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氏朝门大院 明末状元府邸

2021-01-21 08:23:58来源:南充日报编辑:王青山

袁氏朝门大院现状。

车出顺庆城区,一路向北,40多分钟便到达金台镇。在金台镇大林寺村党支部书记袁德才的带领下,汽车继续前行,不多时,车轮终于在大林寺村6组的袁氏朝门大院前停下。

这座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古院落就这样毫不遮掩地出现在眼前,却是一片破败荒凉的景象:袁氏朝门大院内长满野草,尽管镂空雕刻的木窗依然精美、一些雕花户对保存完好,但旧砖凋零、墙体坍塌、梁木枯朽,无一不在向我们诉说着它历经风雨的300多年历史:

在“八大王剿四川”的战乱中,曾经金碧辉煌的状元府邸一度荒芜;在“湖广填四川”的人口大迁徙中,袁氏祖辈经过数代人的努力,将它打造成规模宏大的庄园;如今,袁氏朝门大院日渐萧条,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和村民视野……

1 大院原是状元府 历经战乱成空宅

大林寺村原属于大林乡,2015年撤乡建镇,2019年大林镇并入金台镇。据《顺庆区志》记载,大林乡原名高坑乡,高坑河常年川流不息,河流沿途密布险滩、水潭、怪石……辖区内原始松林,连绵上千亩,是天然的氧吧。

“袁氏朝门前对潺潺流水,后靠巍巍青山,左倚高岗,右扶石梁,俨然坐落于一把圈椅之中,在古人眼里,这里是修房造屋的宝地。”袁德才向记者道出袁氏朝门的来历:

袁氏朝门大院原本叫李状元府,是明朝末年一个叫李熙的人高中状元后修建的府邸,府邸前立有一座高大的牌楼,每有圣旨传来,李熙定会走出大院,在牌楼前跪迎圣旨。因此,“李状元府”也被称作“李家朝门”。

在朝门接旨是古代惯有的礼制。比如重庆的朝天门位于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处,历朝历代的皇帝向重庆地方官下达圣旨时,均通过水路送达于此,地方官在此恭迎圣旨并跪拜山呼“皇上万万岁”,朝天门因此得名。

李家朝门的败落源于“八大王剿四川”的连年战乱。当时,明末农民军首领张献忠曾经带兵转战川北,除在西充县多扶镇境内的凤凰山派重兵把守外,还在顺庆区的四方寨、插旗山安营扎寨,三地形成掎角之势,互为攻守据点。其中,插旗山据点扼守顺庆府北路的潆溪、李家、芦溪、金台等陆路重镇,并控制嘉陵江沿岸的渔溪、凤山、搬罾等咽喉要地。

“插旗山位于李家朝门后方,两地相距不足3公里。”袁德才说,身为明末状元的李熙当然不甘心明朝的灭亡,成为大林境内抵抗农民军的中坚力量,常常与位于插旗山的农民军短兵相接。后来,农民军攻陷了位于李家朝门前方4公里处的石子岭,对李家朝门形成前后夹击之势,李熙率领的“朝门军”很快被击败。“李状元”落荒而逃后,留下来的状元府邸成了一座空宅。

“插旗山上至今还残留着巨石垒砌的壕沟、圆木搭建的寨门,上世纪50年代在石子岭修建水库时,还挖出过大量的房屋瓦片和铁锅、铜壶、箭镞等。”袁德才认为,虽然李家朝门的故事都是祖辈口头传下来的,无从考证,但也并非空穴来风。

2 空屋藏身芭茅林 袁氏经营成庄园

“李家朝门是砍芭茅林时被发现的,是袁家捡来的府邸。”袁德才告诉记者。“兔从狗窦入,雉在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李家朝门,这个曾经金碧辉煌、戒备森严的状元府,在连年烽火中,变得一片荒芜,门庭中、大院外长满了树木、艾草、芭茅,人入其中,分不清东西南北。

清康熙年间,湖北麻城袁氏在“湖广填四川”的大背景下迁移至大林境内,在拓荒耕种过程中,袁氏发现了遗存下来的李状元府,并改名为袁氏朝门。袁氏历经数代经营,让昔日的状元府成为当时远近闻名的庄园。

在这里土生土长的袁德才说,听祖辈们口口相传,他对袁氏朝门大院曾经的繁华也知晓一些。

袁氏的男人们在南充、成都、重庆多有房产,在朝门大院常住的多是袁家妇女和小孩,只在每年夏季,袁氏在外经商、当官的男人们才会回到朝门大院避暑。每有喜事,袁氏族人必齐聚朝门大院,举办隆重的“敞席”。

袁德才说,所谓“敞席”,就是在位于中庭的大院坝内,整整齐齐地摆放上百张八仙桌,中庭正中的正房和四周的厢房内也摆放着桌椅。大院三重建筑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的廊道里,到处都挂着红灯笼,一到夜晚,烛火通明。受邀赴宴的是贵宾,通常持请帖入朝门,坐在正房或厢房里享用“九大碗”;其他佃户、长工、丫环、轿夫、戏子、吹鼓手等“散客”坐大院坝,吃配有“八大碗”的“敞席”;流浪者、乞丐等则排队候在朝门外等着施舍。

“人多,排场大,热闹得很。”袁德才说,袁家每有大事,就要请来戏班子演出,往往连演几天,演出的剧目多为川剧中的名剧,吹鼓手至少有两拨人,轮流演奏。

3 壮大集体经济 村民生活蒸蒸日上

袁德才告诉记者,新中国成立后,袁氏朝门大院数百间房屋除袁氏后人居住外,多余的房屋分别分给了文姓、陈姓、蒋姓、赵姓等。房屋分到各家各户后,住户根据自家需要,又在房前院后补建了新的房屋,其风格、用材等不尽相同,经年累月后,袁氏朝门大院失去了昔日的本来面目。

“上世纪80年代前,袁氏朝门大院内仍然聚集了很多住户,人口不下200人,现在院子却一人不剩,只留下这丛生的荒草。”袁德才说,改革开放后,逐渐富裕起来的村民们更喜欢砖石结构的青瓦房、楼房。到上世纪90年代末,多数村民乔迁新居。从此,大院逐渐萧条,房屋因没人居住、年久失修,大多破损不堪。

记者走进袁氏朝门大院看到,大院依旧有三重院落,残破的房屋以穿斗结构青瓦房为主,梁木榫卯相连,柱檩相互贯通,屋脊连成一体,房屋交错,庭院深深。墙壁多为木板拼接而成,偶用竹篾、黄泥敷就,外涂石灰。立柱全用整根圆木做成,最粗的需成人双臂合围。做工考究的木格窗子,用镂空手法雕刻出精致的图案。门当、户对、撑弓、挑梁、柱石上,残存的浮雕虽已腐蚀斑驳,但仍依稀可辨,有猛浪狂奔的江河,有缓缓流动的祥云,有栩栩如生的花草,有姿态各异的神兽。

“朝门已拆,大院已破,但当地村民们的生活却蒸蒸日上。”袁德才说,近年来,大林寺村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大力探索农旅融合发展新模式,通过打造“经济型”特色种植产业、田园亲子乐园,规模发展特色都市农场,年接待游客已达3万人次,年综合销售收入已达700余万元,村民们过上了幸福新生活。(记者 杜杰 文/图)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