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2018年底 南充56.9万人脱贫

2019-01-10 08:15:30来源:南充日报编辑:王青山

“只要努力干,就能过上好日子,这话是真理。”1月9日,记者在顺庆区龙桂乡彭家坝村采访时,该村贫困户彭尧斌向记者如此说道。

过去,彭尧斌因家庭贫困,日子过得一穷二白,他的情绪也很低落。驻村工作组干部认为,浇树要浇根,扶贫要扶心。帮扶干部多次到他家中耐心讲道理、摆事实、解心结,鼓励他勇敢面对困难,不向困难低头,靠自己的双手摆脱贫困。在帮扶干部帮助下,2018年,彭尧斌养殖黑山羊3头、猪3头,种植水稻1亩,加上就近务工的收入,当年总收入近2万元。“有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自己再努把力,就能过上好日子。”彭尧斌乐呵呵说,他已摆脱颓废消极的生活状态,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期望。

南部县建兴镇中和井村是典型贫困村,耕地少、贫困人口多,贫困群众对发展产业没信心。驻村工作组组织村干部、群众代表到先进村“取经”,村民们在参观学习后认为,好日子是用双手奋斗出来的,不是等来的。干劲和信心被激发,中和井村村民撸起袖子忙脱贫,齐心协力斩穷根,建起脱贫奔康核桃产业园300亩、脱贫奔康红心柚产业园100亩。

“贫困群众增收难的根结,在于缺知识、缺技能、缺信心、缺斗志,给钱送物见效虽快,但没有贫困主体的参与,增收效果往往会不持续。”中和井村党支部书记何仕光深有感慨地说,思想上的“破冰”、观念的转变,带来的是发展天地宽。

为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给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壮胆,南充坚持干部引领带着干、群众主体自己干、风险兜底鼓励干,注重扶贫更扶志、“输血”更“造血”,在贫困村建立10至30万元的产业发展风险基金,一旦发生种植养殖风险、市场风险,保险公司理赔后,再由风险基金按一定比例补助。在1290个贫困村全覆盖建立农民夜校,开展脱贫政策、文明新风、习惯养成、自力更生、感恩奋进“五项教育”;孝老敬亲、忠厚诚信、勤劳致富、创业自立、庭院洁美“五项评比”,贫困群众自主脱贫、感恩奋进、遵纪守法、不甘落后渐成风尚。推出“强心”举措,按“多劳多奖、少劳少奖”原则,对通过技能培训外出务工或发展种植养殖业致富的,按收入比例给予一定奖励。

“脱贫攻坚是干出来的”“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如今,在南充广袤农村,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依靠勤劳实现脱贫,过上好日子。作为四川脱贫攻坚任务最繁重的市州之一,为了啃下“硬骨头”,南充坚持扶贫与扶志相结合,充分激活了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截止2018年底,全市共退出贫困村1217个、脱贫56.9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0%下降为0.2%,南部、蓬安、仪陇、高坪、嘉陵5个贫困县成功退出,阆中和营山正在全力冲刺脱贫摘帽。(记者 李奎 实习生 林欢)

■相关新闻

致富产业斩穷根 村民脱贫谢党恩

南充新闻网讯(记者 罗虹)“我们送上锦旗,向你们表达全村村民的感激之情。”1月8日中午,顺庆区灯台乡任家祠村村民代表在村干部带领下,走进顺庆区委宣传部,把一面写着“真帮扶关怀备至解民忧情深似海”的锦旗送到帮扶干部手中,感谢他们帮助任家祠村村民实现脱贫。

“这些年来,有党的好政策,有你们的真情帮扶,我们村实现脱贫,村民生活水平也得到提高。”任家祠村村委会主任任思金说,该村在区委宣传部、区城管局等帮扶单位帮扶下,基础设施、致富产业、村居环境、乡风文明等得到全面发展,村容村貌和贫困群众的生活都有很大改善。2018年底,任家祠村成功出列贫困村。

据了解,脱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顺庆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相继安排多个区级部门组成驻村工作队,摸清了任家祠村底子,吃透了村情,找到了“穷根”,制定了有针对性的产业帮扶计划。近年来,通过“三建五改”,该村近200户村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村里新建100余亩晚熟柑橘基地、400余亩川芎中药材种植基地,200余户村民发展起庭院经济,并成立了“灯台人家”电商公司,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问题。帮扶单位打出的扶贫“组合拳”收到良好效果,任家祠村贫困户人均年收入从2016年不到2000元,增长至2018年的4000余元。2018年,任家祠村实现整村出列贫困村,35户贫困户125名贫困群众实现脱贫。

当天,任家祠村村民代表还前往市统计局、顺庆区委组织部、顺庆区城管局、顺庆区扶贫和移民局、顺庆公安分局,送上锦旗表达谢意。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