱贫攻坚举措中的重要一环。

走进高坪区百公里柑橘旅游产业带,映入眼帘的是长势良好的柑橘树。在龙头企业以及合作社的带动下,高坪区以永安、青居、阙家、溪头、石圭5个乡镇为核心,初步建成百公里柑橘旅游产业带。该区柑橘、甜橙基地面积达到26万亩。

“今年全区柑橘产量可望达到20万吨。”高坪区果树站站长张勇军介绍,规模发展柑橘产业,村民不仅有土地租金收入,还有经营收入和产业分红。

除百公里柑橘旅游产业带外,螺溪河流域蔬菜特色养殖生态康养产业带、双叉河—中法农业科技园特色观光产业带同样欣欣向荣。3条产业环线,连片发展柑橘、花椒、蔬菜等优势产业,覆盖全区352个行政村。91个脱贫奔康产业园形成了覆盖面广、带动性强、特色鲜明的产业基地,已退出的贫困村“村村有园”,建档立卡贫困户“户户入园”,户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

建设好基础设施,是筑牢脱贫攻坚的基础。 (紧转3版)(紧接1版) 高坪抓住基础设施建设这个关键,扎实推进“交通扶贫”“城乡一体化供水”“电力通信扶贫”“三大工程”,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统计显示,近3年来,高坪区交通扶贫共投入4.1亿余元,100%的村、90%以上的组通上了水泥路或柏油路;新建维修山平塘、石河堰、蓄水池等3000余处,产业园基本实现“池渠堰”配套,村民普遍告别“吃水靠挑”。

高坪区属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地区之一,2014年底,全区精准识别贫困村91个,贫困人口15357户48385人,贫困发生率10.99%。截至目前,累计退出贫困村54个、减贫44195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95%。

众志成城苦干实干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如今在嘉陵区农村,村道水泥路蜿蜒,奔康产业园棋布,村民脸上笑容绽放……乡村旧貌换新颜,浸透的是嘉陵干部群众在扶贫路上不忘初心、风雨兼程的汗水。

在无人机镜头中的嘉陵区大通镇,山峦绵延起伏,田畴一碧千里,道路阡陌交通。成片成带的柠檬、柑橘产业园里,果树整齐排列,宁静和谐的乡村美景如画卷一般。

金秋10月,走访大通,只见50余公里产业路蜿蜒延伸,柑橘示范基地内,长势良好的柑橘树即将进入采摘期。“基地内的‘艾媛38’柑橘,已经有南充、遂宁、广安,以及北京、上海等地的商家下订单购买,完全不愁销。”大通镇政府一名负责人说,该镇连片发展柠檬、柑橘等果树1.5万余亩,覆盖22个村。80%以上的土地流转给农业公司、合作社,每年租金收入超过900万元。加上蔬菜、生猪等产业,带动300余户贫困户以产业周转金或小额信贷资金入股脱贫奔康产业园,户均年收入预计在5000元以上,有劳动力的120户贫困户优先入园务工,人均年收入8000元以上。

10月16日下午,在嘉陵区龙蟠镇高坪宫村的富隆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里,贫困群众廖素梅正将采收好的食用菌装箱。她熟练地将食用菌按照大小形态归类分拣出来,再将9个一捆的食用菌小心翼翼地装袋、装箱……“按件计酬,一件4块钱。一天下来,每人可以拿到八九十元工资。家门口就能挣钱,比种地强多了。”廖素梅高兴地说。

高坪宫村的食用菌脱贫奔康产业园占地80亩,包括9个培育库和31个出菇库,年产食用菌2500余吨,年产值约2000万元,是目前嘉陵区最大的现代化食用菌生产示范园,已带动龙蟠镇及周边乡镇贫困户674户种植食用菌,解决就业岗位100个。

“要让贫困群众增收有渠道、致富可持续,嘉陵的做法是通过发展产业、扶持就业和正向激励等方式促进贫困群众增收。”嘉陵区扶贫和移民工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打赢脱贫攻坚战,嘉陵区采取“政府+龙头企业+金融机构+专合组织+集体经济+贫困户”的模式,新(改)建高标准农田3万亩、柑橘基地5万亩、粮油基地1万亩、蔬菜基地5000亩,蚕(茶)桑基地2300亩,核桃和花椒基地5万亩,带动1.6万户贫困户实现增收。

在发展产业的同时,嘉陵区坚持夯实基础,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农村道路硬化、水利基础设施完善以及电网改造、广播电视和宽带“村村通”工程,基础设施全部达标,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实效。数据显示,目前,嘉陵区实现了农村安全用电、广播电视、移动通讯网络全覆盖,文化室、卫生室、活动室全部达标。

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嘉陵区通过“七方同责”压紧压实责任,建立起区级领导干部、行业扶贫部门负责人、帮扶单位负责人、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第一书记、村“两委”负责人、结对帮扶责任人“七个主体”考核同责机制,实行有功同奖、有过同罚,层层传导压力,步步压实责任。同时通过“三项授权”强力督查督办,抽调160人组成20支督查组,采取业务督查、作风纪律督查、综合排位督查三种方式,实行一日一抽查、一周一推进、一月一拉练,倒逼工作落实落地。

紧紧围绕脱贫摘帽目标任务,嘉陵区上下众志成城、苦干实干,顺利通过国家脱贫摘帽验收,全区无1例漏评错退。2018年计划退出的38个村,4686人已全部达到退出和脱贫标准。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