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西充精准扶贫:示范引领 因地制宜 创新机制

http://www.scol.com.cn  (2016-01-07 15:39:20)  来源:四川在线-南充频道  
编辑:王青山李霞  

四川在线南充频道讯 (赵威 记者 李霞)经过精准识别,西充现有贫困户2.476万户、5.01万贫困人口、97个重点贫困村,贫困率达9.63%,脱贫任重道远。

脱贫的根本目的就是培育切实有效的产业,拓宽群众的收入渠道,增加群众的收入。随着近百名第一书记的驻村,许多产业培育在贫困村多点开花,该县的精准扶贫工作成效凸显。

示范引领 加快产业拓展

12月5日,在西充县仙林镇维莫湾村,记者看到许多村民开荒种树,一片忙碌。3社的何仕彪告诉记者,去年他只种了1亩,今年初仅卖树叶就赚了1000多元。

据了解,多年来,西充县仙林镇的农业模式,一直以种养殖业为主,这种传统农业使农民收入低,增收比较困难,导致农村里大部分年轻人都外出务工,剩下的主要劳动力大多是五六十岁的老人。

2013年,该镇黄楝坪村的企业家张涛春节回到家乡调研后,根据西充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他决定在家乡种植珍稀苗木银杏。“一方面,利用银杏叶,可以提取其中蕴含的黄酮来炼制入药;另一方面,枯黄的银杏叶还可用来制作枕头。”张涛介绍,此外,银杏树木材是高档家具和建筑装修用材,银杏枝可制作高档盆景出售。银杏良好的园林价值和生态价值,将促进当地的旅游业的大力发展,带动当地农民共同致富。

而作为该镇贫困村,维莫湾村却很少人愿意种。“他们总怕树叶卖不到钱,种出的树没人要。”仙林镇办公室副主任、驻该村第一书记廖雪梅介绍,今年7月上任后,她随即召开村委会引导贫困户群众改变“等靠要”的思想,加大种植银杏优势的宣传和讲解,让群众知道种植的好处。

重要转机在今年7月24日,该镇在黄楝坪村举办了首届银杏采摘节。廖雪梅急忙租车将家里的群众免费送到现场观摩,看着那里的种植大户数着钞票,他们心里开始着急了。

“这个银杏,据说每亩可栽种3000株,仅仅是出售的银杏叶,第一年一亩可收入1300-1500元,第二年一亩可收入2000元,将来还可卖树再挣一笔大钱。这比种粮食划算多了。”该村11社村民何仕彪扳着手指给记者算账说,根据公司+农户的经营规则,公司还免费给农户提供种苗。

说干就干,今年11月,该村11社何仕彪和何小波开荒种了88亩,5社的何开正开荒种了30亩,维莫湾村一下共种植银杏近300亩。

为开发绿色宝藏,提振经济。2014年,仙林镇提出了“育—造—研三位一体,林—工—贸综合开发”的发展方略,政府因地制宜,制定了以家庭农场为主,发展合作社,同公司签约的模式来种植银杏,以大户带动小户,先富带动后富的发展思路来整体拉动仙林镇经济发展。

因地制宜 壮大特色产业

西充县槐树镇属典型的农业大镇,几乎家家户户都养有鸡、鸭、鹅等小家禽的习惯。如今该镇更有“川东北小家禽之乡”、“有机禽蛋之乡”的美誉,“槐树土鸡蛋”畅销全国,深受喜爱,名扬千里。

而该镇的观音坝村距离该镇场镇5.4公里,由于基础设施薄弱,无特色优势产业,农户家庭收入来源较少,致使该村人均收入较为底下,属于重点贫困村。

“经过深入调研,我们发现该村虽然也养小家禽,但是规模太小、档次太低。”今年8月上任该村第一书记、该县纪委执法效能室干部杜淼鹏介绍,产业发展要对路,经和委局领导商议决定,因地制宜,充分发挥群众有养殖小家禽的经验基础,在该村扩大养殖规模,提高养殖档次。

今年9月,5000余只脱瘟鸡苗免费发放到该村贫困户手中。近日,记者和杜淼鹏走进了该村2社养殖大户赵德成家中,只见数百只成鸡散养在后山上,活蹦乱跳,甚是喜人。

“我们已经和槐树镇的合作社联系好了,他们只管养,合作社包销。”杜淼鹏介绍,这批鸡马上就要上市了,按照每只鸡30元纯利润计算,赵德成这批鸡将增收近万元。

“原来,他们爱养肉鸡,虽然养殖周期短,但是价格低。”杜淼鹏介绍,现在,在他的建议下,村民们开始饲养土鸡,而且不喂饲料,虽然养殖周期长一点,但是,经济效益会更好。

为了增加收入,经过考察,杜淼鹏决定将村民的养殖区整治出来,种上“春见”、“清见”等优质柑橘品种,发展经济果品,丰富产业结构。

“这样以来,我们就实现了林上采果,林下养鸡;林为鸡遮阴,鸡为林除草,鸡粪养树的循环种养殖模式。”杜淼鹏介绍,这一模式得到了绝大多数养殖户的欢迎。

此外,在杜淼鹏的推介下,引进禾林公司在该村2、5、6社流转土地发展种养殖,引进泰森公司在该村建立优质水稻种植基地300余亩,既解决了土地撂荒,又增加了群众的收入。

机制为先 创新经营管理

在产业发展的同时,如何有效保障群众的利益是大家最为关心的话题。西充在扶贫开发中,充分发挥群众的智慧,创造性的编制了许多机制,创新了经营管理,切实维护了群众的利益。

太平镇转山河村距西充县城8公里,西古公路贯穿全村,与南广高速西充北出口接邻。全村现有贫困户20户38人。

“群众的利益就是最大的利益,必须得到保障。”该镇党委书记黄俊强介绍,在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中,镇党委、政府和该村群众一起积极探索了“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方式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建立了以资源众筹、机制众建、利益众享的“三众”产业脱贫模式,既有效推动了农村产业发展,又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首先是坚持资源众筹,破解资金瓶颈。据了解,按照“入股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通过召开坝坝会、组织群众代表外出参观考察等方式,积极引导发动群众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加入土地股份合作社。黄俊强说,同时,通过积极发动群众筹资筹劳、群众资金入社、整合村级公共资源、积极争取农牧、国土等资金项目支持、政府政策性补助等多种方式,有效解决了合作社运行初期资金困难的问题。

其次,坚持机制众建,创新经营管理。“我们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不断创新经营管理模式。”黄俊强介绍说,通过召开群众大会,讨论通过了合作社章程,选举产生了理事会、监事会和财务总监。今年已种植有机水稻500亩、香桃350亩、油菜200亩、二荆条辣椒300亩。合作社采取独立自主经营模式,统一注册了“转山河”商标,开通了农村电商驿站,统一对接市场。

最后就是坚持利益众享,促进群众增收。黄俊强介绍,“合作社坚持以群众利益最大化为宗旨,充分保障了群众利益。”他说,群众可获得保底分成、务工收入、年底分红三项受益。年终合作社按2:3:5分配红利,即20%作为风险基金(用于防范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风险),30%作为发展资金(用于生产发展、基础设施、日常运转等),其余50%的盈利按股全部分配给群众。

另外,该县槐树镇以全县实施产业扶贫工作为契机,发挥小家禽资源优势,镇党委、群众和合作社创新编制了“政府带大户、大户带小户,一社联百人、一会联十村”的“两带两联”发展模式,推动形成了十村规模连片发展的小家禽产业发展格局。截至目前,全镇流转山林面积2万余亩,年出栏小家禽100余万只,创建“槐树禽蛋”等全省著名商标,实现经济效益5000余万元。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