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四川发现 | 百老汇连演42天,南充杂技重回“黄金时代”

www.scol.com.cn  (2018-04-24 16:56:23)  来源:封面新闻  
编辑:王青山  

精彩杂技。

南充杂技团百老汇合影。

杂技学员练功时照片。

南充杂技团经典老剧照。

杂技学员上文化课。

上下绳柱如猿猱,翻转身躯如败叶;一胸能胜五人之架叠,一跃可及数丈之高楼。

杂技,作为传统表演艺术之一,萌芽于新石器时代,起源于上古时代,繁盛于唐宋,在中国已有超过2000年历史。

而南充杂技,依靠纯正的艺术发源和百年艺术传承,正绽放出独特异彩。通过不断吸收西方杂技表演风格,南充杂技已成为国内少数能占领外宾专场的地方杂技院团。18年间不断拓展海外市场,先后在菲律宾、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墨西哥、法国、比利时、希腊进行多场演出。

美国百老汇,世界戏剧艺术永恒魅力的象征。而南充杂技团能在百老汇连演42天,这代表着怎样的文化自信?

1 西汉王朝 两场盛大国家演出

杂技起源于劳动生产相搏的“角抵”,上古时的蚩尤民族头上长着角,耳旁长着剑戟,他们在与黄帝打仗时,就以头上之角抵人,对方很难防御。“以角抵人”,类似现在摔跤、拳斗的角力,通过非常简单的人体相搏来分出胜负输赢。

秦汉时期,角抵盛行,“秦并天下,罢讲武礼,为角抵。”角抵百戏真正的兴盛,出现于西汉武帝时期,当时专门设立了统管宫廷演出的机构——乐府。2100多年前,西汉王朝两场盛大的国家演出,都是“角抵”唱主角。

汉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春,“作角抵戏,三百里内皆观”(《汉书·武帝本纪》)。在武帝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夏,“京师民观角抵于上林平乐馆”,招待来京师的“四夷”客人,作“巴俞、都卢、海中、砀极、漫衍、鱼龙、角抵之戏”(《汉书·西域传》)。“角抵”,表演“两两相当,角力、角伎、艺、射、御”等先秦时的古老杂技,向“四夷”客人显示汉西王朝的强大和四海太平。

唐代,杂技和诗歌一样,门类繁多,蔚为壮观。

投壶,贵族士大夫宴飨时的一种带有比赛性质的游戏,把没有箭头的箭投到壶中。李商隐在《寄远》中道:“姮娥捣药无时已,玉女投壶未肯休。何日桑田俱变了,不教伊水向东流。”今天的投镖、飞刀及八步之外打灭香火头这些节目,还可以看到投壶的影子。

陆龟蒙《杂技》诗:“拜象驯犀角抵豪,星丸霜剑出花高,六宫争近乘舆望,珠翠三千拥赭袍。”动物戏表演盛况空前,马戏,驯鸡、斗鸡,驯象、狮子舞等。

还有一种舶来品胡旋舞,就是今天杂技“踏球”,由乌兹别克斯坦一带传入中国,几百演者踏在直径二尺的大木球上,在滚动中作疾风般的旋转舞蹈,纵横腾踏自如,变化队形,时而扬翻旋舞,时而迂回婉转。白居易《胡旋女》中写道:“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飖转蓬舞。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

宋以后,崇文抑武,杂技不再是皇宫的主流表演,大批艺人开始在民间表演谋生,各种杂技班应运而生。

时间滑落到19世纪初,全国形成三大杂技中心,江苏盐城、河北吴桥、山东聊城。三地杂技都以独特的民族风格和精湛的艺术技巧享誉中外。在江苏盐城,一朱姓家族创建杂技“双凤马戏班”,也叫“朱家班”。历经抗日战争等特殊时期,“盐城双凤马戏班”迁徙至湖北武汉、四川武胜县,1960年,与刚刚兴起的南充本地杂技班子融合,吸收川北杂技的精华,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形成享誉全国的南充杂技。

2 走乡串镇 随百姓口味变换节目

赵智敏,南充杂技团团长,“朱家班”第五代传人,国家一级演员。生在杂技世家,6岁就开始练杂技。随着年龄、体型的增长,从最初的“尖子”,人塔最上面的那个人,练到“底座”,和几代杂技人一起,引领南充杂技走向一个又一个辉煌。

赵智敏的外公朱锦堂,是盐城杂技名家“朱家班”创始人,外婆谷长英是盐城知名杂技演员。赵智敏的父亲赵保中、母亲朱林红都是著名的杂技演员。两位大师都75岁了,演了一辈子杂技,如今休闲在家,微信玩得溜溜顺,碰上好的杂技视频,都会传给儿子。赵智敏的妻子刘燕,也是国内杂技名角,国家二级演员,夫妻俩合力表演的《双人顶碗》获墨西哥民族艺术节金奖。

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是生活的镜子。”

要让杂技在纷繁的物质时代存活并发扬光大,极其不易。

杂技演员走乡串镇,租一辆黄河大卡车,杂技道具和钢丝床、生活用品,一并装在卡车上,床在道具上,人睡在床上,20多名演员就这样人货混装。回忆起那些艰苦的岁月,赵智敏有些后怕,“人货混装都是晚上出发,很多山路,要是有什么意外,南充杂技就完了!”团里有两个演员字写得不错,每到一地,就主动写海报,演员们就到人多的地方去张贴。帐篷一搭,锣鼓一敲,杂技表演开始了。

为了提高杂技上座率,南充杂技团不断推陈出新,上世纪80年代初,气功火爆的时候,组建了“气功队”。表演“汽车过身”、“铁板打石”等惊险刺激的节目,这些节目有一定危险,但观众喜欢。气功队的“斗牛”惊险刺激。蓝天为幕布,黄土地为擂台,战鼓声声,“斗牛”开场了。演员从老乡家里牵来一头水牛,硬生生把水牛扳倒。从保存的照片来看,惊险程度完全不亚于现在的西班牙斗牛。

气功热后,杂技团又组建了“飞车队”,在6-8米高、直径5米的网状铁桶里,演员们骑摩托车表演“飞车走壁”。桶是漏网状的,观众在桶外观看,赢得许多观众。

3 技人尴尬 每月生活费都不敢收

通向荣誉的路上并不铺满鲜花。辉煌背后,是南充杂技人的尴尬和无奈。

“等你学成杂技,开启艺术人生,我带你走遍全世界!”这是赵智敏的微信签名,也是他的杂技招生广告。“现在真的不好招学员,很多家长认为练杂技太苦;还有的家长认为杂技就是杂耍,上不得台面。”

杂技要练得早,学员一般都是8-13岁入团学习,至少要练六七年基本功。一个简单的动作起码要练上千遍,一练就是好几年。新学员至少得苦练五六年,才能上台表演。

管吃管住,团里现在招了20多名学员,主要是练习杂技,也要学习文化课。团带班,师徒传,经年累月,带出来的演员和杂技团结下深厚的情感,这样才留得住人。

遇上文化“三下乡”时,赵智敏和他的团队总会有一个特别的任务,那就是招收学员。团里现有20多名演员,都是南充和周边城市过来的。赵智敏和伙伴们商量,“能不能每月收500元生活费?”想过又放弃了,担心更不好招收学员了。

排练场狭窄,一栋老式住宿楼的底楼,有250平方米的练功房,要堆放道具,演员们就在狭窄的空地操练,高空节目根本没法排练。采访时,赵智敏在练功房,3个小姑娘正在练《蹬技》,两人仰在地上,一个姑娘脚上顶着一名女子,空翻两圈后,扔给另一个同样仰在地上的姑娘,她用脚接住。教练在旁边不断喊用力、调整姿势。

演员们在外驻场演出时,演练结合,利用演出空隙来排练。在上海白玉兰剧场、兰心大戏院驻院演出时,他们就创排《双人绸吊》、《集体车技》等高空、大型节目。这些节目因场地受限,在南充根本没法排练。

说来也巧,南充城郊都京镇,正在打造中国丝绸第一镇,双方一拍即合,把丝绸融入杂技。南充杂技团荣获四川省第七届巴蜀文艺奖杂技比赛银奖的作品《双人绸吊》就是以丝绸作为道具的高空表演,《起航》中的“海浪”也使用的是丝绸,正好利用丝绸厂工人俱乐部打造杂技剧院,可容纳1000名观众,舞台巨大,适合排练高空杂技。

4 闯荡海外 美国百老汇连演42天

凭借柔术、杂耍、魔术等杂技表演,20世纪六七十年代,南充杂技享有“川老三”美誉,实力仅次于成都、重庆。

1985年,南充杂技开始闯市场,第一场演出地点选在武汉市中心民众乐园,随后在湖北多个城市巡回演出。1989年,南充杂技首次走出国门,赴菲律宾演出。

20世纪90年代,南充杂技先后扎根上海、北京,驻场演出10多年,2015年入驻广州长隆欢乐世界,成为省内首支同时在“北上广”驻场演出的地方杂技团。

21世纪初,南充杂技频频走出国门。让赵智敏最为激动的还是美国百老汇演出。百老汇,原意为“宽街”,指纽约市以巴特里公园为起点,由南向北纵贯曼哈顿岛,全长25公里的一条长街。全盛时期,这里有80多家剧院,成为世界戏剧艺术永恒魅力的象征和代表。

2002年,受美国环球娱乐有限公司邀请,南充杂技团19名演员驻扎百老汇新胜利剧场,表演中国杂技。演出结束,很多老华侨拉着杂技演员的手,无语泪先流,看到这么美的杂技,勾起了久违的乡情记忆,戏迷们排队请学员签名。

42天的百老汇演出结束,他们开始了全美巡演:团体女子杂技节目《转碟》,演员们“头上单手倒立”,一名杂技演员以另一名杂技演员头部为支撑点,单手倒立其上,两人手持铁签不断旋转碗碟;《钻台圈》,6个大型铁圈堆叠在舞台之上,8名演员依次完成对6个铁圈的穿越。圈越高,难度越大,越扣人心弦;柔术类杂技表演《莲》,7名女演员以叠罗汉的形式将1名演员推送至高点进行柔术展示。巨大莲花座上,小演员们不急不慢,以肚皮作为支点将12岁的小姑娘推举至高处,小姑娘空手倒立,台下掌声雷动。

南充杂技团多次出国演出,已将这种独特的文化传播到菲律宾、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墨西哥、法国、比利时、希腊等多个国家。如今,赵智敏正在全国范围招聘高水平的杂技教练,为南充杂技编排新节目,培养新演员。“杂技永远不会消亡,但我们也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赵智敏说。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苏定伟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