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疫情期间,仪陇法院网络查控财产756万元!

2020-02-22 13:54:40来源:南充中院编辑:王青山

新冠肺炎疫情牵动人心

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

仪陇县人民法院执行干警

在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

同步注重执行权益保障

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

办公新模式

推动执行工作有序进行

1

竭力为你讨工资

甄某某与邓某某劳务合同纠纷案及司某某与邓某某劳务合同纠纷案,因被执行人邓某某长期处于失联状态,在人、财、物均找不到的情况下,案件被迫终本。2019年,原承办法官调离执行局,申请执行人司某某之子司某找到仪陇法院申请恢复执行,此案件本不具备恢复执行的条件,但执行局长苟杰考虑到此两案均属劳务合同纠纷,申请人司某某年迈多病且为外省人,其子来一趟仪陇也不容易,加之了解到其家庭目前确实困难,便主动想办法联系两案件的被执行人邓某某,通过多方努力,终于查询到被执行人电话号码。但经苟杰局长核实,被执行人邓某某当前确无能力履行义务,经多次电话、短信向其释法明理,邓某某答应分期履行执行案款。疫情爆发后,苟杰局长为确保申请人能顺利收到最后一期执行款,多次通过电话、短信提醒邓某某约定的还款期限,督促其按时履行义务,感动于苟杰局长的执行决心与苦口婆心的劝说,近日,邓某某通过转账方式将案款履行完毕。

疫情期间,仪陇法院运用执行强制措施加释法明理的耐心劝说方式,通过线上线下共同努力,执结涉民生案件9件,执行到位金额27.23万元。

2

善意执行促和解

仪陇法院把握执行工作特点,在疫情防控期间,有区别的采取执行措施,全面贯彻善意执行理念。

王某和刘某借款纠纷一案,刘某因疫情滞留家中,经承办法官何刚联系沟通得知,刘某因生意亏损债台高筑,又没有其它财产,加之法院将其纳入失信名单,平时生意上的伙伴对其更加疏远,生意更加惨淡,没有能力偿还申请人的债务。但其承诺如果法院解除对他的限高失信,他将努力挣钱,分期偿还申请人债务,再也不躲避执行。何刚法官选择信任刘某,随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促使申请人王某与刘某达成和解协议。为感谢何刚法官做通王某同意法院解除刘某的限高失信,使其疫情结束后更加有利于自己的经营,刘某主动交出法院早已查封的车辆由法院变价处置后抵偿王某的部分债务。

3

微信看样助网拍

仪陇法院创新执行举措,充分利用“智慧执行”“阳光执行”“企业微信”等小程序连线当事人,拓宽与当事人“非接触式沟通”的渠道。

四川某村镇银行与陈某某、余某某等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一案,执行法官廖先龙在将执行标的挂至淘宝网公开拍卖后创新看样方式,通过与部分买受人电话沟通、组织微信视频看样等解决买受人后顾之忧,被执行人房屋被成功拍卖,申请人权益及时有效地得到了维护。

疫情期间,仪陇法院利用微信、邮件等方式送达法律文书56份,收转各类材料42份,视频、短信、电话促成和解案件9件。

4

线上执结零接触

仪陇法院为将人员交叉感染风险降到最低,充分发挥执行指挥中心作用,安排专人运用“总对总”网络查控系统进行网上财产查询、冻结、扣划,并通过微信、电话、短信等方式与被执行人联系,讲法析理,促其主动通过网上银行履行义务。

何某某与杨某某合同纠纷一案,仪陇法院执行指挥中心先是通过“总对总”查控系统查询被执行人财产并依法冻结其银行账户款项3534元。后多次电话联系被执行人杨某某,向其释法明理,在执行干警的不懈努力下,杨某某主动通过转账形式履行完毕该案所有执行款8825元,至此该案顺利执结。

疫情期间,仪陇法院通过“总对总”查控系统查询被执行人财产286次,查控财产756.23万元,扣划125.33万元,促使11件案件顺利执结。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