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走起!本周五晚到南充顺庆看蛴蟆节

http://www.scol.com.cn  (2017-02-09 07:00:24)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王青山  

四川在线消息(曾江林 蒙永宏 记者 伍力) “十四夜,送蛴蟆,蛴蟆公,蛴蟆婆,我把蛴蟆送下河……”2月7日,记者从南充市顺庆区共兴镇获悉,该区规模最大、声势最大的民俗文化活动蛴蟆节将在10日下午拉开大幕,届时,预计将有5万余名市民涌入该镇参加送蛴蟆瘟、唱民谣、摇嫩竹、兆丰年、放焰火、看表演等民俗文化活动。

据共兴镇党委书记任彦东介绍,“蛴蟆”实际上就是人们所熟知的青蛙,当地人亲切的将其称为“蛴蟆”。“蛴蟆节”自清朝康熙年间在当地兴起,传承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因为这一天恰逢农历正月十四,因此也叫“十四节”。

相传,在康熙年间,共兴镇周围近百里发生了一场大瘟疫,许多大人、小孩都在瘟疫中死去。有人说是得罪了蛴蟆神,于是,从这一年开始,当地的老百姓自制了“蛴蟆灯”,在夜晚将“蛴蟆灯”送到附近的溪河中,让河水将“瘟疫”带走,以此来祈求蛴蟆神及上天保佑村民平安。

为了每年农历正月十四这一天,人们提前几天便为晚上的活动忙碌开了。其中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扎“蛴蟆灯”。据《顺庆区志》载,“蛴蟆灯”下部是嫩竹竿,可手持,顶部划破编成灯笼形,外部四周敷白纸,白纸留一小口通气,内置一截蜡烛。“蛴蟆灯”是瘟神的象征,制作好后不能拿回家,须搁置在室外,待夜幕降临,再送至河边烧尽。在送“蛴蟆灯”到河边的途中,大人小孩要边走边高唱:“十四夜,送蛴蟆,蛴蟆公、蛴蟆婆,把你蛴蟆送下河;十四夜,送蛴蟆,把你送到青龙庙,庙下的河里吃醪糟。”因送蛴蟆灯的群众太多,其队伍往往绵延几里长,远远望去,夜幕中似有火龙、灯河在流动,蔚为壮观。

当晚,除了送“蛴蟆灯”外,当地大人小孩还将举行新春祈福活动。小孩子呼朋引伴跑向竹林,各选一根长势良好的嫩竹,边摇边唱:“十四夜,摇嫩竹,嫩竹爹、嫩竹娘,我与嫩竹一样长;十四夜,摇嫩竹,嫩竹高、我也高,我和嫩竹打老挑。”大人们则手持米筛、筲箕、玻片灯、镰锄等奔向田野,在地里弓腰来回灯光照射、翻挖寻找,或唱:“十四夜,照土蚕、照土蚕,照完土蚕迎丰年”,或唱:“十四夜,抗(罩)南瓜,抗个南瓜筛子那么大。”

为将“蛴蟆节”打造成一张文化名片,进一步丰富“蛴蟆节”民俗活动内容,该镇近年来在“蛴蟆节”主会场举办地五洞桥村修建了“蛴蟆节”民俗文化广场,打通了群众送“蛴蟆灯”下河的道路交通瓶颈,建成了占地近千亩的花卉园区。节日当天,该镇还将组织开展文艺表演、舞龙表演、焰火燃放、品尝手搓大汤圆等活动。

“如今,蛴蟆节已成为当地隆重的节日,当天的场镇比春节更热闹。”任彦东说,“蛴蟆节”反映了人们祈求家人平安、小孩健康成长、新的一年五谷丰登的良好愿望。近年来,每到“蛴蟆节”当天,都有来自该镇和附近乡镇的群众、城区市民、摄影爱好者、媒体记者等近5万人参加。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