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嘉陵蛴蟆节 8万人送灯祈福

http://www.scol.com.cn  (2017-02-13 08:06:33)  来源:南充晚报  
编辑:王青山  

2月10日农历十四, 四面八方的宾客齐聚嘉陵区三会镇, 参加嘉陵区第六届蛴蟆节。当晚,数万人举起“蛴蟆灯”,唱着当地民谣,沿着场镇的街道,浩浩荡荡向前进发,以这种特殊的方式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平安健康。

为蛴蟆节表演十余年

当天下午3时许,距离“蛴蟆节”送灯仪式开始还有3个多小时,但三会场镇上已是人山人海。当地村民穿着喜庆的表演服,在人群中表演舞龙、 耍狮、 踩高跷等民俗节目。街道这头,一条彩龙时而上下腾飞,时而直身前冲, 时而俯身倾听, 时而仰头望月;街道那头,来了三头狮子,在一个踩着高跷的罗汉的逗耍下,它们有的抖毛、伸懒腰,有的长啸、奔跑,有的还打滚、争绣球。

舞龙队伍中, 年纪最大的何成仁已是74岁高龄,老人家为蛴蟆节义务表演了十余年。“从我记事起, 我们这里每年都会过蛴蟆节,热闹得很!”何成仁笑着说道。

镇政府门口的街道上, 放着一盏高约2米、长约4米的巨大蛴蟆。它瞪着两只大眼睛、鼓着腮帮,张着血盆大口,格外引人注目,不少游客都争相与它合影。“我在《南充晚报》上看到三会镇有一个巨型蛴蟆,比较感兴趣,所以一家人一大早就自驾车来这里了。”正在给女儿照相的高坪区居民林强告诉记者。

“今年约有8万人参加蛴蟆节。”三会镇党委书记廖天元告诉记者,“蛴蟆节”是当地重要的民俗活动,接下来,他们准备把蛴蟆节作为一个文化旅游项目进一步打造,通过修建蛴蟆文化广场和蛴蟆博物馆等,丰富文化内涵,延长活动周期,让旅游助力村民脱贫致富。

商家赚得盆满钵满

去年的嘉陵区第五届蛴蟆节, 三会镇在当天实现100余万元旅游收入。“今年来的人更多, 做生意的村民和进驻的商家也更多, 估计这天的旅游收入比往年更高。”廖天元说。

记者吃饭的一家餐馆有楼上楼下两层,摆了十余张大圆桌。中午11时和下午5时,陆续有人来用餐,直到全部坐满,都不断有人来,等待下一轮用餐。“下午6点前,馆子里卖了近20桌,头天准备的菜都卖完了, 我们赶紧从附近的蓬溪县又买了200多元的菜回来。”晚上7时30分,记者放完蛴蟆灯与餐馆老板聊了起来,交谈中得知,再过一会儿又是一个用餐高峰期, 因为一些人没吃晚饭就去送灯了。 当记者问当天的收入如何时,老板估算了一下,说:“收入有几万元,比去年多些,相当于平时几个月的收入。”

杜嘉浩和杜睿熙是堂兄弟, 是伴随着“十四夜送蛴蟆”这首古老歌谣长大的,现在都随父母在城里读小学。每年蛴蟆节,兄弟俩都会回到老家,帮长辈做蛴蟆灯、卖蛴蟆灯。

“过年都没这么多人,蛴蟆节是三会最闹热的节日。”已过不惑之年的何付强是土生土长的三会人,20多年前离家外出打工,现在也算事业有成。与很多在外打拼的老乡一样,每年农历十四他都要带妻儿、朋友回镇上过节, 让他们感受这里浓厚的节日氛围。“20年了从没中断,再忙都要回家过节,因为这里是我们的根。”

数万人唱着歌谣送灯祈福

夜幕降临, 数万人陆续地在场镇上聚集, 自觉地排成长队, 向几百米外延伸开来。 巨型蛴蟆灯和公鸡灯分别由几名壮汉抬着,站在队伍的最前列,其他人几乎人手举着一盏或自制或买来的蛴蟆灯, 等待这天的重头戏———送灯祈福仪式的开始。

“十四夜,送蛴蟆,蛴蟆公,蛴蟆婆,把你蛴蟆送下河……”下午6时许,人群前面有人唱起了这首歌谣,顿时,歌声像击鼓传花似的,在队伍中从前传到后,震天的歌声一阵接着一阵,颇有气势。这时,有人指挥着队伍开始出发, 于是数万人高举点燃的蛴蟆灯,沿着既定线路,浩浩荡荡地向前进发。伴随着歌声,数万只蛴蟆灯在乡村夜色中闪烁着、摇曳着,似涌动的星河,似逶迤的火龙。

不到半小时, 送灯队伍抵达目的地———该镇青家嘴村。在领队的指挥下,队伍驻足,纷纷将手中的蛴蟆灯插入水塘边,对着燃烧的火光,人们闭上眼睛,或双手合十,或握拳作揖,纷纷许下美好的心愿……

相关新闻

两百警力护航蛴蟆节

2月10日,一年一度的嘉陵区蛤蟆节在三会镇举行, 吸引了数万人参加。为保证群众的安全以及活动的顺利举行, 该区公安部门共派出警力200多人保驾护航。

当天下3时许,记者乘车从市区出发,沿国道318线进入三会镇,沿路每隔几百米,便有交警设卡指挥交通、提醒驾驶人员注意安全。

“为保证活动圆满顺利,以及参与群众的人身安全,今天,消防、特警、巡警、派出所、交警等部门,共派出250名警力。”活动主办方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公安、医疗、通讯、电力等部门的通力合作下,本届“蛴蟆节”秩序井然,未发生安全事故。

延伸阅读

蛴蟆节歌谣

●“蛴蟆蛴蟆呱呱呱,蛴蟆蛴蟆你莫叫,我们送你很热闹。蛴蟆蛴蟆你莫喊,我们大家都勇敢,蛴蟆蛴蟆你不跑,一脚把你踢到你外婆家吃酸醪糟。”

●“十四夜,摇嫩竹,嫩竹高,我也高,我和嫩竹一样高;十四夜,摇嫩竹,嫩竹长,我也长,我和嫩竹一起长。十四夜,送蛴蟆,蛴蟆公,蛴蟆婆,把你蛴蟆送下河。”(祝真珍/文张瀚誉/图)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