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2017年嘉陵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0.7亿元

www.scol.com.cn  (2018-02-11 08:21:50)  来源:南充日报  
编辑:王青山  

吉利南充新能源商用车研发生产项目投产、北汽银翔开工建设;南充创业小镇一期引来企业纷纷入驻,二期加快建设;各大企业通过技改扩能,发展后劲强劲……2017年,嘉陵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0.7亿元,同比增长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8亿元,同比增长23.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8.7亿元,同比增长18.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5亿元,同比增长13.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821元、10646元,同比分别增长8.8%和10.2%。

去年以来,嘉陵区紧紧围绕南充建设“成渝第二城”的战略目标,改革创新、招大引强,实体经济发展实现历史性突破。

吉利、银翔“双擎”驱动 产业集聚发展

“嘉陵大力发展汽车汽配产业。目前已成功引进投资120亿元的银翔项目和投资68亿元的吉利二期项目。汽车汽配产业已成为嘉陵最响亮的名片。”日前召开的嘉陵区委六届六次全会总结了过去一年该区汽车汽配产业的发展成果,并进一步坚定了“大力发展以汽车汽配为代表的现代制造业”的产业发展之路。

到1月底,投资70亿元的吉利南充新能源商用车研发生产一期项目已销售整车6300台,实现营收14亿元。今年,该项目还将乘势而上,计划全年销售整车2.3万台,营业收入达到60亿元。

在吉利一期项目顺利推进的同时,2017年6月,吉利新能源商用车二期项目落户嘉陵。该项目计划投资68亿元,建设年产1万台清洁能源客车和50万台新能源商用车动力总成生产基地。项目全面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300亿元。

2月8日,记者来到吉利二期项目场平施工现场,见到现场一派繁忙。“3月底可完成场平施工。”吉利二期项目土石方场平工程项目经理周其垒说。

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同样体现在落户嘉陵的重庆银翔项目上。该项目从洽谈到签约,历时不到3个月。整个项目计划投资120亿元,建设占地3000亩的整车制造、汽车核心零部件生产基地及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中心。全面达产后,将形成年产8万辆新能源商用汽车、10万台发动机、20万套汽车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和制造基地,为嘉陵培育“千亿汽车汽配产业集群”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在吉利、银翔的‘双擎’驱动下,汽车汽配产业沿链集聚发展,形成了商用车、乘用车及研究院、配套产业齐头并进的格局,领跑南充‘五大千亿产业集群’。”嘉陵区区长史燚说。

“双创”示范 科技成果落地孵化

要打破传统工商业模式、发展实体经济,必须依靠科技人才创新创造,实现科技成果落地孵化。在这样的背景下,2014年底,南充创业小镇在嘉陵区工业集中区里应运而生。

在荒野上建起一座创业小镇,并不是嘉陵区委、区政府随性而为。此前,区委、区政府先后组织多支团队远赴北京、上海、杭州、成都等地学习考察,在充分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并结合嘉陵实际后,投资2亿元、以“创业成就梦想,创新改变未来”为主题的创业小镇拔地而起。

“为建设创业小镇,我们制定了时间表、作战图和任务书,提出1年建造、100天装修的目标。”嘉陵区工业集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道,为此,管委会专门为创业小镇量身定做了“三个一”工作方法,即每天到一次工地现场,每天与企业进行一次沟通,第一时间回应入驻企业提出的要求。

2月7日,记者再次踏进南充创业小镇,感觉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创新创造的激情。这座占地133.4亩的“小镇”,由大学生创业村、互联网电商村、科技成果转化村、归雁创业村、创客公寓村5个“村”组成,创客银行、创客医院、创客超市、创客食堂等配套设施应有尽有,机器人、3D打印机等高科技设备正在不停地产生效益和成果。

“仅用了1年时间,小镇主体工程便完工了。”嘉陵区工业集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每个“村”的主导产业和功能都有所不同,比如创客公寓村是“小镇”的配套设施,为创客提供几乎全免费的住宿;大学生创业村是针对有梦想、想创业又缺资金、缺平台的大学生,创业村将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创业条件。记者在南充创业小镇科技成果转换村看到,三维技术展示体验馆、未来工厂、3D打印技术大讲堂、3D打印机生产车间已建成投产,南充清软海芯科技有限公司的员工正在紧张工作,将一件件零部件进行系统合成,完成3D打印机的制造。

“政府、企业和高校紧密合作,把三维技术、人才等各方面资源归总到南充,创造中国三维技术领域的‘南充现象’。”对于落户南充创业小镇的3D打印项目,嘉陵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专业的事要交给专业的人做,该区以购买服务和招商的方式从社会引进专业的创业服务机构,负责南充创业小镇的日常运营。这其中,清华大学软件学院与南充市政府达成战略合作,在南充创业小镇建起了中国西部三维技术研究院,共同打造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孵化器及科技成果转化园区,是南充创业小镇实现多维度发展的一大标志。

截至目前,南充创业小镇先后迎来74户企业入驻发展,吸引各类人才851人,其中,博士55人、硕士63人、本科301人。3D打印、生物医药、智能穿戴等一批科技成果实现转化孵化。

技改扩能 壮大实体经济

2017年5月30日,端午节假期的最后一天,位于嘉陵区的中国绸都丝绸博物馆又迎来了6个旅游观光团。据统计,光端午节小长假期间,该博物馆就接待来自重庆、成都、绵阳、遂宁、西安等地的游客上万人次。

“第一次这么近距离观看龙袍、凤袍,真是稀奇。”当天上午10时35分,成都游客杨思媛在博物馆内隔着橱窗玻璃连连称赞。当看到博物馆内的织绸女工在仿古丝绸织机上“再现”织造壮锦、蜀锦、宋锦、云锦的过程时,杨思媛不禁佩服起古人的智慧。而大型束综蜀锦花楼提花织机、踏缫丝车、缂丝机、云锦提花织机更是令她目不转睛。游兴正浓的她拉着同伴现场操作起纺织设备,体验了一把纺织乐趣。

建丝绸博物馆,依格尔公司董事长张和才信心满满:“工业旅游在发达国家发展如火如荼。南充丝绸历史文化厚重,项目有基础有前景。”张和才为此跑到法国里昂丝绸博物馆参观学习,又沿着古丝绸之路自驾5000多公里,一趟走下来,成了名副其实的丝绸史专家。2013年,投资上千万元的丝绸博物馆破土动工,张和才一边监督工程进度,一边请来专家为员工“恶补”丝绸文化和历史、营销、旅游等方面的课程。建博物馆搞工业旅游,算是找对了路子。2015年3月开馆至今,博物馆平均每年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00余万元。

“让我回车间,我可不愿意。”当了10余年车间主任的董玉华如今管理着博物馆商场的日常事务。“博物馆仅解说员就有10余名,4人熟练掌握英语,每月工资加奖金就有五六千元。”

以南充丝绸博物馆为样本,依格尔又分别在西安、都江堰建成面积近4000平方米的丝绸博物馆。今年5月,该公司投资2000万元建设的九寨沟唐藩古道丝绸文化馆投入运行。“企业要做大,须挖尽潜力,工业旅游就是‘卖点’之一。”张和才说。

依格尔抢抓机遇,结合自身实际发展工业旅游,是嘉陵区工业企业改革创新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目前,嘉陵区出台《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将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平台,促进食品药品、丝纺服装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全区规上工业企业达到88户,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2%。不断做强产业的同时,该区的实体经济实现强势突破。(嘉陵记者站 杜小春 记者 杜杰)

(原标题:改革创新招大引强 做大实体经济“压舱石”)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