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火了!通过7种文字展示 海内外记住了阆中

http://www.scol.com.cn  (2017-09-13 08:34:08)  来源:南充日报  
编辑:王青山  

图片新华社“千里走兰渝”行进式大型采访活动记者在了解阆中厚重的历史文化。 本报记者 陈村铭 摄

●本报记者 易立权

在兰渝铁路全线通车进入倒计时之际,9月12日,新华社“千里走兰渝”行进式大型采访活动走进阆中,来自新华社四川分社、重庆分社、甘肃分社的30余名记者,聚焦古城旅游、古城美食、红色文化、兰渝铁路建设、历史名人、脱贫攻坚等六条主线进行实地采访。新华社四川分社党组书记、社长惠小勇,南充市委宣传部、阆中市委有关负责人参加了采访前的座谈会。

全方位报道 30名记者深入阆中城乡

承载着沿线千万人民百年梦想与期盼的兰渝铁路,是“渝新欧”国际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渝黔铁路、贵广铁路相连接,构成兰州至广州的南北快速铁路大动脉,是西部地区连接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重要通道,也是连接我国西北与西南的最便捷铁路通道,为重庆、四川、甘肃等西部省市区域经济发展、内陆开放建设带来历史性机遇。该铁路于2008年9月开工建设,全线预计2017年10月底开通,历时9年建设。2015年12月26日,兰渝铁路(川渝段)通车后,阆中正式告别‘无铁路’时代。随着交通环境的改善,古城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座谈会上,参会记者观看了阆中形象宣传片。阆中市委常委任玉祥介绍了阆中发展的基本情况,并对新华社记者的采访表示欢迎。阆中相关部门围绕记者采访的话题进行了重点介绍。

新华社四川分社社长惠小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新华社非常重视这次报道,这次动用了四川、甘肃、重庆三个分社的文字、摄影、电视、全媒体记者30余人开展区域协作调研。其视频和文稿将通过七种文字向海内外各条专线、各类媒体报道。惠小勇说,阆中是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人文底蕴非常深厚,红色文化资源也非常丰富,脱贫攻坚也取得很大成绩,都成为新华社“千里走兰渝”的报道重点。参加调研采访的记者还会进一步挖掘阆中旅游资源,包括沿线的美食美景,新华社新媒体还将以现场直播的方式向海内外的受众展示宣传。

根据安排,30名记者分成4个采访组深入阆中城乡进行全方位采访。充分展示阆中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和魅力,反映兰渝铁路建成通车后给阆中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新变化新成效。

古城保护开发 阆中大有文章可做

“城中飞阁连危亭,处处轩窗临锦屏,涉江亲到锦屏上,却望城郭如丹青。”陆游一首《游锦屏山谒少陵祠堂》,对宋时的阆中城貌作了最简洁的诗意勾描。这座古城从公元前314年置县开始,至今已有2000多年建制的历史。作为一座极少迁址的古城,阆中古城背靠蟠龙山,前为锦屏山,东有大象山,西为西山,四象环绕。大小蟠龙山舒缓而下,似龙头低垂呵护着阆中,锦屏山峰峦起伏跌宕,像一只大鸟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东面的梁山随江水走势曲曲折折,仿佛一条青龙,西面的玉台山尽管山势雄伟,但景色温润秀丽。如今,这里中外游客络绎不绝,足见千年古城的无限魅力。

登高望远,阆中古城景色尽收眼底,新华社记者纷纷拿出相机拍摄,他们认为阆中集山之雄壮与水之秀美于一体,钟万千灵秀于一身,实在不可多得。

漫步古城,步入汉桓侯祠。其布局严谨,构造别致,既有雄伟壮观的气势,又幽雅精美,是一处重要的三国文化遗迹,游客络绎不绝。现存祠庙为明清重建的一组四合庭院式的建筑物。由大门、敌万楼、牌坊、大殿、后殿、厢房和墓冢等组成,占地30余亩。

移步易景,新华社记者来到古城内学道街的四川贡院,其现存有卷棚式廊道,纵横共长50多米,廊道两旁的木栏上带有飞仙椅。左右有两排考室,各室相隔,饰以雕花。至今保护较好,是全国仅存的两处考棚之一。

当天晚上,新华社记者还前往南津关观看实景演出。移动的舞台,流动的观众,梦幻的场景,以一步一景一歌舞的表演形式,将阆中千年民俗民风展现得淋漓尽致。

一路走来,新华社记者边看边拍,并通过各种渠道将阆中的所见所感第一时间进行报道。兰渝铁路即将全线贯通,这将为阆中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机遇。古城该如何更好开发,才能焕发更大的魅力引发了新华社记者的思考:阆中有丰富且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但资源不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不将其唤醒,就失去了活力。在这方面,阆中已经有很大的变化,经过整体打造,设施越来越完善,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在如何留住游客,增加景点的趣味性方面,南津关的实景演出已经成为阆中的招牌之一,但他们认为阆中还可以走得更远。

作为国内四大古城之一,阆中并没有将古城的原住民全部迁移,他们仍在古城里居住和生活,这种原汁原味的味道是其他地方没有的,游客一路走来,不仅仅是看看古城的建筑,他们更希望能体验这种生活方式。古城古院落,泡一壶茶,约三五好友或坐而论道,或干脆闻着桂花香,要一壶桂花酒自斟自饮,也怡然自得。新华社记者认为,这种不喧嚣、慢节奏的生活相对于其他商业开发过度的古城来说,也是阆中难得的资源,如何在慢文化上做足功课,阆中也可以思考一下。

阆中古城,漫漫江水环绕,如何把亲水文化做好,阆中也大有潜力可挖。新华社记者认为,阆中可参考外地水上项目开发经验,根据古城自身的特点,适当开发水上娱乐项目,让游客们在游玩古城之后,还可以在水上乐园过把瘾,增加体验性和参与度。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