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引起全国关注 这项工作排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2017-11-08 08:00:57来源:南充日报编辑:王青山

11月1日,国务院扶贫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16年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检查情况。作为全省5个去年摘帽的贫困县之一,南部因人口众多,绝大多数评估指标排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引起广泛关注。连日来,《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扶贫》杂志以及四川电视台等多家中省主流媒体对该县脱贫摘帽成效和经验进行了报道。南部县脱贫攻坚工作在哪些方面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呢?

产业扶贫奠定扎实基础

11月6日,晚秋的清晨,尽管浓雾笼罩着大地,但楠木镇金垭村65岁村民马青然已经来到自家房屋旁边的果园里,给林下100多只跑山鸡喂完食后,又忙着为菜园里的蔬菜浇水施肥。

“真没想到,我都这把年纪了,不仅能够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还能登上《人民日报》,这得感谢党的好政策啊。”得知自己通过辛勤劳动脱贫致富的事迹被《人民日报》报道后,马青然高兴得手舞足蹈。

“是党的好政策和帮扶干部的辛勤付出才让我们有了今天的好日子哟。”与马青然一起被《人民日报》报道的,还有在东坝镇打鼓山村脱贫奔康(柑橘)产业园中打工的村民罗堂秀。

“马青然发展小果园、小养殖,罗堂秀在脱贫奔康产业园打工,这些都是我们通过产业扶贫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帮助他们脱贫致富的一种方式。”该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该县紧紧围绕“发展大产业、建设大园区、带动大扶贫”的工作思路,坚持把发展产业、促进就业作为防止返贫的根本出路,优先将贫困群众纳入特色产业利益链,实现稳定脱贫有支撑;带动贫困群众发展“四小工程”,实现当期脱贫有收入;提升贫困群众就业能力、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2015年以来,该县已建成脆香甜柚、柑橘、食用菌、肉鸡等脱贫奔康产业园236个,覆盖所有贫困村。贫困户通过入股分红、土地流转、就地务工等方式参与发展,并在产业园的带动下发展小庭院18298户、小养殖22788户、小作坊633户、小买卖963户。

“脱贫奔康产业园是长效产业,‘四小工程’是长效产业的重要补充,‘长短结合’才能稳定增收。”南部县委书记张根生在接受采访时说,真扶贫必须做到“村有当家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

该县还通过建立贫困劳动力就业信息平台、强化劳动技能培训、依托驻外商会开展劳务输出、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方式,拓宽贫困家庭的收入渠道。

医疗扶贫提供坚强保障

医疗扶贫不仅是媒体和社会关注的焦点,更是帮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的重要途径。大堰乡纯阳山村村民姚素琼一家便是医疗扶贫的受益者之一。

3年前,身患食道癌的姚素琼不仅要饱受病痛的折磨,还要面对巨额医疗费带来的经济压力。“疾病拖垮了一个家,我一度有了轻生的念头。”姚素琼说,为了治病,她花光了家中所有积蓄,还欠下了数万元债务。

20l4年底,该县精准识别“医疗救助一批”的因病致贫人口5.08万人,占全县贫困人口的47.5%,占比超过全省今年计划脱贫摘帽的5个县因病致贫人口总数的1/3。

“筑牢‘三道防线’、实施‘三大工程’、建立‘三大机制’是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实施医疗扶贫,确保因病致贫群众脱贫不返贫的重要举措。”该县卫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让群众看得起病,该县筑牢基本医疗保险、商业保险和民政救助“三道防线”;为确保群众看得好病,该县实施城乡一体供水、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技术培训和医疗联合“三大工程”;为确保群众看得上病,该县建立了动态筛查、定期巡诊和长效便民“三大机制”。

去年,该县实施贫困群众基本医疗保障,贫困户医保个人缴费部分由县财政全额代缴,县内住院一律“先住院、后付费”,贫困患者个人支付比例控制在10%以内,姚素琼的医疗费支出大幅度减少。如今,她的身体大为好转,精神状态也好了很多。

持续帮扶解除后顾之忧

“贫困村退出了,贫困县摘帽了,但我们的工作并没有因此结束。”11月6日上午,大堰乡纯阳山村第一书记魏小洁走访完贫困户后,又到脱贫奔康(食用菌)产业园了解产业园运行情况。她的工作轨迹和工作状况并没有明显变化。

“无论是贫困村退出,还是贫困县摘帽,都不会改变我们对贫困村和贫困群众的帮扶力度。”该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虽然该县已经摘掉贫困县“帽子”,但脱贫攻坚的各项工作仍然会继续开展,对脱贫攻坚的考核力度也不会减弱。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整体脱贫才是底线。”今后,该县将坚持扶持对象、帮扶力量、帮扶政策、帮扶措施、帮扶责任“五个不变”,保证脱贫户稳定脱贫不返贫;坚持“三个持续”,持续壮大增收产业,持续加大资金投入,持续改善生产条件,保证未脱贫户如期脱贫不落下。(李果 王林均)

(原标题:绝大多数评估指标排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