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编剧本 做戏服 阆中夫妻艺人唱老观灯戏20年

http://www.scol.com.cn  (2017-06-23 08:23:39)  来源:南充日报  
编辑:王青山  

阆中市老观镇素来被称为“灯戏窝子”,在这片远离城市的宁静土地上,灯戏是老百姓对淳朴生活发出的最美声音。日前,阆中市文化馆采风团再次来到老观镇,和当地的灯戏艺人面对面交流,在这些为数不多的灯戏艺人中,有一对69岁的夫妻唱灯戏已经20年,他们就是冯永宪和董雪英,两人不仅唱灯戏,还创作剧本,亲自动手做戏服。

一 一对夫妻 两个灯戏艺人

日前,阆中市文化馆采风团来到老观镇搜集老观灯戏剧本、曲牌时,灯戏艺人董雪英从包里拿出一本泛黄的作业本,本子上工工整整地誊抄着灯戏剧本。董雪英一边翻着本子一边告诉采风团成员,“这是以前的灯戏老艺人留下来的,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了。”应采风团要求,董雪英张口就唱起了灯戏,没有配乐,没有道具,没有戏服,只凭着一把嗓子,她依然将老观灯戏的淳朴、幽默展现了出来。董雪英唱着灯戏,丈夫冯永宪就坐在一旁,偶尔轻声附和。一曲唱毕,冯永宪拿出几块竹板,现场表演了金钱板。

多才多艺的夫妻俩,其实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冯永宪和董雪英是老观镇龙坪片区人,冯永宪的父亲是一名灯戏艺人,在父亲的熏陶下,他从小就喜欢看灯戏,自己也跟着学灯戏,后来因为生计,冯永宪当了裁缝,即使如此,他也没有丢下挚爱的灯戏艺术。

董雪英唱灯戏则完全是因为兴趣。“我从小就看灯戏,觉得好看又有趣。”董雪英告诉记者,她原本想跟着灯戏艺人学戏,但是被父亲制止了,直到她嫁给冯永宪,才有机会学唱灯戏。后来,因为抚养子女、忙农活,夫妻俩只得将灯戏当作爱好,直到快50岁时,村里成立了老人协会,操劳半辈子的夫妻两人加入协会,逢年过节才有机会一起在村里演灯戏。

二 取材生活 夫妻俩创作剧本

灯戏大都来自老百姓的生活,语言朴实生动,表演诙谐幽默。在老人协会里,董雪英除了演流传下来的老剧本,她还创作了一台新戏《妻劝夫》。《妻劝夫》中的人物为冯老二和妻子刘氏,主要讲述冯老二好吃懒做,妻子刘氏在一次冯老二晚归后哭诉他的不是,最终冯老二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夫妻俩和好如初,共同为小家庭努力奋斗的故事。

董雪英告诉记者,《妻劝夫》源于山村乡亲的日常生活。原来,一位村民不操心家里的事,地里的庄稼、家里的鸡鸭猪都丢给妻子一个人照看,两人经常吵架。“有天晚上我躺在床上想起这件事情,就想编成剧本。”董雪英告诉记者,于是她把男主人公取名为冯老二,创作了《妻劝夫》剧本。

“唉,我提起我的丈夫冯老二,将把庄稼一做上,家务事他啥都不管……”董雪英即兴唱了一段《妻劝夫》。最终经过夫妻俩的一番交谈,冯老二“说改变就改变,从今以后在家养猪养鸡养蚕,共同建设新家园。”

“冯永宪见这个剧本接地气,而且很有教育意义,他也帮着我写剧本。”经过夫妻俩的共同努力,《妻劝夫》剧本进一步完善。

“乡亲们很喜欢这个剧本。”董雪英高兴地告诉记者,乡亲们特别喜欢生活味十足的灯戏。

三 自己动手 大红铺盖变戏服

董雪英所在的龙坪老人协会,每年春节都有一场灯戏演出。协会不多的会费大多用来购买道具、化妆品等,为了开源节流,当了50年裁缝的冯永宪主动提出为协会做演出服。

“以前不会做戏服,我就从电视上学,然后照着样式裁剪。”冯永宪告诉记者,十多年前的一天,阆中市川剧团来到龙坪演出,他专门跑到后台,看戏服样式,研究老生和小生的衣服有哪些不同?帽子有什么区别?看了一遍后,冯永宪心里就有了底。“做戏服也不难,只要知道了衣服样式就可以做出来。”冯永宪告诉记者,他做出来的戏服,上舞台演出时,观众都觉得很漂亮。

冯永宪还为妻子做过一件特别的戏服。“那时候家里有一床红绸子的铺盖面子,她要演《女驸马》,我就用这个铺盖面子给她做了一身衣服。”冯永宪告诉记者,这套衣服适合女旦穿,虽然这套衣服董雪英自己很喜欢,但只要演出需要,她都会大方拿出来给其他演员穿。

现在,夫妻俩把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条,没事就唱上几句灯戏,逢年过节跟着老年协会一起演出,日子过得很舒心。(记者 罗琴)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